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楚天都市报评论员肖杨
反哺家乡,长江大学教授吴环成夫妇捐出50万元积蓄,在老家监利县付柳村建起新小学;深受感动,其硕士学生王维接过爱心接力棒,毅然放弃高薪工作扎根荷花小学支教,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本报昨日报道)
一次回乡之旅,让吴环成看到了乡村教育困窘的现实,由此触动内心,想为老家做点什么。故土难离,事实上,在传统中国社会,一直存在这样的乡贤文化,多少从乡村走出去的精英,或致仕,或求学,或经商,在有所成后往往会被乡愁牵引,一有机会,就回馈乡里,造福一方,从而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乡土文明。
农村要发展,迫切需要各方面伸出援手,如人才、资金、技术等,但能改变农村现状的,唯有知识与教育。吴环成夫妇义无反顾捐资建校的善举,不仅再一次为游子反哺乡村做出了榜样,同时也说明教育扶持才是从根本上精准扶贫。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教授反哺乡村,选择建学校的方式,更是对乡村的精准扶贫之举,助困治本之策。守望乡村教育,播下知识与文明,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带着梦想飞得更高更远,让更多孩子走出乡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才能真正实现祖祖辈辈脱贫的梦想。
不仅如此,捐建乡村小学,守望乡村小学,同样为美丽乡村增添了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50万元教育善款改变的不光是农家子弟个人的前途,以及不少农村家庭的命运,更潜移默化影响着一个地方的发展面貌,孕育起新的希望。
教育扶贫,正需要无数吴环成这样的先行者,不遗余力,送资金,送知识,送热情。扶贫先扶智,浇花要浇根。对于乡村教育来说,民间的慈善力量不是一汪“远水”。水源于大地,反哺于大地,这是规律,也是境界。
精准扶贫,不妨从教育扶贫开始。期待更多的民间力量无私守望,用温情的目光关注乡村教育,用具体的行动支援乡村教育,用切实的爱心改变乡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