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产业振兴> 正文

鄂南“唤醒”撂荒地

发布时间:2023-02-14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在寺背村流转复耕后的田野,油菜开花了。 (通讯员 刘建平 摄)

在白鹤村,经过农机整理、深耕,又一块撂荒地重获新生。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振求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振求 通讯员 胡剑芳

春回大地,小雨如酥。

咸宁牢记“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历史重托,大力整治撂荒地,2022年恢复耕地7.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9.25万亩。春天里,苍翠的鄂南大地上,那些新生的耕地散发着蓬勃的生机;新一代的农人,正在编织着现代农业梦想。

复耕复种,麦苗旺菜花香

2月6日,正月十六。咸安区浮山街道白鹤村,春雨霏霏,200亩绿油油的油菜随风轻舞。这动人的风光田园,两年前还是一片撂荒地。

为响应非粮化整治要求,2021年4月,白鹤村村委会将两年未开发的200亩非粮化耕地和荒田收回村里,集中整治后流转给大户耕种。

“种一季中稻、一季油菜,年收稻谷14万斤,收油菜籽4万斤。”白鹤村村支书阚剑说,中稻产出的生态大米包装后卖6元/斤,绿色有机菜油10元/斤,很快售罄。

同一片春雨下,横沟桥镇杨畈村油菜田里,10多名村民正冒雨清沟。“对油菜来说,秋雨是命,春雨是病。要赶在雨季来临之前清沟排渍,防菌核病。”在一旁指导的镇农技中心主任余伟文说。眼前的这片50亩的油菜田,也是在抛荒两年后复耕出来的。

在相邻的鹿过村,20亩小麦刚探出嫩芽。村委会副主任周细和说,这片稻田被挖成养鱼池,企业撤走后鱼池也荒废了。去年秋天,村里将地整治出来复耕,补种了小麦。

抢时整治,春回抛荒田地

在鹿过村大屋卢门口畈村道旁,旋耕机趁着春雨往来驰骋,泥土翻飞,碎草入地,一会功夫,3块撂荒地就被平整出来。

“这里水程好,翻耕出来后计划先种一季黑荞,再种水稻。”周细和指着田角的排水管说。

趁春节期间大部分外出人员返乡过年之际,鹿过村“两委”班子带头入户开展工作,耐心宣传“非粮化”和撂荒地整治相关政策,引导农户履行耕地承包责任,积极投工投劳,复耕复种,得到了村民们的响应。“元宵节也没闲着,这些天,我们已铲除一些农田里栽种的苗木,整治撂荒地20余亩。清理、深耕和平整好土地后,就可以投入春耕了。”周细和说。

“我们去年9月对400多亩撂荒地进行整治,每亩投入2000元除草、耕整、起厢后,育了油菜苗。”横沟桥镇党委书记王威说,今年初步计划再整治200亩,流转给大户耕种。

承接流转,“新农人”种田有奔头

一季水稻一季油菜,一亩田收益一般不超过400元。进城务工或在乡下打临工,一天可赚一两百元。不仅年轻人不愿种田,留守的老年人也觉得划不来,他们只种口粮。

整治出来的撂荒地交给谁来耕种?“我来!”在横沟桥镇,年轻的农民余勋向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今年36岁的余勋向,袁铺村人。早年在外打工,回乡后听了大伯的一句话,“你这样东跑西赶,能赚点钱不假,但我觉得不算是个事业。你跟着我,看看这种田有没有奔头。”就这样,靠着大伯传下来的两台农机,余勋向与堂哥合伙,3年来种植面积由40亩增加到700亩,同时为附近村组近千亩的农户提供农机和育秧服务。

“种田划不划得来,这账其实蛮好算,先做乘法。”余勋向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每亩收益不高,只能向规模要效益,去年他种了700亩水稻,虽遇上大旱,个人名下也有17万元的收入。再做减法,规模化种田必须要用好机械,不到万不得已不雇零工。春耕农忙时余勋向每天早上5点起床保养机械,6点半下田干活,最多一天可耕作40多亩。“他特别能吃苦,又特别讲信用。”余伟文说,农户托付给他耕田或插秧的活,从来都是准时完成,活儿又干得细致,大家都信任他,乐意把田交给他种。

余勋向将自己的微信命名为“新农人”,立志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农民。为此,他下了不少苦功夫:2021年参加了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拿到毕业证;参加第六届湖北省农机比赛,荣获第15名的好成绩;元宵节前一天,他受邀参加全镇三级干部大会,作典型发言。他表示,今年准备再多种100亩,后年超过1000亩,而成立合作社、注册自己的品牌也都在计划之中。

“在横沟桥镇,耕种100亩以上的大户有36人,他们耕种的面积超过全镇耕地面积的一半。”王威相信,像余勋向这样的新一代农民,是未来粮食种植的主力军。

上一篇:投入80多亿元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荆门将崛起“千亿锂电小镇”
下一篇:灭万亩荒地 收千万斤粮——通城整治撂荒地速记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