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驻村日记中的扶贫故事

发布时间:2016-05-10    来源:    字体大小:A-   A+

    

图为:春节期间,黄登高(右)给贫困户秦启乡发放慰问金。

图为:驻莲花池村工作队员走访贫困户,了解香菇生产情况。

在“三万”活动中,每位工作队员都有一本宝贵的民情日记,记录着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是工作队员们贴近基层、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写照。

黄登高,襄阳市水利局干部,今年52岁,是全省10万名“三万”工作队员中的普通一员。在第六轮“三万”活动中,他驻点偏远的贫困山区村——南漳县东巩镇莲花池村,同时兼任村第一书记。在驻村8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写下25篇3万余字的工作日记,记录了与工作队带领村民扶贫攻坚的生动故事与心得,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贫困群众的真挚情感。

第六轮“三万”活动的主要任务是精准扶贫。怎样甄别贫困对象?产业扶贫如何突破?结对帮扶如何融洽?“懒人”怎么扶?记者从黄登高驻村日记中摘录几则故事。

识真贫,甄别,再甄别

这几天,我们开始甄别精准扶贫对象。工作队和村干部一起,对莲花池村上一批110个贫困户与新申请的农户进行了第一次甄别,核减44户,新增9户,确定了75户帮扶对象。

公示之后,有干部和农户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人均收入在4000元以内算贫困,那4001元算不算?何况村民家庭收入没有台账,难以准确统计。于是,工作队长带领大家进行了第二次甄别,又核减了3户,经东巩镇审核,锁定了72户。

这时,队员金德安联系的那一户给我们出了个难题,户主本人定居广西某地娶妻生子,兄长早年入赘他乡,户口随迁,其留在村里的老母神智不清,年近六十,守着三间土坯房苦度晚年。按照户口关系和收入计算,该户应在2015年度脱贫,2016年不再列入扶贫对象,但老人眼前的困难又让我们心酸,如果特事特办延长帮扶年限,类似户数还有很多,恐有失公平。

以往,没有扶贫资金倒是风平浪静,现在工作队带着人、带着钱、带着项目来了,部分村民便较真起来。户口在本村实际住外地的,户口在外地实际住本村的,有人多地少的,甚至无地人漂泊的,情况不一,矛盾错综复杂,考验工作队员的智慧。于是,我们又开始了第三次甄别,经反复比较,最终核定72户。(摘自2015年12月10日的日记)

结对,结对,“门当户对”

为局里干部安排结对帮扶对象时,我们也考虑了“门当户对”的问题,比如年龄相当的人结成对,女干部与女贫困户结成对,沟通起来会更加顺畅。

单位年龄最长的干部要属副调研员张志放了,他已到了快退休的年龄。老张与贫困户苏月忠结成对子,两人年龄相仿,一见面便很快熟络起来,话匣子一打开,有唠不完的事儿。

苏月忠大儿子苏其文已在谷城成家立业,小儿子苏其武在广东打工。苏月忠2015年种的7亩多玉米收成不错,收了8000多斤,可是价格很低,一斤7毛多,仅能换些口粮。老两口有个头疼脑热、伤风感冒,全靠两个儿子寄些钱回来。问其如何脱贫?老苏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也不打算给两个儿子增添负担,他说来年计划再种植椴木香菇20棚,养肥猪3头,种植木瓜2亩。老张一一记下,等回头与工作队和村干部研究,帮助老苏落实脱贫计划。

完成走访,已是中午12点多了,老张坐上组长叶光泽的摩托车返回到工作队集合地点。摩托车在山路上颠簸,在爬一段坡路时,一不小心,车被石头拌倒,两人摔在路中间,车压在老张的左脚踝骨上。看着脚踝流血、满身泥土的老张,叶组长心里很不是滋味。“多大点事儿,比起我当年在部队那会儿所受的苦,这算得了什么。你别往心里去!”老张笑着说,“今天,我们确认了老苏的脱贫项目,抓好落实,他的日子就有盼头了。希望我的名字从单位在岗人员花名册中移出时,老苏的名字能从贫困户的花名册中移出。”

(摘自2016年1月10日、11日的日记)

市长的新发现

今天,秋高气爽,襄阳市市长秦军到莲花池村调研精准扶贫工作,走访了几家农户。

王明江在村里算是一个比较精明的人,本不算贫困,只因前几年在外地承包工程,几十万元的血本因一次工程事故而赔光返贫。他带伤回家后,发奋东山再起。利用“三万”的帮扶基金,从弃耕打工者手中接下30多亩耕地、200多亩荒山,地里种上青玉米,山上放牧500头羊。照此发展下去,2016年脱贫没有问题,市长了解后十分满意。

行走在山路上时,市长一抬头,无意中发现山上有一山果,问是什么?能吃吗?啥价钱?村里的干部赶紧回答,这果叫八月炸,又称中华肾果,是野生水果中的珍品。“这么好的东西,为何不发展一下?”市长提出了试种的建议。据了解,襄阳有一园艺公司正在四处打探八月炸的种植基地,工作队赶紧与他们取得了联系,先培育二三十亩看看。(摘自2015年9月30日的日记)

网上一家亲

村会计应该算是莲花池村最有文化的一个吧,本村居民的养老保险都由他代为办理,往镇里跑了不知多少次。为什么不在网上办理?村会计回答“不会”。

信息化是莲花池村的一个短板。当时工作队牵头建立“莲花池”QQ群的时候,寄予三个希望。一是因为发现好多村民不会上网,就在村委会开通了无线宽带,希望大家没事上上网聊聊天,了解网络;二是因为在征集“三个人”(村医、村干部、致富带头人)人选时,发现符合条件的年轻人都在外地发展,希望他们通过这个平台了解政策,回乡发展;三是因为工作队宣传政策招商引资时缺乏沟通渠道,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为大家提供咨询服务。“莲花池”QQ群是去年9月份建起来的,它把分散在全国各地、各行业的莲花池村籍精英,联系在了一起。

因为年轻人用网习惯不一样,他们又自发开通了“莲花池”微信群。

加入到这两个群的除了村民,还有市水利局的机关干部、南漳县工作队员、东巩镇政府干部、村干部、合作企业等等。

两个群开通后,大家聊天热情高涨,有回忆往事的、有沟通感情的、有报告新闻的、有为村里发展献策的,当然也有说笑话段子的、家长里短的,潜水的、冒泡的、吐槽的都有,气氛十分融洽。

以前,一对一给老百姓解释一些问题,总是被误解。现在,大家在群里聊天,不经意之中就把矛盾化解了。(摘自2016年1月20日的日记)

木瓜合作社诞生了

灌木丛中一个不起眼的野山果让市长看到了八月炸的发展前景。举一反三,我们又搜索到许许多多适宜当地种植的经济作物。于是,动用各种关系,寻求合作伙伴。很快,一家开发木瓜的公司湖北帝旺豪药业有限公司上门“求亲”,老板初步意向在村里建300亩药用木瓜基地。

莲花池村木瓜合作社应运而生。这几天,水利局全体机关干部进村入户,“一对一”动员贫困户发展木瓜种植,农户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多则四五亩,少则一二亩,纷纷报名栽种。

可是,就在村干部到农户家收取种苗采购预付款时,却听到了各种不同声音:扶贫怎么还要收钱?村干部是不是在自己做生意?种下去了没人管怎么办?……许多申报计划的农户失约,种植计划只完成了一半。

于是,工作队现场召集村干部和部分农户商定:第一,流转到村合作社的土地,全部由集体投资,由贫困户分片承包管理;第二,对普通农户减半收取的种苗款,一年后存活的,每棵返还1元钱;第三,对贫困户收取的种苗款,一年后存活的,全部返还。

村干部和工作队员把政策一一通知到相关农户,并重申:所有帮扶资金必须通过发展产业并在项目实施后予以兑现。这也算是一次紧急动员吧。从反馈情况看,效果还不错,目前,300亩木瓜苗已全部栽种下去。(摘自2016年1月30日、3月28日、4月11日的日记)

“懒人”怎么扶

贫困户中,有极少数人是因“懒”致贫,或嗜赌败家。有个贫困户,游手好闲,有土地,却懒得种,让地荒着。听说三年前,扶贫工作队曾送三只种山羊给这对父子,希望帮助他们脱贫,可他们喂了一个月,却把羊喂成皮包骨,后来贱价卖了办年货。

都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可“烂泥巴”如何才能“扶上墙”?该贫困户孩子的义务教育阶段肯定是要“政策兜底”救助的,下下之策就是将他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入股分红后,替他办理保险,余下的给他发“工资”,有计件付费的体力活儿可多安排给他做。这样的人毕竟只是极个别,让他生活有保障避免走向犯罪,也算是一种“精准扶贫”吧。(摘自2016年2月20日的日记)

上一篇:我省拟修改农村扶贫条例 问责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
下一篇:2016湖北省启动高招专项计划 实施高职精准扶贫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