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要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小小的种子,连着“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近年来,孝感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种业振兴行动的决策部署,不断强弱项、补短板,着力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优良品种选育推广等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
丰收时节,澴川垄上看育种,种兴业旺农增收的喜人场面随处可见。
在应城,耗时19年选育的“红糯优1号”糯稻品种,顶起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应城糯米”的“半壁江山”,巩固了应城“全国籼糯生产第一市”的地位;
在安陆,湖北神丹打造“一企三芯”,担起保持国家种源优势的重任,也托起了养殖户增收致富的梦想;
在汉川,良法良种产好藕,一个集科技创新、休闲观光、种养结合、循环利用为一体的30亿元级莲藕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
孝南区农科所正高职高级农艺师汤俭民在基地收集糯稻育种材料。(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桐 摄)
接力破解种源“卡脖子”难题
应城糯稻“长”成大产业
种植面积39万亩 加工产值达12亿元
应城农民抢收糯稻,颗粒归仓。(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桐 通讯员 万阳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桐 通讯员 雷振林 彭裕超 冯璇
“今年40亩糯稻卖了7万多元,纯收入3.8万元。”10月13日,田店镇畅马村下钮湾67岁的杨水生盘算今年种糯稻收入,心满意足。
今年插秧时,遇上低温阴雨天气,水稻生长受到影响,但好在“红糯优1号”耐低温,加上农技部门精心指导田管,杨水生的40亩田仍然迎来了丰收,亩产干谷1300斤左右,每斤卖了1.72元,比籼稻高四五角。
糯稻是孝感的特色产业。做大做优糯稻产业,从种子抓起。一直以来,孝感市农科院、孝南区农科所等科研机构应产业发展之需、急粮农增收之急,接力破解种源“卡脖子”难题,持续选育高产优质糯稻品种,源源不断地为糯稻产业发展注入“芯”动力。
19年育出高产糯稻品种
初见汤俭民,是在稻田里,皮肤黝黑,瘦骨嶙峋,戴着草帽,活脱脱的一个庄稼汉。
今年66岁的汤俭民,是湖北省香稻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孝南区农科所正高职高级农艺师。他有句名言:把农民当父母,把种子当儿抚,把自己当农夫。
43年来,他痴迷于选育水稻品种,已经育出近30个“儿子”,“红糯优1号”是其中之一。说起这个“儿子”,他连说:“不容易、不容易……”
“应城糯米”名声在外,备受孝感米酒、外地酒厂的追捧。但过去的主导品种如“珍糯”“荆糯6号”“鄂糯9号”等,要么抗性差、产量低,要么产量高品质又不优,农民急需高产优质的糯稻品种。
2000年开始,孝感市农科院、孝南区农科所、湖北中香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急农所急,组织育种技术人员选育杂交糯稻品种。
“难度超乎想象,起初大家心里都没底。”孝感市农科院党组书记刘华林直言,选育一个水稻新品种至少要8年,糯稻是个小品种,当时没有可用的父本和母本,育种材料也极少,几乎从零开始,成功概率很低。
经四处请教和翻阅资料后,汤俭民借鉴朱英国院士选育红莲型杂交水稻的原理,率先打开了一扇窗。
他带着团队选用本地糯稻老品种“三粒寸”和外地“荆糯6号”“文胜糯7号”“鄂糯7号”等品种作糯源供体,又用粘米稻红莲型保持系“粤泰B”作骨干受体,进行杂交、回交、复交,选育糯稻保持系和不育系。
这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水稻喜温,汤俭民追着太阳跑。海南的三四月和孝感的七八月,烈日炎炎,每天下午两三点,他和团队成员都要手持剪刀下田,选取合适的稻穗,将稻谷里的6个雄花剪破,保留里面的柱头。一个稻穗上有100多粒稻谷,一粒不能漏。剪完后,给稻穗套上纸袋,防止花粉闯入“私定终身”。干到天黑才回家,常常累得腰酸背痛、头昏眼花。中午水稻开花,是育种的黄金时段。农民都回家避暑了,汤俭民和团队成员却要顶着烈日,为纸袋中的柱头授粉。
种子有“休眠”的特性。从海南带回的试验材料,先要剥掉谷壳,才能在孝感播种。汤俭民团队每年要剥几十万粒谷子,常常剥得指甲出血,米都染红了。
靠着这种“笨办法”“苦办法”,2009年秋,汤俭民团队成功选育出合格的糯稻育种父本和母本。随后经过反复的配组改良,2016年选育出性能稳定的准品种。2017年至2019年,通过省级区域试验关、生产试验关,2019年通过省级审定,被命名为“红糯优1号”。经测定,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优质糯谷质量标准,成为我省主推糯稻品种。
受汤俭民的感染,孝感育种人纷纷发力。孝感市农科院郑明团队借用汤俭民团队选育的“红糯1A”作母本,选育出“红糯优36”。应城市农业技术部门牵手省农科院、华中农大、孝感市农科院等单位,自主选育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龙王糯81(又名蒲糯888)”。
小品种发展成大产业
应城人爱吃糯米做的美食,当地农民有种糯稻的习惯。
20世纪70年代末,应城人种的是传统糯稻。到了90年代末,逐渐改种优良的常规糯稻。
然而,糯稻作为辅食作物,终究是个小品种。产量不高,市场有限,全市种植面积只有几万亩,农民主要是种着自己吃,多的卖给米酒厂。
随着“红糯优1号”等高产优质糯稻品种的出现,应城糯稻产业迎来转机。
2019年,杨水生听说种“红糯优1号”产量高、收益高,试着种了15亩,亩产达到1300斤,比本地糯稻高出200斤,米质更好,周边米厂纷纷上门收购。此后,他将家里40亩田全都改种了“红糯优1号”。
凭借良好的表现,“红糯优1号”收获了越来越多的“粉丝”。
应城市水生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军,不仅带头种植了1000多亩“红糯优1号”,还带着合作社成员参与应城糯稻核心示范区建设,试验示范良种良技,推动应城糯稻产业发展。
顺势而为,应城推动糯稻产业提档升级——
一方面,补贴农户种良种,改变“百种打乱仗”的局面,并实施良田良技,提升糯稻产量和品质;另一方面,引进湖北中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订单种植,延伸精深加工,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有形手”“无形手”同时发力,应城糯稻量质齐增、购销两旺。
今年,应城糯稻种植面积达39万亩,亩产在1300斤左右,收购价每斤1.75元左右,较上年同期高0.3元左右。
“红糯优1号”挑大梁。据中香农业公司介绍,今年“红糯优1号”种子在应城的销量达到53.9万斤,由此测算,大田种植面积有20多万亩。
凭借规模和品质优势,应城糯稻成为五粮液、绍兴黄酒、银鹭食品、三全食品、思念汤圆等品牌的原料。目前,应城有20多家规模糯稻加工企业,年加工销售糯米、糯米粉等产品2.2万吨,商品率高达99.3%,总产值达12亿元。
小品种闯进大市场,发展成大产业,“应城糯米”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种源创新没有止境
“红糯优1号”优点很多,但并非十全十美。
今年秋收季,应城遭遇阴雨天气,该品种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影响机械收割。看到这样的场景,汤俭民和团队成员眉头紧锁。
“任何品种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当初选育‘红糯优1号’时,着重在增产和提质上下功夫,抗倒、抗病等方面强度不够。”汤俭民直言,施肥过多和遭遇大风大雨时,“红糯优1号”会不同程度出现倒伏,另外较容易感染稻瘟病。
未雨绸缪,在选育“红糯优1号”后不久,汤俭民就带领团队启动其他糯稻品种的选育工作。选用秸秆矮壮的“香糯3号”作父本,以“红糯1A”为母本,进行配组杂交,选育出更具抗倒、抗病性状的准品种“红糯优3号”。
目前,“红糯优3号”正参加省种子管理部门组织的区域试验和生长试验。3年产量均比对照品种“扬辐糯4号”增产10%以上,最高一年高出13.3%,有望明年通过省级审定。
选育新品种,永远在路上。
孝感市农科院云梦育种基地里,1000多个糯稻杂交后代茁壮生长,郑明团队正集中力量选育高抗、适宜粗放型栽培和全程机械化作业的糯稻新品种;应城农技部门从中国水稻所、省农科院等单位引进黑糯、紫糯、红糯等特异型糯稻品种3个,将从中筛选出营养价值高、产量高、综合抗性好的新品种。
汤俭民团队、郑明团队有一个20年前就开始追逐的梦:培育能替代“珍糯”的优质糯稻,为孝感米酒“备粮”。
“‘珍糯’是最适合做孝感米酒的品种,但如今品种退化、产量下降,孝感米酒‘缺粮’严重。”汤俭民说,很多育种人为此殚精竭虑,但尚未解决米粒在酒汁中悬浮不下沉、不结块、不烂不糟的难题,“这是孝感米酒的魂,丢不得。”
知难而进,孜孜以求。今年初,汤俭民团队已为米酒企业米婆婆提供了3个品系试生产,接下来还将提供60多个长粒粳稻品系。与此同时,孝感市农科院、湖北工程学院、孝感市鄂宝糯稻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机构,也在聚力攻关。
种禽蛋禽打通 委托农户代养
神丹破解“缺苗”困局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桐
通讯员 程荣东 李克军 秦烨
“跟着神丹有钱赚!”这是安陆市天洁禽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天杰的心声。
去年7月,他为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代养种鸭1.5万只,公司提供父母代种苗、饲料、药物和技术服务,在鲜蛋市场监测价基础上每斤加价1—1.2元回收种蛋。到今年8月母鸭淘汰,他赚了80多万元。
“比自己养鸭划算。”今年,他将代养量增至2万只。
何天杰大把赚钱,得益于湖北神丹去年推出的“种鸭父母代农户代养”模式。
湖北神丹是全国蛋品行业头部企业、国家种业阵型企业,截至2020年,共选育了“神丹1号”蛋用鹌鹑、“神丹2号”青壳蛋鸭、“神丹6号”绿壳蛋鸡三个蛋禽品种,创造了“一企三芯”的佳绩。
“三个品种有一个共同优点,吃得少,产蛋多,受到全国各地养殖户的追捧。”因为这,湖北神丹总经理李清逸遇到“甜蜜的烦恼”,“前几年,每年供应种苗1500万—1800万只,依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如何破解?神丹公司一方面将种禽与蛋禽打通,蛋禽使用父母代,一旦商品苗供不应求,就对父母代蛋禽进行授精,扩大种苗产量;另一方面将种鸭父母代交农户代养,回收农户的种蛋,解决鸭苗供不应求的问题。
目前,神丹公司种鸭父母代由1万套扩至10万套,其中委托农户代养6万套,年可供应“神丹2号”商品代苗500万只;种鸡父母代扩大4万套,还在安陆涢府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支持下扩建20万套种鸡父母代场;计划新建100万只蛋鹌鹑场,将原有蛋鹌鹑场饲养种鹌鹑,扩大种鹌鹑100万套。
种苗产能不断提升,神丹公司去年向社会供苗2000多万只,今年预计可达近3000万只,明年计划供应5000万只以上。
“今年准备多养1.2万只‘神丹6号’。”苗好买了,安陆市孛畈镇同兴村养鸡大户江国容扩产成为可能。4年前,她试养了5000只“神丹6号”绿壳蛋鸡,一年赚了10多万元,尝到甜头后,她逐年扩大养殖量,如今存笼2万只。
在扩大育种规模的同时,神丹还持续对“神丹1号”“神丹2号”“神丹6号”进行提纯复壮,对原种进行白痢、白血病净化,持续保持种源竞争优势。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段时间,神丹公司喜讯不断:入选国家水禽核心育种场,上榜第一批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名单。
早中晚配套 籼粳糯全香
孝感培育水稻新品种30余个
湖北日报讯(记者方桐、通讯员李克军、彭裕超、李林)“香粳糯稻育种全面发展,先后培育出30多个水稻新品。”10月18日从孝感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该市持续开展“香、粳、糯”水稻新品种选育与创新,深入推进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产供销相结合,形成了“早中晚配套,籼粳糯全香”的水稻产业格局。
孝感是全国十大优质稻米生产基地,抓优质稻米生产,从优质种源抓起。该市建立湖北省优质水稻研发中心孝感分中心、湖北省香稻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发挥孝感市农科院、孝南区农科所汤俭民香稻育种团队优势,先后培育出30多个水稻新品种,其中,“广两优香66”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超级稻,“鄂晚17”一直被作为本省晚粳品种审定的对照品种,“两优5975”填补了我省一级香粳品种、一级全香型杂交粳稻空白,“糯两优561”和“鄂糯优91”打破了我国无全香型杂交糯稻品种纪录。
该市还建设农作物品种试验示范展示中心,设置高产优质稻、高档优质稻、香粳糯稻、红莲型水稻、虾稻五大展示专区,让不同品种在同等生态条件、同等耕作模式、同等技术要求下“打擂”,帮忙农民“看禾选种”,服务企业“看禾订种”。2021年,该中心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承担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及全国知名企业农作物品种的引种、试验、示范、展示及孝感市中稻品种正季鉴定工作。
良种良法产好藕
全国纯藕粉七成产自汉川
湖北日报讯(记者方桐、通讯员李书畅)“每天要加工莲藕5万多斤,生产的盐渍藕片、泡椒藕带、藕夹、藕粉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当前汉川莲藕进入加工旺季,湖北惠致农贸食品有限公司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
汉川莲藕栽培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汉川莲藕粗壮肥大、粉糯甜脆、藕香浓郁,被誉为“白璧莲参”。2014年,“汉川莲藕”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
作为全国唯一的莲藕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县(市),汉川近年围绕打造莲藕全产业链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支持市场主体与科研机构合作,从良种抓起,厚植产业发展根基。湖北惠致农贸食品有限公司牵手湖北省农科院,绿色种植鄂莲3号、5号、7号、鄂莲“八月粉”等各具特色的品种。湖北宏飞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与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合作,建设莲藕良种良法示范基地,打造中国莲藕基因库。该公司还与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全国莲藕首席专家柯卫东密切合作,开展种苗研发,向前延伸产业链。
目前,汉川莲藕种植超过16万亩,其中4.6万亩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莲藕)标准化生产基地,是全省莲藕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市),年均产藕30余万吨,莲藕产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如今,汉川莲藕深加工产品多达数十种,其中纯藕粉年产量达4500吨左右,占到国内纯藕粉产量的70%以上。
汉川市负责人介绍,汉川莲藕已进入省产业集群后备项目库,正加速打造集科技创新、休闲观光、种养结合、循环利用为一体的30亿元级莲藕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