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秋沙鸭在湿地嬉戏。
阅读提示
4月8日,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因为环境污染、栖息地被破坏、人类猎捕等原因,部分珍稀动物一度濒临灭绝,陷入生存困境。近年来,我省加强生态保护,挽救濒危珍稀动物,推广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今日,让我们走近这些藏在湖北地区的“神奇动物”,用珍惜守护“珍稀”。
3月2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大美中国 候鸟北归》栏目,以《皮影戏的C位新主角:中华秋沙鸭》为题,对湖北省远安县保护湿地、保护候鸟、传承非遗文化、呵护生态家园的典型经验,进行了重点报道,节目时长3分钟。
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也是全球濒危物种,有着“鸟中大熊猫”之称。湖北远安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是候鸟越冬的重要驿站。近年来,飞抵远安的越冬候鸟里都能看到中华秋沙鸭的身影。为了推广生态保护的理念,“中华秋沙鸭”已经成为了当地传统皮影戏里的新主角。
在远安县鸣凤镇中心小学,一场精彩的自然教育课正在开展,县水资源保护协会会长陈光文通过皮影戏的形式,为孩子们讲解珍稀鸟类——中华秋沙鸭,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皮影戏里的“窈窕淑女” 中华秋沙鸭,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一千多万年。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3月在湖北远安的湿地公园里,都可以看到上千只越冬的候鸟,而第一次见到中华秋沙鸭,还要从6年前说起。
当年,陈光文在巡河时,拍摄到这种特殊的鸟。通过向县湿地处咨询,得知这是珍稀鸟类——中华秋沙鸭。这次“偶遇”,也开启了陈光文的“环保志愿者”之路。由于中华秋沙鸭对栖息环境要求苛刻,喜欢生活在水质洁净无污染、鱼虾丰富的河湖内,这些年,志愿者和县湿地处的工作人员们定期在栖息地巡逻,清理岸边垃圾,为越冬的鸟儿投放鱼苗。中华秋沙鸭们似乎也感受到大家的这份用心,今年,它们已经连续9年来远安过冬,数量也从最初的15只到现在的128只。不仅仅是中华秋沙鸭,如今,在当地还能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东方白鹳等22种珍稀野生鸟类。
湖北远安沮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杨春芳介绍说:“生态环境的改善,鸟儿最有发言权。我们密切关注河道生态流量,通过微介入、轻干预的方式修复湿地生态,建设绿篱等生态屏障,减少人为干扰。”
(选自 湖北日报客户端远安频道 作者 伍玉华 方李玮 宁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