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爽露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人对气泡型精酿米酒“鲁源兴1925”进行抽检。(通讯员 李文勇 摄)
阅读提要
孝感米酒,传承千年。
据《孝感县志》(清光绪八年)记载:米酒“成于孝,始于宋。后多效之,而孝感独着。”宋太祖赵匡胤为孝感米酒题字:“闻香下马”“知味停车”。
在一代代孝感人的传承和创新下,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进入工业化生产后,孝感米酒几经沉浮,却历久弥香,从地方小吃发展成特色产业,成为孝感的“城市名片”。
近年来,孝感米酒产业发展迅速,全市34家米酒生产企业发力技改提能、品牌建设、产品和营销模式创新,带动糯米种植、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链实现产值60亿元。孝感米酒年产量达50万吨,占全国米酒市场份额80%,卖到了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3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将孝感米酒列入重点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纳入“全国美食地图”。
近期,孝感提出加快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集群扩量提质,打造武汉都市圈农产品加工基地,全力支持孝感麻糖米酒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全市食品加工产业2025年产值突破600亿元。
孝感米酒正走出“窄巷子”,迈进“主赛道”。
守匠心 立标准
“米酒还数孝感好”
市民在孝感米酒馆里乐享美味。(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双双 通讯员 万阳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双双 方桐 通讯员 雷振林 黄桂红
孝感,地处北纬30°,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出产的糯米以色美、味香见长。以聚齐“天时地利”的食材,佐以历史传承的蜂窝酒曲、古法发酵,酿出的米酒白如玉液、甜润爽口,食后生津暖胃、回味悠长。这便是具有千年历史的地方名吃——孝感米酒。
千年时光流转,传统老味道早已从一隅之地飘香四海。
匠心传古法——“孝感米酒师”入选十大劳务品牌
“香甜软糯,还是那个味,好喝!”7月5日,从湖南返乡的梁女士带着父母和12岁的女儿,专程来到位于孝南区城站路的孝感米酒馆,点上4碗糊汤米酒,回味记忆中的味道。
梁女士从小就爱喝米酒,嫁到湖南后,时常到超市买孝感佬米酒,回家煮汤圆吃。回到孝感,必来米酒馆解馋。
在孝感,很多人的早餐是从一碗米酒开始。这个习惯,已流传千年。
走进位于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的孝感米酒博物馆,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一件件实物,记载着孝感米酒的千年历史、百年传承。
“孝感米酒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关。”博物馆解说员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赵匡胤年轻逃亡时,晕倒在孝感西湖酒馆门前,老板用孝感米酒救了他的命。后来,赵匡胤为西湖酒馆书写门匾,并题字“闻香下马”“知味停车”。
到了清末,“米酒担”盛行一时。1924年,“米酒担”鲁毓柏在孝感率先开办米酒馆,取名“鲁源兴”。边摸索边改进,逐渐形成了“浸米、蒸饭、摊饭、拌曲、落缸、装坛”六道工艺,奠定了孝感米酒软、糯、鲜、香的特点。
1958年,毛主席到孝感视察,品尝孝感米酒后称赞“味好酒美”。
如今的孝感米酒馆,通过招引鲁毓柏的后人传承技艺、培育米酒师,发展壮大,两次获评“中华老字号”。
米酒馆店长杨志村,是“鲁源兴”米酒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他将传统工艺量化,精准把控米酒品质。
“做米酒关键在糯米、酒曲和技艺,煮米酒关键在器皿。”杨志村称,米酒发酵后有酸性,用紫铜锅煮米酒最能保证原汁原味,锁住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近年来,孝感米酒企业纷纷引进和培育米酒师,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艺和产品,将米酒发展成特色产业、优势产业。2001年,“孝感米酒”获批湖北省第一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2年,孝感米酒师入选湖北省十大劳务品牌。
标准护品牌——一杯“米酿”需满足1200余项标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于生产型企业而言,标准就是规矩。没有标准,生产就会乱套,孝感米酒人对此有切身之痛。
上世纪90年代,玻璃瓶装、听装的米酒饮料盛行一时,孝感米酒企业纷纷加入竞争行业。
为抢夺市场,企业互相杀价,拼到成本线时,一些企业动起了歪心思:减固形物含量、减杀菌环节……一时间,孝感米酒市场鱼龙混杂,品牌形象受损。
“全市100多家米酒企业都进入了低谷期。”孝感市麻糖米酒行业协会会长、米婆婆生物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孙俊回忆说,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将立规矩作为“头等大事”。
2004年,孝感米酒地方标准发布,将孝感米酒定义为以孝感籼糯为原料、经特种酒曲发酵加工制成的固液混合食品,明确了生产米酒的要求、试验方法、检测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及储存。
2009年,新的孝感米酒地方标准发布,对原汁米酒(佬米酒、酒酿或醪糟)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签、标志等作了规定。
标准护航,“米酒还数孝感好”逐渐成为市场共识,孝感米酒“金字招牌”重新擦亮。
2014年,孝感米酒地方标准过期,因种种原因,新老标准衔接不畅,出现数年的“断档期”,少数企业“我行我素”,导致市场再现无序竞争局面。
“好不容易重塑的品牌形象,不能再砸了。”孙俊介绍,2018年协会发布孝感米酒团体标准,2020年省卫健委发布《孝感米酒生产技术规范》,将“跑偏”的企业拉回正道。
以标准为矛,企业纷纷出台高于团体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甚至为每一款主打产品量身制定标准,变打“价格战”为打“质量战”。
“生产一杯‘米酿’,要满足1200余项标准。”爽露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友华介绍,该公司与良品铺子合作推出“米酿”产品,高标准换来高回报,年销售额突破亿元。
2020年,孝感米酒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为进入欧盟市场打开了一扇门。
好米酿好酒——朱湖糯稻核心种植区发展到10万亩
俗话说,“粮为酒之肉”。酿制好酒,得有优质的粮食。
孝感米酒,以孝感鲜糯米为原料,糯米品种不同,酿制的米酒品质也参差不齐。
1993年,孝感市米酒厂在孝南区朱湖农场成立,经反复选育、对比,朱湖珍珠糯米脱颖而出:颗粒饱满,色泽乳白,富含硒、锌、铁等微量元素,尤其是直链淀粉含量在1.4%以下,糯性好、易吸水、易蒸煮、不返生,发酵后的酒汁清澈剔透,质量上乘。2009年,朱湖糯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随着米酒产业发展壮大,朱湖糯米供不应求。孝南区、朱湖办事处千方百计在提质、扩面上下功夫——
实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把控选种、栽培、收割、加工等环节,制定产前、产中、产后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实行农技指导、防虫治病、科技服务、联产联销“四统一”服务,绿色植保率、农业机械普及率均达100%;
组建糯米协会,成立3家朱湖糯米专业合作组织,引进、培育朱湖富饶米业、朱湖原丰粮油、朱湖长寿米业、朱湖菱角湖米业等7家糯米加工企业,朱湖糯米日加工、烘干能力达到2000多吨;
以湖北粮油集团朱湖米业分公司为主体,建立了朱湖糯米质量可追溯体系,实行种植、加工、销售全程监测,实现溯源规模8万亩,累计使用追溯标签30万枚;
抢抓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糯稻)产业园机遇,结合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朱湖糯稻种植面积由2.5万亩增至3万亩;
引导和支持域内企业走出去发展,辐射带动朱湖周边土质相近、水系连通的区域种植糯稻10万亩。
朱湖糯米成就了孝感米酒,但近年也遇到了种质退化的问题。抗倒伏、抗病虫害、抗自然灾害能力减弱,去年遭遇高温干旱天气,朱湖糯米减产30%。
为避免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朱湖加快研发新品种。今年,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在朱湖成立鄂宝糯稻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邀请广西大学作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站长周瑞阳指导种子繁育,计划用3年时间对珍珠糯等品种进行选育改良,选出最适合酿造孝感米酒的“金种子”。
科技感 时尚范
老米酒走出“窄巷子”
在首届孝感马拉松上,作为城市名片的孝感米酒深受获奖选手喜爱。(通讯员 孝马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桐 通讯员 李林 邢强 杨慧霞
进入新时期,孝感米酒何去何从?
有人说,要坚守传统技艺,这样才能留住“儿时的味道”,保持孝感米酒的地方特色;有人说,要采用现代技术,创新产品和营销模式,这样才能提效率、降成本,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传承与创新之间,如何取舍?
机器换人 化解“三难” 千年米酒酿出科技味
“老戏要演,但不能老演老戏。”在孙俊看来,孝感米酒的传统技艺要传承发扬,但也要与时俱进。
米酒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抬米、洗米、拌酒曲、计量、称重、检测、装箱等工序,过去都靠人干。
“难招人、难降本、难提质,是米酒产业发展的三大‘痛点’。”孙俊说,企业想扩产,难招到熟手;用工成本增加,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人工质检难免有“漏网之鱼”,良品率有待提高。
2016年,米婆婆与航天三江万峰公司合作,将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引入后端包装车间,工人从60人左右减至5人左右。
尝到甜头后,2019年,米婆婆投资3.6亿元建新厂,其中投资4000多万元引进的一条智能化生产线,采用5G技术,开启了米酒生产的新模式。
走进米婆婆5G智能工厂一期,工艺流程通过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设置后,进入“黑灯瞎火”操作模式:智能米仓自动开启计量、输送、洗米、浸泡系统,随后进行智能蒸饭、降温、拌酒曲等操作。
“我们为米婆婆建设了5G机器视觉质检、一体化5G无人叉车、5G生产实时监控、5G产线智能监控及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等五大系统。”联通孝感分公司项目负责人张伟介绍,5G赋能,企业生产效率提升17%。
有人质疑,智能化制作的米酒会不会失去原有的风味?
“传统技艺里的关键环节一个没少,还增加了消毒杀菌、保鲜等工序,风味更浓郁,品质更佳。”孙俊举例说,通过5G大数据技术,对发酵车间温度、湿度、含氧量、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进行分析,设定最佳发酵工艺,一旦生产时数据发生偏差,系统会自动纠偏,避免发生发酵过度米酒发酸、发酵不足酒味不够等现象;5G机器视觉质检系统,能直接过滤不合格产品,检测精度提高99.9%。
如今,米婆婆95%的操作环节由机器取代人工,生产效能大幅提升,人力成本降低30%至40%,能耗下降10%至20%。仅一体化5G无人叉车,一年就能节省人工成本180余万元。
近20年来,孝感米酒企业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拥有200余项发明专利及各类知识产权。
新品频出 赛道变宽 60亿元的全产业链呼之欲出
近日,走进生龙公司,佬米酒、清米酒、米露、吸吸米酿、米酿羹等系列产品琳琅满目。
“目前上市的,有5大类100多个产品。”生龙公司董事长余超群表示,米酒是小众产品,传统产品销路很窄,不创新就是等死。
余超群并非危言耸听,两个事例足以说明:
传承百年的米酒馆,曾经在孝感开了8家加盟店,但因米酒销量不大,加上手工制作米酒太辛苦,年轻人不愿干,有7家加盟店关了门;
2000年出现的孝感米酒企业倒闭潮,与产品创新不够、竞争力不强密切相关。
传承千年美味,创新是必由出路。
2001年,生龙公司上市新产品——佬米酒,零添加,确保米酒清香纯正、原汁原味;改高温高压杀菌为巴氏杀菌,提升保鲜效果,受到市场追捧。
其他米酒企业纷纷跟进,佬米酒至今仍是众多企业的当家产品。
“佬米酒让孝感米酒活了下来,但无法让孝感米酒做大做强。”余超群表示,孝感米酒要想发展壮大,必须闯进“主赛道”。
2008年推出清米酒,2012年推出米露甘酒,2017年推出吸吸米酿,2022年推出米酿羹……生龙公司创新无止境。
“这款产品让米酒跨入了八宝粥赛道,已申请发明专利。”余超群拿起一罐260克装的米酿羹介绍,固形物含量大于40%,具有代餐功能,已进入麦德龙,即将进入沃尔玛。
创新,岂止生龙公司。
受客户“为什么孝感米酒不能干杯?”的启发,爽露爽投入资金1500万元,经过5年研发、百余次失败,2020年推出有啤酒口味的气泡型精酿米酒“鲁源兴1925”。凭借这股创新劲,该公司开发了120多款新产品,从一个年产值两三百万元的小作坊,发展成年产值近3亿元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米婆婆、孝感麻糖米酒公司等企业,同样在布局食品、健康、休闲、美容等多个细分赛道,全渠道拓展市场,助力“孝感米酒”打造出60亿元的全产业链生态。
触网营销 出国出圈 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瓶瓶晶莹透亮的米酒,经打包、装车,按网上订单,发往全国各地。8月21日,米婆婆包装车间,一派繁忙景象。
“这款玻璃罐装的传统米酒,最多一天卖了20多万瓶。”米婆婆电商负责人陈江华介绍,该公司是孝感第一批“触电”的米酒企业,2016年在拼多多上开设第一家自营旗舰店,两年销售额增长了5倍。
电商不仅拓宽了米酒的销路,还能帮助企业精准营销。
根据线上平台不断反馈的消费端数据,米婆婆对产品进行了数轮调整。如,消费者更关注健康,该公司便推出零糖米酒,还改良推出了米酒汁、米酿酱、酒粕面膜等多种新产品,在网上热销。
受米婆婆启发,爽露爽也在拼多多、天猫等电商平台上开店。
针对电商渠道消费群体差异,爽露爽不断拓展产品线,推出果冻米酿、吸吸米酿等适宜网销的小包装产品。
“在拼多多上,吸吸米酿一年可以销出600多万袋,是年轻消费者的最爱。”爽露爽公司行政总监叶文峰介绍,吸吸米酿火出了圈,年销售额过亿元,坚定了公司拓展网销的决心。
紧盯年轻人的喜好,爽露爽陆续推出果汁口味的米酿冻、气泡型精酿米酒等产品,先上线电商平台,一上架就大受年轻消费者群体追捧,成为店铺爆款。
近年来,“农货直播”成为农产品电商营销创新的发力点。2020年,在“谢谢你为湖北拼单”的公益直播中,央视主持人朱广权一句“岁月、匠人、老师傅”,让孝感米酒更具“乡愁”味,提升了美誉度。
去年,孝感米酒入选拼多多“寻鲜中国好农货”专区,通过专区推介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与效益。
孙俊介绍,孝感米酒企业广泛涉足开办网店、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线上销售额占比三成有余,并在不断扩大。线上线下齐发力,孝感米酒卖到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海外华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