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文化振兴> 正文

“古董”变“网红” “土味”变“玩味” 荆门5800余名乡村工匠共绘美丽乡村

发布时间:2023-07-27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华 通讯员 黄振 朱丰
  幽幽小径柳丝柔,田田荷叶蜂蝶舞,白墙黛瓦忆乡愁……盛夏时节,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行走在荆门乡村,一座座典雅朴素的村庄,处处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村民参与。今年以来,荆门大力引导小建筑师、小园艺师和小农艺师参与共同缔造,挖掘乡土文化、打造土味村庄,让乡村留满乡愁、充满希望。
  乡村工匠带领村民共建村庄
  石块砌起篱笆墙,竹子扎出庭院,旋耕机轮胎巧做花坛……7月20日,记者来到钟祥市九里回族乡杨桥村童家咀,别出心裁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这些均出自村里乡土打造专班之手。“挨家挨户征求意见,自己施工打造。”乡土打造专班牵头人黄贤贵说。
  黄贤贵过去是名篾匠,像童家咀这样的村湾打造专班,在杨桥村他牵头建了14个。改造老堰塘,村民赵启正主动抽水、铲泥。村民罗经晶拆除旧车棚,空地种上草皮。
  村民祝吉波曾任京山市孙桥镇沙岭湾村党支部书记,10年前就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起初找武汉专业团队打造,需设计费50万元,建设费几百万元,远超村里承受能力。无奈,村里只得自己动手,祝吉波主动担起设计任务,逐渐成了建筑“土专家”。随后,村民积极参与,几年时间,“素颜”的沙岭湾村成为省美丽乡村之一。
  2021年,紧邻的花苑台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起初请浙江团队设计,造价1500万元以上,难以落地。祝吉波带动村民共同打造,花费仅900万元。
  乡土乡味织成特色乡愁
  哗哗流淌的泉水沟,碎瓦旧砖围成的菜园……走进花苑台村,农家韵味十足。
  “村庄建设要尽量留下自然风貌、农家的质朴。”祝吉波表示,花苑台村美丽村庄建设,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农耕文明。
  花苑台村山脚下有一口坑塘,根据村民意见,用石板围砌成洗衣池,成为妇女们洗衣、咵天的好地方。村里两间土墙老屋,被改造成茅草棚景点,成为游客拍照打卡地。
  在杨桥村,黄贤贵将村民们捐赠的蓑衣、水车、风箱、石碾等聚集起来,建起农具收藏屋。村里保留的两处手压式水井成了网红,前来游玩的孩子个个都要体验一番。
  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东拼西凑,更不能照搬照抄,这需要充分挖掘乡村特色。
  为挖掘花苑台村文化,祝吉波请八旬老人讲解楚平王在此狩猎的故事,查找县志,寻找相关记载印证,最后将花苑台村定位为:“楚王后花园,休闲养生地。”
  “冯家岭村地处对节白蜡小镇孙桥镇,绿化以对节白蜡为主,罗店镇有高山林场,盛产三角枫、紫薇、大叶女贞等,绿化也以这些树种为主。”孙桥镇小园艺师朱又林表示,园林绿化既要有特色还要有温度,最大限度体现村民需求。绿化尽量多种树少种草,养护方便,村民院落旁适当种大树,方便村民纳凉。
  老把式激活乡村产业
  “今年种了10亩地西瓜,收入8万元,多亏‘刘把式’指导。”7月18日,漳河新区双井村,瓜农周年香笑得合不拢嘴。
  周年香口中的“刘把式”是村民刘尚斌,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农艺师。“育苗要配好肥,西瓜苗四五厘米高、有两片叶子时将其嫁接到葫芦、南瓜苗上,抗病虫害能力提高,产量提高30%。”作为村里最早种西瓜的村民之一,刘尚斌谈起西瓜种植技术时头头是道。
  每年春天,村两委在瓜棚里组织西瓜种植技术培训,刘尚斌总是耐心讲解嫁接、整枝、授粉技术。瓜藤40厘米左右开始“摸牙子”(整枝),瓜藤1米、瓜至拳头大小时,立即将多余的瓜和藤去掉,做到“一株苗两根藤一个瓜”,这样可以保证甜度。授粉是西瓜种植一年最忙时刻,村民们相互“串工”帮忙、交流技术。
  在“老把式”带动下,双井村种植西瓜8000多亩,300多户村民参与,年产值8000万元,成为发展都市农业的典范。
  荆门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李林介绍,荆门市把乡村小建筑师、小园艺师、小农艺师作为开展共同缔造、改善村容村貌的重要力量,引导他们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美丽乡村和农业产业,已累计培训5809人次。
上一篇:“新尚人”扮靓旧楼河
下一篇:以景述廉 廉景互融 来凤寓教于游打造特色“廉旅”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