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十堰郧西从资源沉睡到活力迸发 因地制宜特色产业助脱贫

发布时间:2016-05-19    来源:    字体大小:A-   A+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通讯员祝河盛 周新枝 记者杜 虎 方 宏 报道:4月26日至27日,记者在郧西采访发现,在当地政府推动和乡亲扶贫协会引领下,一些因地制宜、符合市场规律的地方特色产业,正逐渐发展壮大,成为贫困群众就地脱贫的“主渠道”。

生态优先 做大绿色文章

尽管贫困问题的产生有历史、地理及人文等多种原因,但数年来郧西县景阳乡始终坚持精准扶贫与保护生态结合,探索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郧西—— “中国油桐之乡”,高峰期油桐面积22万亩。郧西油桐以景阳乡的“五爪桐”、“七星桐”最为有名,1983年5月被中科院列为国家优质植物品种,定名为“景阳桐”,一度是景阳群众的“摇钱树”。但后来因桐油市场低迷、树种老化、缺乏经营管理等因素,“景阳桐”种植面积骤减。

随着国际能源结构变化,生物能源呼之欲出,“景阳桐”再度被关注。于是,景阳乡大力实施“油桐复兴计划”,以油桐种植、桐油系列开发为方向,用产业振兴推动精准扶贫,致力把景阳打造成为绿色环保区、生态经济区、自然景观区。该乡连续5年投资近千万元,恢复性建设油桐基地20000亩,并于去年初成功申报“景阳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景阳乡大力实施“能人回归”工程,引导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创业。该乡党委政府领导会同“乡亲扶贫协会”成员,五上西安,感动该乡外出创业成功人士——陕西西一实业集团董事长唐远林及其兄弟唐远平、唐远伟、唐远成回到家乡兰滩口村,注册成立湖北华唐农林开发公司,村企共建,开发“景阳桐”品牌资源。

唐远林介绍,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扶贫开发管理模式,计划投资1.2亿元,新建现代化油桐加工生产线两条,力争年产桐油4000吨以上,带动鄂西北周边30000—50000亩油桐种植,实现年产值4亿元以上,年创税3000万元,带动就业1500人;并以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技术支撑,建设集油桐种植、油桐深加工、油桐公园、油桐博物馆、生态养殖、水上游园于一体的“景阳桐”千亩示范基地,实现油桐品种享誉全国、油桐产品畅销全国目标。目前,该项目规划已得到县级审批,已流转示范用地1000亩、林地2600亩,新建标准化油桐示范基地500亩,聘用农民工25人,带动全村88户贫困户发展油桐。

记者随笔:成功人士能否回归家乡,在于基层干部的号召力。只有基层干部善于谋划、勇于奋斗、敢于突破,让成功人士感受到家乡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他们才能义无反顾参与进来。

产业进村 群众就地致富

站在海拔800多米的上津镇绞肠关村天蓬山最高处四方地上,俯瞰湖北十堰天蓬山茶叶有限公司在九条山沟首期建成的1800亩高标准原生态旅游观光茶园(二期1400亩正在规划建设中),令人惊叹不已。而发生在该村的产业扶贫故事,更让人为之“点赞”。

土地流转“四部曲”。如何给从西安“请回”的上津籍人士、天蓬山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操世权吃下“定心丸”?上津镇党委书记官开华、绞肠关村党支部书记柯昌寿跟操世权商量:“土地流转期限50年,行不行?”操世权不回话。

两天后,柯昌寿再次托人带话:“土地流转期限再加20年,70年可以了吧?” 操世权依旧不放话。

十多天过去了,考虑到村民的利益和要求,两人第三次托人带话:“乡里乡亲的,流转期限先按30年吧!”操世权还是老样子不放话。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等到正式签合同时,土地流转期限操世权只签了20年。他说:“我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十多岁就被迫外出打工,非常理解土地对乡亲们的重要性。合同期满,我计划让村民以多种形式参与茶园经营管理,分得更多红利。”

贫困户的“想不到”。合同签订现场,操世权向绞肠关村19户21位五保老人郑重承诺,将像亲儿子一样为他们养老送终;有能力且愿意在茶园劳动的,每年付给每人6000元工资。

去年12月至今年3月,茶园建设,200多位村民在此务工,操世权仅支付务工费等费用就达60多万元。望着新建成的50公里环园公路、路边新植的13000多棵桂花树、桃树以及给人带来希望的茶园,贫困户夏先德感叹:“没想到我们这儿能通公路,荒山将要变成金山银山了!”

今年3月份,操世权带着50多位村民代表到郧西县槐树茶厂、竹溪县龙王垭茶厂考察。考察后,夏先德充满信心地说:“槐树茶厂面积只相当于我们茶园的一角,龙王垭茶厂经营效益很好,我们要赶超他们。”

操世权的“大愿望”。操世权告诉记者:“我回乡创业有两大愿望,一是投资1700万元高标准建设3200亩原生态旅游观光茶园,吸纳全村村民、尤其是88户271名贫困人员在茶园务工,或发展茶叶产业,以此实现脱贫致富。二是拿出200亩最优质茶园的茶,优先让村民享用,让大家边品茶、边享受美好生活。同时在四方地建设1200平方米停机坪,购买引进通用飞机,引导村里发展旅游产业,让村民在物质和精神层面变富。”

记者随笔:创业成功人士走出深山又回归家园,他们清楚家乡人、家乡事,乡亲熟悉、信任他们。他们带回来的项目、资金是实实在在的,能真正帮助贫困群众。

村企共建 树起发展标杆

郧西县通过引导成功人士回村担任村干部,领办企业,带动脱贫,形成了村企共建双赢模式和“村两委+乡亲扶贫协会”的乡村治理体制,干群关系更和睦、感情更深了。

“帮乡亲们个忙吧,宣传宣传我们胡书记、胡理事长、胡大哥。”4月27日上午,郧西县观音镇黄土梁村留守妇女王绍彩请求记者。

王绍彩口中的“胡大哥”是黄土梁村回村创业成功人士、村党支部书记、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朝柱。胡朝柱曾于2011年1月9日走进央视2套《对话》栏目,于2013年10月5日走进央视财经频道《创富人生》栏目。

王绍彩告诉记者:“胡书记会同乡亲扶贫协会成员修路、架桥、助学、美化街道、发展产业,把村子建设得漂漂亮亮的,为村民找到稳定的致富路子。他成立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让社员每年都有分红,去年底一次性为社员发放118万元‘大红包’,乡亲们都很感激他。”

村民王家学说:“胡朝柱和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主动包联155户贫困户,凡是种植铁扫帚的,免费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和技术服务,每亩另补200元现金,保证亩均纯收入在2000元以上;凡是到扫帚加工厂学扎扫帚技术的,一律管吃管喝,每人每天另补10元钱,若在厂里打工,月工资不少于2000元。”

“按照‘合作社+企业+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我还与上津、景阳、香口等乡镇签订协议,依托乡亲扶贫协会平台,带动更多农民通过种植铁扫帚增加收入。今年,合作社可实现产值3000万元,可为农民直接带来现金收入300万元以上。” 胡朝柱说。

记者随笔:成功人士不仅有发展资金、信息和理念,其自身的创业过程和成就就是一面旗帜,一种导向,一个目标,当他们竭尽全力帮扶乡亲时,这种正能量会产生更大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上一篇:咸丰县鸡鸣坝村精准扶贫建设少数民族明星村
下一篇:电商进乡村受热捧 枝江千人“赶考”农村淘宝合伙人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