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合力村200亩扶贫苗圃基地一角
荆楚网讯 记者姬学涛 通讯员易阳 王青玲
200亩的苗圃项目落地,10余户贫困户受益;160棵广玉兰绿化了道路,美化了村湾;协调资金约16万元拟修缮村湾道路约400米……合力村,这个江夏区舒安街有名的贫困村,正在走出一条绿色脱贫路。
这一切的转变,还要从驻村“第一书记”魏荣刚的到来说起……
“土办法”,进村入户摸贫情
2015年10月,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魏荣刚同志由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选派到江夏区舒安街合力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环境很好,民风淳朴,但是交通偏僻,发展和思维方式都很落后”,谈到对合力村的第一印象,魏荣刚说,最明显的空心化非常严重,“在籍800多人,但常住村子的人口只有100人左右”。
从城市到完全陌生的村庄开展工作,加上蚊虫多、村部漏雨、村里电压不稳定等困难,魏荣刚感觉千头万绪,难以下手。
困难时时有,但精准扶贫工作一刻也不能耽误。
他采取沉下去,呆下来,走上门的“土办法”,一天到晚地待在村里,吃住在村里,深入调研走访,对合力村村民家庭情况、家庭收入来源、贫困户致贫原因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摸底了解,建立起“一本电子工作台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贫困户电子档案,并就致贫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做到了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任务清。
魏荣刚介绍合力村精准扶贫经验
“强党建”,精心谋划定未来
摸清了贫情,下一步最重要的是确定脱贫的路子。
为了扭转村委干部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魏荣刚多次与村委会班子成员谈心,谈现在的扶贫形式,谈村里的发展,通过多次的交流座谈,坚定了村委班子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心,也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在工作开展中,他还多次召开村“两委”和党员代表会议,同委员和老党员进行了座谈,深入了解村内贫困户情况,探讨合力村未来的发展。
最终,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魏荣刚制定了合力村五年发展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 “产业主导、生态美村、民生为本、党建保证”的发展思路,明确以苗木产业为主,公司+公司的模式发展精准扶贫产业,走绿色脱贫之路。
栽种广玉兰,建设美丽乡村
“组合拳”,走出绿色脱贫路
今年3月29日上午,200亩苗圃基地项目落地,武汉市花木公司与合力村签订正式合作协议。
“十几万的青苗补偿费,四十多万的土地流转费,全部一次性直接发放到农户手里”,通过土地流转,11户精准扶贫户从中受益。村集体参与苗圃基地后期的维护和管理,每年有一定收入,而基地的风险由市花木公司承担。
200亩的苗圃基地,只是魏荣刚打出的精准扶贫“组合拳”之一。
为把合力村建设成美丽乡村,他多方奔走,四处“化缘”,确定村湾开展生态示范村项目建设,并利用市局支持的160棵广玉兰进行道路绿化及村湾美化。
协调资金约16万元,修缮未通湾道路及方便村民出行的村湾道路约400米,目前工程正在施工建设中。
会同村委会为精准扶贫户赵升强争取国家危房改造资金2.75万元,改善居住条件。
魏荣刚对扶贫工作未来满怀信心
“合力通”的三个扶贫心愿
从刚刚进村的一筹莫展,到现在变成“合力通”,在合力村担任“第一书记”的这六个月,对魏荣刚同志来说是最繁忙、最辛苦的六个月,但也是最自豪、最高兴的六个月。
谈起对扶贫的未来规划,魏荣刚笑着说,还有三个心愿:
“第一个,是动员村集体自己流转土地,作为投资主体参与苗圃基地建设,这样才能激发村集体的脱贫内生动力。”
“再一个是积极争取资金改扩建村部,修缮村里的群众休闲娱乐设施,让村民有所享,有所乐。”
魏荣刚的第三个心愿,是针对合力村风湿骨病比较突出的现象,促成有关部门把一些长期的不能根治的“小病”纳入专项保障,“避免有人再因病致贫,确保‘精准扶贫,不落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