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基地
荆楚网讯 记者王舒娴、郑青 通讯员江开军
食用菌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之一。膳食专家推荐“一素一荤一菇”的膳食结构,也就是说,在未来的餐桌上,食用菌应占据三分之一的席位。
那么,我国菌业发展能否满足未来的饮食需求?记者走访“中国香菇之乡”随县,探访菌业发展的新动态。
“一菇独秀”到“多菌齐放”
随县香菇,闻名遐迩,出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前列。记者走访随县菌业公司,却发现许多香菇之外的食用菌新品种。
“这是羊肚菌,这是竹荪菌,都是我们重点推广的新品种。”耀兴大海公司老总秦大海说,以前他们只做香菇、木耳菌种,现在主要卖附加值更高的珍稀菌种。
羊肚菌因菌盖形似羊肚而得名,是珍贵的食用药用菌,在欧美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是普通香菇的10多倍。
耀兴大海特邀华中农大罗信昌教授攻关,试种羊肚菌3年多。“今年突破了菌种选优和管理技术两大难题。”罗信昌介绍说,他们从野生羊肚菌中分离、培育母种,再扩大繁殖,筛选出5个可供栽培的优良品种,反复试种后摸准了羊肚菌喜“低温、弱光、湿润”的习性,总结出较成熟的管理技术。
从试种情况看,种植一亩羊肚菌需投入7000元,收干菌17.5公斤,每公斤可卖1000元左右,亩均纯收入可达1万多元。今年,随县已经开始推广羊肚菌种植技术,着力打造继香菇之后的第二个菌类富民产业。
走进裕国公司的实验室,技术工程师陈世贵一边操作器皿,一边介绍研发食用菌新品种的奥秘。以黄伞菇为例,他们先到山林里采摘生长健壮的野生黄伞菇,带回实验室清洗消毒,然后切取黄伞菇组织的一部分,放在试管培养基上面,在温度、湿度合适的环境里,就会长出鲜活的菌丝,这就是用作生产黄伞菇菌种的母种。
目前,裕国公司除研发出20余个香菇优质品种之外,还研发出灰平菇、黄伞菌、猴头菇、榆黄蘑、鸡腿菇、真姬菇等食用菌新品种,有10余个新品种试种成功,进入推广阶段。
“墙外香”到“内外香”
“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是随县香菇的荣耀,也是随县香菇的尴尬。
该县盛产优质香菇,大多出口到海外,畅销到50多个国家,年创汇4亿多美元。“大家都盯着海外市场,却忽视了国内市场的开发。”品源公司老总罗原回忆说,他考察国内十多个大城市,很难发现随县香菇的身影。
不过,随着国内生活水平提高,随县香菇已经悄然打开国内市场的大门。
打开淘宝网,排在食用菌销售额榜首的是“楚品源”牌香菇,其产品来自随县的品源公司。从2013年开始,品源公司网上销售额从50万元增至2000万元,暴增40倍。
早在2011年,罗原考查市场发现,全国香菇日均需求量在7000吨左右,仅武汉市一天大约吃掉300吨。2012年底,“楚品源”入驻天猫,主要销售香菇产品。2013年销售50万元,2014年猛增到近1000万元,去年突破2000万元。
“网上卖香菇最大的优势是资金投入少、周转快。”罗原说,出口贸易都按订单批量交易,需要大量资金备货,资金回笼一般需半年时间,而网上零售只需少量周转资金,一个月就能收回货款。
打开淘宝网搜索“香菇”,产品来自随县的店家不断映入眼帘。记者走访随县发现,不少村镇都有“村友淘”便民服务站,不仅帮村民卖香菇,还针对菇农开展业务培训、网络交易、物流仓储等业务。仅在吉祥寺村,就有上百家菇农在网上淘金。“依托香菇产业,打造电子商务村。”村支书张国勇说,有了电商服务平台,既方便村民购物,还能把“山货”卖的更远,实现了村民不出村就能“买全国卖世界”,让村民在网上挣大钱。
今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随县香菇总销量同比增长20%。
“篮中菜”到“口中食”
随县围绕食用菌走精深加工之路,开发出200多种食用菌产品。
走进裕国公司,产品展台上,各种食用菌产品琳琅满目。公司老总雷于国说,他们在产品开发上,大致走过了三步:从“篮中菜”到“锅中菜”,再到“口中食”。
随县菌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香菇、木耳为主。在2000年以前,产品简单加工后就销售,只是消费者的“篮中菜”。
2000年,裕国公司成立,引进国内先进的加工设备。香菇进了车间,要经过剪茎、筛选、分级、抛光、烘烤、微波杀菌、真空包装等工艺,还被加工成香菇切片、香菇丝、香菇粉等。“这些产品可以直接下锅做菜。”雷于国说,从那一年开始,香菇演变成工业品,开始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全国菇农因此受益。
“现在的产品,可以直接入口了。”十多种菌类食品摆在记者面前,有香菇脆、猴头菇饼干、香菇口服液、木耳罐头等,包装时尚,味道鲜美。裕国公司还与“无极限”“周黑鸭”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把香菇加工成增健口服液和酱制香菇。
在产品开发走向“多元化”的同时,裕国公司成长为全国香菇行业第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第一家海关AA级认证企业、第一家登陆全国资本市场并直接融资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