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在老河口市仙人渡镇南岗村,村民正在抓紧时间采摘红花。南岗村拥有该镇最大的红花种植基地,种植面积200余亩。(农村新报通讯员 饶建华 摄)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肖欣 通讯员 张子纬 周娟娟
天下十八口,数了汉口数河口。
地处汉江中游的老河口,坐拥昔日商埠渡口的繁盛,独享“一江春水碧,万树梨花香”的景观。
当下,老河口这个传统的工业城市,正以深入实施强市工程为抓手,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主线,谋划“一带两片三线”建设。
老河口市委书记曹祖金提出,在乡村建设上提升,在乡村产业上深化,在乡村治理上赋能,全力打造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带,夯实和美乡村建设坚实基础。
盛夏时节,农村新报全媒记者走进老河口市,见证一个个“新”产业在村庄落地生根、蓬勃发展……
民宿集群激活夏诗荷雨
去年年初,程望回到了袁冲乡夏诗荷雨村,望着眼前刷黑蜿蜒的通村公路,路旁随处可见各色鲜花。这个四面碧水环绕的村湾,让程望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之前一直在外打工,回来看到发展环境这么好,还有了民宿,完全可以就近务工,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原本只是一次普通的返乡探亲,却让程望选择留下来,成为一名村级储备干部。
程望口中的民宿区,有个颇有诗意的名字——丹丘觅境。白色的水泥墙,原木色的立柱和家具,精致的方形窗户。走进去,敞亮的空间内飘着淡淡的咖啡香和花香。
“宁吃3年糠,有女不嫁李家庄。”袁冲乡党委委员、副乡长雷雪峰告诉记者,民宿所处的夏诗荷雨村三组李家庄曾是个不折不扣的“空心村”,14栋老宅破败不堪,常住人口仅剩3户5人,基础设施几乎为零。“同村人,3年都来不了这里5次。”
2020年,伴随乡贤童俊夫妇返乡创办民宿,李家庄的废弃民房变了模样。2022年3月,首栋民宿开业,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看到反响不错,村“两委”、乡贤和村民们一合计,村里成立诗荷雨文化旅游公司,由童俊夫妇的团队为民宿建设担任策划执行主体,将李家庄打造成民宿集群。
今年五一,“丹丘觅境”民宿区正式开业。10间不同风格的文化主题民宿,房间全被订满,供不应求。
“‘五一’期间,村里游客突破了2000人(次),旅游收入达15万余元。”村党支部书记王清林说,这些有故事有灵魂的院子让村庄重新焕发生机。
游客流量变现后,村民不出村就能实现轻松就业。今年65岁的村民王道航成为村里“民宿管家”培训班毕业的第一批学员,参与民宿的日常经营,月收入一点不比在外打工差。
临近傍晚,几位从襄阳市区赶来的家长带着刚放暑假的孩子正在办理入住手续。孩子们的嬉笑声、村民与游客的交谈声以及农家乐餐厅升起的袅袅炊烟,交织出一个生机盎然的夏诗荷雨……
闲土地上红花香
6月中下旬,一片片红花在张集镇油房湾村铺展开来,争奇斗艳,宛若燃烧着的朝霞,村民们穿梭其间,抓紧抢收,好不热闹。
“今年红花长得好,花朵又大又鲜艳,我家一共流转了5亩地,每年有3000元的流转费不说,我还参与红花种植和田间管理,每天能挣到100元,心里美滋滋的。”村民龚守来看着盛放的红花,眼角眉梢洋溢着喜悦。
红花喜温暖,耐贫瘠,种植成本低、生长周期短,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中药材。去年以来,老河口市依托“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鼓励镇村流转闲置土地种植红花,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红花收益那么好,还得益于咱们‘产业链党建联盟’。”油房湾村党支部书记龚保贵介绍,村里采用“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的合作方式,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地的出地,成立纳信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出的红花由湖北闽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统一收购,保障销路的同时降低风险。
为提高红花采摘效率,该公司还建议购买红花采摘机。“由企业和种植单位各出资一半购买采摘机,采摘后机器统一回收、统一保管。”该公司总经理郑孝登说,同时企业派车到采摘点收购,减轻农户和合作社的运输成本。
在仙人渡镇茹家湾村,红花已成为当地重要增收产业之一。“我家种了100多亩红花,预计亩产干花30公斤、花籽200公斤,能卖30万元左右。”茹家湾村红花种植大户汪琴琴对今年的收成颇为满意。
老河口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吴向东表示,将继续因地制宜,深挖乡村产业发展潜力,以点带面,形成辐射规模,擦亮本地乡村特色产业名片,不断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