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生态振兴> 正文

13名“菇勇者”林海探菇 开启湖北最大规模野生菌调查

发布时间:2023-02-28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泉 蔡俊
  通讯员 黎袁媛 明磊
  去年底,恩施州发布了该州有毒野生菌科普宣传扑克。每张扑克,都印着一种武陵山区常见的有毒野生菌“大头照”。扑克背后,凝聚着一支平均年龄30岁的林业科研队伍的“心血”。
  一年来,他们攀绝壁穿林海,行程1.3万余公里、覆盖全州8县市,开展了迄今为止湖北规模最大的一次野生菌摸底调查,共采集样本918份,为防范野生菌中毒事件和开发野生菌资源提供重要参考。
两名队员奋力爬上一个陡坡,采集一株野生菌。
队员们展示一株采集到的大型野生菌。
  2015年到2021年发生
  蘑菇中毒事件558起
  半年多过去了,蘑菇中毒事件给黄某等7人留下的惨痛记忆,仍不堪回首。
  黄某是宣恩县李家河镇村民。2022年6月18日,黄某同亲戚聚餐,桌上有一锅野生蘑菇。当晚,食用了野生蘑菇的7人相继出现腹泻、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6月20日,3人病危、4人病重,被转至恩施州中心医院急诊重症病房。经进一步诊断,患者为急性毒蘑菇鹅膏毒素中毒,该毒素可在几天之内摧毁人体肝肾,为高致死率种类。医生采取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药物解毒及维护脏器功能等对症治疗措施,在花费数十万元医疗费用后,7人保住性命,相继出院。
  村民郑某就没这么幸运了。在黄某等人被转入州中心医院的当天,郑某食用野生蘑菇出现中毒症状,在家扛了两天后才到医院看病,终因毒素造成肝肾坏死而失去生命。
  6月24日上午,州中心医院一个小时内,又接连收到2名野生蘑菇急性中毒患者,不得不向州中心血站申请急诊用血。
  每到野生菌生长季,恩施州都会采取各种方式,宣传慎采慎食野生蘑菇。由于毒蘑菇形态多样,老百姓很难凭经验判断是否有毒。该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2015年至2021年间,全州共报告毒蕈中毒事件558起,发病人数804人。报告数最多的2020年,全州毒蕈中毒事件达131起202人。
  13名勇士
  穿越茫茫林海
  全面摸底恩施州野生菌资源,刻不容缓。2021年5月,恩施州政府立项,州林业科学研究院(下简称州林科院)组建一支13人的野生菌调查研究团队,他们中年龄最大的38岁,年龄最小的仅23岁,其中林学、生态学等专业硕士7人。
  恩施州国土总面积2.4万余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森林覆盖率超过70%,境内河流、深谷、天坑、溶洞密布。全州7个自然保护区大部分是无人区,五步蛇、竹叶青蛇、马蜂、蜈蚣等毒蛇毒虫较多,还有金钱豹、豺狼、黑熊等野兽出没。复杂地形和险恶环境,无论是对队员的体能、心理,还是生命安全都是挑战,队员们为此进行了一个月的准备。
  同年6月,为期2年的武陵山大型野生菌调查工作启动。穿行茫茫林海,队员们犹如沧海一粟。在这条未知的征途上,每个人都有过丛林迷路历险的经历,有时还会遭遇雷雨、山洪和落石。
  2021年7月,恩施市望城坡国有林场万木苍翠。万松胜、张川、李园、陈贝贝等5名队员进入山林,没多久,天气突变,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李园、陈贝贝等3人及时撤了出来,但万松胜和张川却失去了联系。持续暴雨造成山洪暴发,这让队友们更加担心。直到黄昏时分,大雨暂停,万松胜和张川才凭感觉走出山林,与其他队员会合。
  原来,天气突变时,万松胜和张川正好走在一个70多度的陡坡上,上不易、下亦难,未及时撤出,由于山洪和暴雨造成山林环境改变,他们迷了路。
  去年10月19日,巴东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队员们一边用“打蛇棍”探路一边大声吆喝,希望动物们闻声躲开。走在后面的陈伟眼见前面两人连续跳开,还没反应过来,一条黑纹大蛇已从他脚背上窸窣掠过。
  这样的山林惊魂,每个队员都能讲出几件——
  2021年6月,忠建河大鲵国家自然保护区,恩施州林科院经济林研究所所长顿春垚带着队员李园、刘薇祎采集标本时,与一头带崽的野猪“妈妈”正面遭遇,彼此相距不到10米。队员们反应极快,调头就溜,没有惊扰到它们。
  “哺乳期的野猪为了护崽,攻击性最强。”顿春垚说,更为凶险的是队员们还曾在无人区听到过疑似黑熊的咆哮,为安全起见,队员们迅速撤离了这片区域。
  “山林里,最难防的是山蚂蟥,它们无孔不入,吸附在腿上不痛不痒,等发现时,它们肚子已吸得圆鼓鼓的。”州林科院副院长李双龙说,有一次,他采完标本,晚上回到驻地洗澡时,才发现小腿上有只山蚂蟥。揪下山蚂蟥后,血一直止不住,他用卫生纸缠了一圈又一圈,仍被鲜血浸透。
  每发现一株菌子
  也许就能救一条生命
  每次野外调查,这群年轻人都要走10多个小时山路,午餐常常是馒头和咸菜,晚上回到驻地还要烘烤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微观结构……常常忙到凌晨一两点。
  “只要能采到菌子,再苦再累大家心里都高兴。怕的就是翻山越岭找一天,一株菌子也没采到,那种失落感最让人难受。”万松胜说。
  去年,武陵山区发生60年一遇高温旱情,让采集野生菌工作变得异常艰难,队员们有时一连数日,都难以采到一株野生菌。因此,每发现一株野生菌,队员们都无比兴奋,且更加小心翼翼:他们先用小铲拨开周围腐叶,再一点点剔除根部土壤,连根提取,拍照、测量、记录,最后贴上标签放入标本包。
  一年多来,调查覆盖全州8县市的低山、二高山、高山等不同海拔带,以及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等不同林地类型,共采集样本918份,已鉴定出有毒菌64种,另有343份采集样本尚在进行基因检测和毒理实验。此外,有毒蘑菇“黑白双煞”之称的灰花纹鹅膏和裂皮鹅膏在此次大型调查中均有发现,外观看起来很“安全”的条盖盔孢伞、大孢滑锈伞等剧毒种类在恩施也有较广分布。
  “每发现一株菌子,也许就能挽救一条生命,甚至一个家庭。”顿春垚说,这种责任感、使命感,推动着他们不知疲倦地翻过一座座大山,穿过一片片森林。
  恩施州林科院院长吴代坤说,所有采集的样本都会被送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进行种类鉴定及毒性分析后,收录进正在编制的《湖北恩施州蕈菌图鉴》。
  科学研究没有尽头。阳春三月,队员们又踏上探索之旅。
上一篇:小山村推动十堰城乡“垃圾革命”
下一篇:湖北新增7个省级森林城市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