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恩施州各地年货市场纷纷“上新”——茶店牛肉、宣恩火腿、朝阳辣子鸡、白云米子糖等色、香、味俱全的富硒年货走俏市场,供销两旺,热闹年味扑面而来。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乡村、进车间,感受土家年货里的浓浓年味儿。
(本版图片均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俊 通讯员 黄华 陈绪开 摄)
茶店牛肉
历久弥香走四方
1月20日,在巴东县茶店子陈费酒家,厨师正在煮牛肉。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俊 通讯员 王春雷 黄华 谭远华
“老板,做两桌牛肉。”“好好好,来屋里烤火,马上就好。”1月20日下午,巴东县茶店子镇福满酒楼迎来了20多名品尝“茶店牛肉”的客人,老板田建中忙得团团转。
10多分钟后,热气腾腾的干锅牛肉、红烧牛排、牛骨汤等一一上桌。
“临近春节,每天要卖100多份牛肉,销售额超过两万元。”田建中说。
逢年过节,茶店牛肉是巴东市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如今,百余家茶店牛肉品牌餐饮店已经走进恩施、武汉、重庆等城市。2023年,茶店牛肉年综合产值突破4000万元。
牛肉菜单推陈出新
“茶店牛肉”历史悠久。据《巴东县志》记载,早在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当地就设有可供路人歇息的“朱砂土驿站”及卖茶的店铺,茶店子由此得名。古驿之中,牛肉味佳,流传至今,成为远近闻名的“茶店牛肉”。
进入二十世纪,209国道穿镇而过,茶店子镇衍生出更加繁荣的“路边经济”,餐饮业发展迅速。1984年,周宗刚开起餐馆,主打菜品便是茶店牛肉,他由此成为集镇最早一批开餐馆致富的商户。
“以前的牛肉,只知道炖着吃,口感单一。”1995年,老周在制作方法上开始创新,通过20多种配方的反复试验,推出以本地小黄牛为食材的干烧牛肉,深受顾客青睐。
“茶店牛肉好吃,重在原材料讲究,一般选用饲养期不超过两年的小黄牛,当天清晨现杀,保证牛肉新鲜。”周宗刚介绍,烹饪方法讲究也是茶店牛肉味美的另一重要因素。首先是新鲜牛肉要进行10余次漂洗,将血水清除干净;第二道工序是过水(俗称紧牛肉),这是一项技术活,需要掌握火候,才能确保牛肉不老不嫩,恰到好处;第三道工序切牛肉,也有讲究,要把牛肉的纹理切断,切成厚度均匀的薄片;第四道工序炒牛肉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新鲜的菜油、猪油按一定比例调配使用,辅以生姜、大蒜、花椒和辣椒等作料,下入牛肉爆炒,一锅油而不腻、唇齿留香的茶店牛肉便可出炉。
2011年,老周又推出水煮牛肉,不同于寻常的麻辣水煮,茶店水煮牛肉选用无筋、无油、无脂的牛腿肉,切成三四厘米的薄片装盘,将现杀的黄骨头小鱼腌好,锅内清水烧开,放入秘制的老汤以及各种提鲜去腥的作料,先将腌好的黄骨头鱼下锅,吃完鱼,再将牛肉薄片倒入锅中煮沸,两三分钟就可食用,这时的牛肉滑爽可口,脆而不腻。吃完牛肉,还可以下牛肚、豆芽、蘑菇、香菜等。
目前,茶店牛肉推出了干烧牛肉、水煮牛肉、红烧牛腩、香辣牛蹄、牛骨汤等10余种菜品。
从开店到办厂
44岁的田建中是经营茶店牛肉的后起之秀。
以前,田建中是一名货车司机,跑了10多年煤炭运输。随着煤矿陆续关停,2014年年初,他卖掉货车,拿着10多万本钱,转行做餐饮。
隔行如隔山,为打好基础,田建中远赴重庆学习烹饪技术,回来后专门拜师学习茶店牛肉的制作方法。2014年国庆期间,他经营的福满酒楼顺利开业,生意日渐红火。
2017年6月29日,巴东县茶店牛肉餐饮业协会成立,田建中被推选为会长。协会成功注册了“三峡茶店牛肉”集体商标,引导商户在统一标准和模式下抱团发展。
随着巴东县全域旅游快速发展,不少外地游客习惯将茶店牛肉打包带走,可在炎热的夏季,传统的打包盒无法长期保存牛肉,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一道难题。
“如何能让全国各地的客人随时吃上正宗的茶店牛肉?罐装或许是一条出路。”身为会长,田建中一边经营餐馆,一边琢磨着发展新路。
2018年,田建中成立湖北福满食品制造有限公司,投入100多万元,建成该县首条茶店牛肉罐装生产线,但由于灭菌技术不过关,生产的第一批罐头膨胀炸裂,损失了10多万元。
不服输的田建中不仅没有打退堂鼓,反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中。他先后多次来到武汉、荆州等地,向有成熟罐装生产经验的厂家取经,不断摸索,成功掌握巴氏杀菌技术,生产出的罐装牛肉保质期长达一年。如今,福满食品年产5万罐茶店牛肉,上架网店、超市和土特产店,线上线下销往全国各地。
2020年,田建中又投资新建养牛场,如今每年出栏优质肉牛1000多头,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带动当地20多名村民务工增收。今年,他还将投资建设屠宰场,从肉牛供应、屠宰、加工到销售等各个环节加强品质把控,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目前,茶店子镇有三家规模养殖企业,每年屠宰5000多头本地黄牛,特色牛肉馆共有43家,在恩施、武汉、重庆等地设立分店上百家。
宣恩火腿
“琵琶”弹奏色香味
湖北大派食品有限公司烟熏房里,一排排色泽红亮的火腿整齐悬挂。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俊 通讯员 陈绪开
1月18日,走进宣恩县椒园镇湖北大派食品有限公司,一股浓浓的熏肉香扑鼻而来。烟熏房里,一排排色泽红亮的火腿整齐悬挂,底下用柴火熏烤。车间里,10多名工人将一只只火腿装进礼盒,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宣恩火腿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与浙江金华火腿、江苏如皋火腿、云南宣威火腿并称为“中国四大名腿”,其肉质细嫩,皮色黄亮,营养丰富,是当地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品。大派食品制作火腿30余年,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作链条。
“宣恩火腿的生产加工工艺历经多年流传,独具一格,味道醇正。”大派食品制作火腿的老师傅侯桂英说,宣恩火腿制作过程经冬历夏,长达8个月,要经过修胚、摊凉、腌制、整形、烘烤、发酵等10余道工序。根据自然气候条件的变化完成相关工序是保证火腿品质的关键,立春前完成腌制,第二年梅雨季节来临时开始自然发酵,可以提升游离氨基酸含量,让火腿营养更易被人体吸收。同时还能保证火腿独特的风味,油而不腻,咸香可口。一只完整的宣恩火腿外形酷似琵琶。
“进入腊月以来,公司各种腊味销售火爆,目前正加班加点备货,迎接年货消费热潮。”龚厚朴说,今年许多产品根据消费者的反馈进行研发或者改良。“比如火腿,很多人觉得购买一整只吃不完,我们将火腿分解成火腿片、火腿芯等分开包装,供顾客选择。”2023年,该公司腊制品销售额超过4000万元。
白云米子糖
“守味”儿时新年
各种口味的白云米子糖。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俊 通讯员 黄未 吴定力
“家人们,今天给大家介绍我们村的米子糖,有六个品种,口味各不相同,今天下单福利多多……”1月19日上午,建始县长梁镇白云村润丰百云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直播间,两名主播手捧米子糖卖力吆喝。
白云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白云米子糖”制作技艺的发源地和传承地。“做米子糖是个细致活儿。”48岁的潘贤俊做了30年米子糖,是村里的制糖高手。他介绍,米子糖制作的第一道工序是蒸米,将糯米清洗干净后上甑蒸,控制好火候和时间,蒸好的糯米要及时晾干成阴米。
接下来便是炒米环节,一定要用细沙加上桐油一起炒,这样炒出的米花才更加香脆。随后便是将熬制好的麦芽糖浆加入炒好的米花之中。此时需要制糖师双手快速翻揉,将两者完全融合。
鞣制好的米子糖,要立即放进特制的模具当中压好,先用刀切成长条,再将长条切成整齐的长方形小块,米子糖就制作完成了。新鲜出炉的米子糖热甜软糯,咬上一口,齿颊留香,放凉后再吃,则酥脆可口。
每到腊月,白云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加工销售米子糖,该村还打造了“白云人家”米子糖一条街,寻味儿时记忆。目前,该村现有米子糖生产小作坊21家,年销售额300多万元。
朝阳跑山鸡
从深山“跑”进大城市
朝阳辣子鸡原料新鲜。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俊 通讯员 杜迪纳 廖永华
1月21日,咸丰县朝阳寺镇路易酒楼香气四溢,厨房内三口大锅一字排开,老板陈斌忙着翻炒鸡肉,妻子刘兰花将一盆盆炒好的朝阳辣子鸡有序分装,贴上微辣、中辣、特辣等标签。
“春节临近,辣子鸡的订单越来越多。今天就接了70多单,还有不少省外订单,要赶紧给客人备货。”陈斌说。
陈斌今年45岁,他经营的路易酒楼有27年的历史,朝阳辣子鸡是店里的招牌菜。2021年,陈斌发现,自己炒制的辣子鸡在众多菜品中格外畅销,回头客不断。为满足顾客需求,他决定从农历腊月二十到正月十五,专门炒制辣子鸡销售。
谈及制作工艺及注意事项,陈斌滔滔不绝:原材料一定要是大山里喂养的跑山鸡,将鸡肉切块后,锅中加入菜籽油、猪油、鸡油烧至九成油温,下入鸡块炸至外焦里嫩捞起。锅中放油,加入姜片、葱、盐、花椒、糍粑辣椒等调料与鸡肉不停翻炒,炒出香味后加入啤酒、清水刚好没过鸡肉块;盖上锅盖,文火慢煨,直至鸡肉熟透,撒入胡椒粉翻拌均匀后即可出锅。
糍粑辣椒是影响朝阳辣子鸡口感的关键因素。“要将二荆条、小米辣、灯笼椒等放入石对窝舂捣两个小时,辣椒历经‘千锤百炼’后释放出辣味,这样鸡肉才更入味。”
“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卖出300多份。”陈斌说。回头客越来越多,不少外地顾客想将朝阳辣子鸡打包带走。陈斌灵光一现:“何不把朝阳辣子鸡做成预制菜,销往全国各地。”
说干就干,他买来塑封机等设备,反复试验,终于让辣子鸡走出朝阳寺,远销上海、北京、深圳、武汉等地,年销售额突破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