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人才振兴> 正文

龙凤村里有个“硬汉”祁世龙 用爱温暖整个山村

发布时间:2023-12-13    来源:三峡晚报    字体大小:A-   A+

祁世龙(右一)和母亲(左三)、妻子(左二)、弟弟(左一)在一起。

 

记者江治冲 通讯员林沂威 宋淼
  虽是初冬,一场小雨过后,天气微寒,海拔近千米的远安县花林寺镇龙凤村,村民家已生起了烤火炉子。
  从龙凤村山脚驱车到达山顶,再沿着田埂走一段小路,到达了祁世龙家。他正在给家人准备晚饭,炉火烧得正旺,屋里暖意融融,妻子、弟弟围坐在火炉边。
  看到来客人了,祁世龙立刻热情地起身,蹒跚着脚步去沏茶。路上,村财经委员徐宗艳曾告诉记者,祁世龙右腿受伤残疾。“还好毛病不大,要不然连摩托车也骑不好了!”祁世龙微笑着说道。
  祁世龙告诉记者,祖辈传下的这3间百年老屋,母亲、弟弟、妻子、一双儿女5口人,是他最大的“财富”,也是他的“精神支柱”。
  “至少我还有他们陪伴”
  采访刚开始,他的弟弟突然狂躁地吼叫起来,坐在对面的妻子也大声吵闹了几句,“几十年了,习惯了,他们俩的脑子智力都有些问题。”祁世龙安抚了几句才平静下来,“他们不怎么说话,经常会莫名地发脾气,但没有恶意。”
  侍弄外边的几亩地,伺候家里的弟弟和妻子,这便是祁世龙的日常生活。儿子今年17岁了,智力有些异常,生活只能基本自理。2013年,儿子被接到远安县特殊教育学校上学。每周末,祁世龙骑车到县城接回儿子,无论多忙,祁世龙总会炒上几个好菜,这是一家人团聚的幸福时刻。
  祁世龙的妻子是恩施巴东县人,经同乡介绍嫁到远安。徐宗艳告诉记者,当祁世龙妻子怀上二胎时,村里考虑他家的特殊情况,担心又出现遗传因素,帮助将其妻子送到宜昌市的医院,做了基因染色体产前筛查,确定健康正常后,后来生下了一个女儿。
  前几年,娘家人为了减轻祁世龙的负担,让女儿居住在巴东县的舅舅家,在当地上小学一年级。“女儿长大了,明年打算将她接回来。”祁世龙说,脱贫后日子好过多了,加上现在政策也好,只要勤劳肯干,苦点累点都没关系,抚养女儿成才没有问题。
  谈到小女儿,祁世龙的眼里闪烁着一道光,家中唯一“健康”的女儿,是他的全部希望。
  命运多舛,父亲在他12岁时因病去世,母亲后来改嫁到当阳,爷爷奶奶带着他和弟弟长大。2007年,爷爷奶奶先后去世,祁世龙一手料理好他们的后事。弟弟耳聋、腿有残疾且患有先天性精神疾病,照顾弟弟的重任从此全部落到他的肩上。后来,继父也因病去世,年迈的母亲又被祁世龙接回自家照料。
  母亲和妻子都需要耐心照顾,每天洗衣做饭、喂猪喂鸡……里里外外只有祁世龙一个人。弟弟不分昼夜乱跑,他经常在邻居帮助下四处寻找,最久一次在外面找了4天才把弟弟带回家。有一次弟弟腿受伤了,祁世龙用板车把他拖回家,每天给他洗澡洗脸。
  “其实,这样的生活累是累了些,但是我还是满足的,至少他们还有我,我还有他们陪伴。”祁世龙常说。如今,努力让一大家人过得越来越好,就是他最大的目标。
  因为生活有了盼头,祁世龙充满了干劲。
  “我命由我不由天”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帮助下,祁世龙靠着蔬菜、果树种植和黑鸡、母猪养殖,增收效果明显。同时,村里为他提供了“管水员、护林员”岗位,每年有了稳定收入,全家所有人也都被纳入低保对象。
  “今年地里种了很多红薯和玉米,养了20头猪,长势不错年底将出栏。”说到养猪,祁世龙来了兴致。祖辈一直养猪,祁世龙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但养猪是一个辛苦活儿,起早贪黑,掰玉米的时候常常打着手电筒,回到家,给妻子和弟弟做好晚饭,然后用钢磨打玉米粉作猪饲料,一忙就是半夜。农忙时,有时候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腿脚不便,加上腰肌劳损,祁世龙干活儿时,有时候就双腿跪在地里,一天下来,膝盖常常磨得通红。
  “早年自己家里种了8亩旱地,当阳继父家种了10多亩,每到耕种收割的季节我都是两头跑。”祁世龙说道,“终于熬过了那段最难熬的日子。”
  和祁世龙交谈,比较轻松愉快。这个年近50的汉子,脸上始终挂着笑容,说话声音清脆,健谈而又乐观。“我命由我不由天!”祁世龙从网上看到的一句话,他坚信不疑,“不等不靠,抓紧每天时间努力,生活只会越过越好。”因此,他给自己的微信昵称取名叫:今生不逾~来生继续。
  村里熟悉他的人都说,屋漏偏逢连夜雨,接二连三遭遇不幸,这些年来,从来没有听到过祁世龙一句抱怨。村民们说,任何时候见到他时,都是很亲热的,总是笑脸相迎。
  问到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他略加思索道:努力将家里的鸡和猪、田里都弄好,有个好收成;将分内的事做好,不辜负信任他的人;希望孩子们将来能受到更多的教育,成人成才,回报帮助过自家的人。
  参与采访的同事感叹,用一句话来形容祁世龙的境遇最贴切不过了:命运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多做好事,会有福报的”
  去年在龙凤村采访时,记者就听村民钦佩地说:“我们村有个脱贫户当选‘村干部’”。村民口中的“村干部”,就是祁世龙,其实是龙凤村一组小组长。
  2021年12月,村民们一致推选祁世龙担任一组小组长。“大伙儿觉得他可靠,事实也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对的。”提到祁世龙,70岁的祁万发老人赞叹不已。祁万发儿女都在外地打工,和老伴儿相依为命,是典型的“留守老人”。去年12月的一天凌晨,祁世龙突然接到老人电话,反映老伴儿呼吸困难、浑身不舒服。“我怀疑她可能是‘阳’了。”天还没亮,他就骑车赶到老人家里,迅速将她送往镇上的卫生院,经过及时治疗,老人几天后就康复了。
  类似祁万发这种情况的“留守老人”,龙凤村一组有20户。担心老人们出现突发状况,去年年底很长一段时间,祁世龙坚持挨着给每户“留守老人”每天打一个电话,老人们报了平安之后,祁世龙才放下心来,春节期间这种“平安电话”也从未停歇。
  “安基比林、林可霉素、多维菌素……这些猪病用药我家里都备齐了。”谈起养猪时,祁世龙一口气说出的一串“专业术语”让人惊讶。村财经委员徐宗艳夸赞道:祁大哥也算村里“半个兽医”了!
  为村里服务的兽医家住在县城,离村里很远,有时候晚上很晚村民打电话说家里的猪突发疾病,时间等不及,祁世龙立刻就会带着药水赶到村民家里,在兽医的电话指导下用药应急处理。
  时间久了,祁世龙也学会了一套熟练的技术,什么情况用什么药,他了然于心。“养猪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每年很多。”祁世龙说,很多时候跟人一样,情况紧急看晚了就来不及了,往往一针下去,就会为农户挽回损失。一头猪是很多老人一年的收入希望,“自家养猪多有经验,能帮大家就多帮一下吧!”用的药往往只收一个成本价,用的少的,很多时候,祁世龙干脆就免了。
  “世龙,听说你明天到花林街上去的吧,回来请帮忙带一包尿素回来。”采访中,祁世龙接到村民的电话。
  他像一个“兽医”,更像一个“货郎”。祁世龙说,20多年了,自从有了摩托车,经常会接到乡亲们请托带货的电话,他从不推脱。大米、菜、药、饲料、肥料……乡亲们生产生活所需的,他都带过,“耕种时节,一年仅带肥料就接近300包。”有的老人,住得离公路还有一段距离,祁世龙扛起肥料,蹒跚着脚步直接送到家里。
  他是一个热心的人,也是一个守信的人。有一次,村民请他帮忙带十斤尿素,可能放在摩托车尾没有绑好,回到家才发觉不小心丢了,村民一再说算了,可他二话不说又返回镇上,自己掏钱给别人买了回来。
  27年前,尽管腿脚不变,但为了生活方便,年轻的祁世龙还是努力学会了骑摩托车,“现在是第三个摩托了,前两个直接跑到报废了。”多年来,路上遇到人只要一个招呼,他都会带上一程。
  帮过谁、帮别人带过什么,他从未放在心上,但别人帮过他的,他记得清清楚楚。
  他打开手机微信,翻到一个叫许文玉的好友介绍说:“她是宜都市的道德模范,前几年来旅游时偶然知道了我的家境,当时就给了200元钱,这些年经常给家里的老人、妻子、孩子寄来衣服、被子、糖果和现金。”
  祁世龙满脸惭愧地说:“帮助我的人真的很多!我们一家人的衣服几乎全是乡亲邻里送的,每到春耕秋收时节,邻居们都会帮忙。早年粮食不够吃也到邻居家借,弟弟乱跑时,也都是邻居们帮助寻找。感谢所有人,大家的恩情我这辈子都还不完……”
  “多做好事,会有福报的”,祁世龙始终记着这句话,这是他爷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07年,86岁的爷爷去世,临终时老人家始终放心不下一家人,“我会带着老小好好地生活下去!”祁世龙说,爷爷是他的骄傲,解放前就到恩施上过大学,后来颠沛流离,回到龙凤村,一辈子勤勤恳恳,做了很多好事,是一个“大善人”。
  采访结束离开他家时,祁世龙不听劝阻,坚持跟随着出来送我们。天色已晚,他站在屋檐下向我们挥手道别,昏暗的灯光透过墙角的窗子,洒在他的脸上,依然看得清他满脸灿烂的笑容。

上一篇:湖北省2023年“头雁”项目启动 66名“新农人”华农攻读“农业MBA”
下一篇:土家幺妹李红玉夺冠 全省农村电商直播大赛在汉收官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