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视频
政策解读
通知公告
产业振兴
人才振兴
文化振兴
生态振兴
组织振兴
专题策划
学习园地
投稿
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产业振兴
> 正文
农业精细化 | 精耕细作让“东西湖葡萄”叫响全国
发布时间:2023-09-19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
A
-
A
+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实习生 刘逸鹏 顾慧卿
8月21日,东西湖区东山街的“东西湖葡萄”核心生产基地,船家葡萄采摘园负责人陈海明穿过门帘钻进了葡萄大棚。只见他随手撕开葡萄架上的一个套袋,翠绿色的“阳光玫瑰”葡萄就显出身形,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饱满。
陈海明介绍,2009年,他与东山街群力大队四五家农户一起尝试大棚种植葡萄,跑遍了江苏、浙江等省份考察,最终选定了“夏黑”和“阳光玫瑰”两个品种。没想到第一年就大获成功,这批葡萄一进入武汉市的果批市场,就被抢购一空,每斤售价达到12元,是当时普通葡萄的好几倍。
随后,陈海明组织周围农户一起扩大种植规模,并成立了东西湖区巨龙海葡萄种植协会,不仅注册了商标,还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经过全区不懈努力,2019年“东西湖葡萄”获批成为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农产品,成为全区两大“地理标志产品”之一。如今,“东西湖葡萄”种植面积已达9000亩,年产量约1.3万吨,产值1.2亿元。
“‘东西湖葡萄’的成功,离不开农业精细化的支持。”一谈到葡萄种植的细节,陈海明就打开了话匣子。
他介绍,为了保证葡萄的口感和品相,大棚采用了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利用滴灌与吊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360度喷洒雾化水,为葡萄根系营造更广阔的生长空间。“只需要点下手机,几公里外大棚里滴灌系统就可以运行,为葡萄精准施加有机肥。”
陈海明每年还聘请大批人工对葡萄进行疏果和套袋处理:疏果是为了给葡萄留出足够的生长空间,避免果实相互挤压造成裂果,一般来说,一串葡萄要从两百粒疏理减少到六七十粒。而套袋虽然麻烦,却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果实,有效降低灰尘、鸟类、病菌等对果面的伤害。
正是依靠先进技术和精细标准,陈海明有一整套严格的产品标准:葡萄要达到三个“18”标准才能上市销售——即每串达1斤8两,每颗重18克,葡萄最底部的糖度要达到18度。
上一篇:蔬菜育苗工厂年育苗1亿株
下一篇:农业品牌化 | 鄉伴慈惠:“幸福慢村”擦亮农文旅融合新品牌
更多>
资讯
湖北省级层面整治形式主义 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召开
彭勇强调 切实抓好农业极端天气后复产和春耕春管工作
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出台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国粮食行业最具影响力盛会 中国粮交会首次落地湖北
湖北发布全国首个农村全域国土整治规划地方标准
3月1日至6月30日 武汉6条通江支流季节性禁渔
孝昌夷陵获评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解决农民急难愁盼事 阳新打造“超市型”联合服务驿站
更多>
组织振兴
湖北发布全国首个农村全域国土整治规划地方标准
解决农民急难愁盼事 阳新打造“超市型”联合服务驿站
孝昌夷陵获评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