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客厅风光。(黄志明 摄)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吕博林 周莹 通讯员 赵林武 肖超
初冬时节,牛车河水库波光潋滟,水天一色,泛舟水上,宛若画中穿行。
该水库位于团风县境内,北依大崎山森林公园、龙王山风景区,库中小岛湖汊星罗棋布,水色灵秀,素有“鄂东千岛湖”美誉。
近年来,团风县抢抓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政策机遇,先行开展牛车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实现流域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发展有效衔接,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流域治理一盘棋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飞鸟翩跹。看着清澈见底的水面,团风县总路咀镇白坳村村民倪元香感慨:“儿时的记忆又回来了!”
早些年,因网箱养鱼、畜牧养殖、沿岸污水直排等,牛车河水库水质不断恶化。“水库网箱养鱼,水边养牛养鸡,到处散发恶臭,虫子满天飞。”牛车河水库沿线居民回忆。
生态治理刻不容缓。2013年,牛车河水库管理处收回水库对外承包权,取缔网箱,实行“人放天养”,着手恢复水库生态。
水是生存之本,也是生态之基。2021年,团风县全面铺开控污截流、整治入河排污口、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施河涌综合整治、完善补水系统、打造治水亮点工程等7大工程,铁腕治水不留死角。
同时,以恢复生态系统、打造滨水景观带为目标,采取清淤疏浚、拆除围堰、增设绿道和观景平台等措施,完成退池还库300多亩、岸线复绿2000余亩,新建绿道20余公里、观景平台14座。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路和村庄系统治理,团风县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落实禁止乱挖、禁止乱砍树、禁止污水直排、禁止大型禽畜养殖、禁止垂钓的库区“五禁”措施,引进物业公司负责环库保洁,开展常态化岸线巡查。成立示范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片区指挥部,实行双组长、双指挥长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均担任组长和指挥长,将项目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成效考核范畴,进一步推动全流域一体化保护治理。
从水库到岸线,再到全域,坚持流域治理一盘棋,牛车河水库自然旖旎的风光得以重现。2022年,团风县两个市控水质断面检测项目检测报告显示,牛车河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
“牛车河已经步步是景,处处是诗。”今年5月,团风县以牛车河为主阵地,举办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团风籍着名作家、省文联主席刘醒龙发表感慨。节会期间,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文旅消费6200万元,牛车河生态美景火爆出圈。
产业发展连成片
仰望星空,枕水而眠,到牛车河月亮湾露营基地体验篝火狂欢和乡野风情,成为不少游客的心头好。
作为牛车河乡村振兴示范区内最大的休闲游乐基地,月亮湾露营基地紧邻花海,面朝水库,集露营、垂钓、花市、水上游乐和餐饮服务于一体,自“五一”正式开放以来,已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
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月亮湾露营基地是牛车河流域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经过不懈努力,焕发生机的牛车河,孕育出新的惊喜。2021年8月,团风县启动牛车河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以牛车河水库为核心,打破地域界限,一体化规划沿线总路咀镇、贾庙乡、杜皮乡共3个乡镇9个行政村,惠及1.83万户、5.96万人。
两年来,团风县先后整合投入各类项目80多项,投入资金3.2亿元,打造环库旅游产业路、建设高标准产业基地、架设跨库桥,实现特色农业、田园观光、休闲度假、红色文化等农文旅资源串珠成链。
杜皮乡致力发展万亩黄大茶。示范区内杜皮村新建200亩高标准黄大茶基地,与原有600亩茶叶基地连成片。同时,配套新建3500平方米的黄大茶加工厂、农产品特色馆,加快茶旅一体化发展。
总路咀镇依托地理位置优势,推进500亩果冻橙基地建设,建设60亩高标准自动滴灌式花卉大棚,栽培月季花、桃花、桂花、梅花、杜鹃花,发展现代花卉产业。
如今,改造升级的环牛车河水库25公里产业公路,犹如一条彩虹,串起沿线特色景点和茶叶、花卉、水果等特色产业基地,实现连片发展。
靠水吃水蹚新路
走进位于牛车河水库南侧的“乡村客厅”,开阔的湖面波光粼粼,一幢幢特色乡间建筑和生态古树参错相伴,依山傍水的村落清新古朴。
“过去,这里是我养牛的地方,没想到成了景区。”60岁的陈晓红,在水库边养牛十多年,牛车河流域综合治理启动后,他放弃多年的营生,在“乡村客厅”不远处,开了农家乐,每到周末,游客盈门,“一年能挣6万多,日子过得比以前滋润多了。”
“在村里,像陈晓红这样放弃养牛、养鱼的村民还不少。”白坳村妇女委员彭伶俐说,谋生的地域没变,但周围的环境变好了,大家的日子也更红火、更惬意。
彭伶俐介绍,依托牛车河流域综合治理,白坳村发展果冻橙、葡萄、草莓等特色产业,带动30户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位于白坳村十六组的烈马回头庄园依水而建,由在外能人倪振华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集餐饮、民宿、游乐园、采摘园为一体,可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2022年,白坳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9.5万元。
从靠水吃水到凭水致富,示范区建设中,团风县严格落实市场主体参与机制,充分利用土地“三权”分置、经营权入股等经验,有效实施“市场+政府+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探索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建设过程让群众参与、成效让群众评判、成果让群众共享。
贾庙乡引进团风楚林生态有限公司参与油茶、白茶项目建设,楚林公司负责施工及后续10年管护。项目受益后,采取“442”分红模式,即楚林公司40%、农户40%、村集体20%,实现三方共赢。杜皮乡与金寨县永生利生态茶叶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企业负责茶叶基地管理、技术指导、鲜叶收购、加工和销售,实行资产折股、量化分红、风险共担、利益均享,带动就近就业500余人,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