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生态振兴> 正文

防鱼啃食,生态站师生探索围网种草、挂网种草——梁子湖“小荷又露尖尖角”

发布时间:2023-04-28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弦 廖志慧
  4月17日,气温直逼35℃,梁子湖上,阳光刺眼。在站长于丹教授的带领下,武汉大学梁子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生态站)的师生们正顶着酷热,下湖种草。
  “这两周我们种了两车草,现在湖里很多水草都长出来了,荷花、菱的幼苗都已挺出水面,尽管草鱼仍在吃,我们还是想尽办法种!”于丹鼓励着学生,手上忙个不停。
  从围网种草到挂网种草,在生态站师生锲而不舍的努力下,去年冬天种下的莲花和菱都已挺出水面,今年夏天,梁子湖荷花有望重新绽放。
  荷花和菱已挺出水面
  在梁子湖高家咀湖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湖面插旗,湖底围网,施工船穿梭,草籽已撒向湖底。“为了提高水草成活率,鄂州在梁子湖启动了围网种草水生植被修复实验项目,最大程度减小鱼类对于水草生长的干扰。”鄂州市生态环境局梁子湖区分局局长余鸿介绍,实验证明,水草能进一步净化浅水型湖泊的水质,通过与生态站技术合作,今年整个梁子湖围网种草面积将达7000亩。
  眼下的梁子湖,正在经历一场严峻考验。自全面禁捕后,大量繁殖的鱼类将梁子湖此前20万亩水生植物吞噬殆尽。鱼类在水底筑巢,搅动底泥,使得水体透明度下降,大片荷花、睡莲、芡实等水生植物消失不见。与此同时,湖水水质明显恶化,部分水域已下降为四类水质。
  为了治理好梁子湖,66岁的于丹再次“披挂上阵”,下湖种草。自去年以来,生态站师生累计开展七次种草。前六次种下的草,均被鱼吞食。直至今年3月初,越冬“宝草”菹草成功长到70厘米高,第七次种草宣告成功。
  生态站讲师于海澔介绍,第七次种草累计种植水草成株和芽体共计10万斤,包括轮叶黑藻、菹草等十余种水草。“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我们选择在冬季鱼类闭口时期种草,有效提高了水草成活率。”
  在围网种草的基础上,生态站还在摸索挂网种草法,即用网兜捆住10到15株苦草、穗花狐尾藻等植株,同时加入小石子,一起沉入湖底,网兜能避免草鱼吞食水草,石子能帮助植株沉到底部扎根。“目前,我们主要在生态站内1200亩的大湖观测区域尝试这种办法。”生态站实验师吕田说,眼下鲤鱼处于产卵期,并非大量进食阶段,有利于水草种植。
  水草产业既可治湖又可增收
  经过多年努力,生态站师生们查清中国水生植物共有1605种,是世界水生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于丹一边坚持不懈地种水草,一边呼吁发展水草产业。“随着各地越来越重视环境治理,全国湿地植物种植每年投入数十亿元,这是巨大的市场。”于丹说,我国水生植物众多,但尚缺乏较大的水草繁育基地,种源大部分还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就连花鸟市场里水族箱中的水草,不少都是进口外来种。
  以目前生态站正在驻点帮扶的湖南大通湖为例,生态站副站长徐新伟算了一笔账,每亩苦草、黑藻年产量均可达1万斤,按照每斤1元的价格,产值超1万元,是过去养鱼收入的3到4倍。水草种植发展起来后,大通湖水草销往湖南省内永州、常德以及湖北、安徽、江苏等地,为净化当地水质贡献了力量。
  同时,大通湖区充分挖掘水草产业发展潜力,延长产业链条。该区以构建水生动植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为目标,以“不投饵料、人放天养”为原则,探索发展“水草+青虾”“水草+大闸蟹”“水草+龙虾”等多种套养模式。2022年全区套养面积达到15万亩,产值达8亿元左右。
  于丹建议,可在梁子湖等大湖泊设立水草繁育基地,大力发展水草种植产业,将水草种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既可为国家水域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本土种苗,又可增加地方和百姓收入,同时也能完善水草净化、美化、资源化链条。
上一篇:金循环串起“一村兴” 上下游管出“一江清”
下一篇:阔别30年今回家 微笑天使“喜开颜” 迁地保护江豚首次放归长江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