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沙洋金融活水滋润贫困户 银行不再“嫌贫爱富”

发布时间:2016-06-06    来源:    字体大小:A-   A+

    

  图为:陈玲正在公路边卖黄瓜。

 图为:刘兵在养殖场里给牛喂食。

文/图 记者 胡祥修 汪彤 通讯员 何长青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产业脱贫,迫切需要金融助力。贫困户因家底薄、无抵押物以及经营能力不强,被银行视为高风险客户,难以获得贷款。人们常戏言银行“嫌贫爱富”,越穷越不贷,但换一个角度讲,商业银行作为市场主体,回避经营风险也合情合理。金融扶贫,核心是要破解风险。沙洋县是江汉平原插花贫困地区,该县在全省先行一步,去年7月开始探索建立扶贫信贷分散风险新机制,调动商业银行参与精准扶贫积极性,让广大贫困户享受到“金融活水”的滋润。

政府担保又贴息

银行吃上“定心丸”

5月31日一大早,沙洋县五里铺镇陈池村贫困户陈玲和丈夫李如青就在自家蔬菜大棚里忙碌。陈玲家的大棚靠近五洋公路,她把嫩绿的黄瓜摘好放在袋子里,然后摆放在公路边叫卖。五洋公路车水马龙,不一会儿,陈玲的黄瓜就卖完了。这个大大咧咧的农村妇女一边数钱,一边乐呵呵地说:“自从有了扶贫贷款,这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陈玲一家4口是丹江口均县镇的移民,2010年8月迁至沙洋。正当一家人憧憬着新生活时,李如青因农药中毒染上肺病,病愈后身体大不如前,无法外出务工。夫妻俩只能守着两亩多地维持生计。陈玲也想尝试家门口创业,可一缺资金,二缺技术。对于未来,夫妻俩一度感到十分迷茫。

去年9月,陈玲家被当地政府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令她没想到的是,两个月后,沙洋农商银行董事长钟炜竟带工作人员登门拜访,向她介绍扶贫贷款政策。当时陈玲忍不住在心里犯嘀咕:“银行不是向来‘嫌贫爱富’吗?怎么会主动上门给穷人放贷?”

原来,沙洋县政府拿出1000万元设立小额扶贫信贷风险补偿金,另拿出500万元贴息资金,支持县农商银行等4家涉农银行向有创业需求的贫困户放贷。这种扶贫小额贷款最高额度为5万元,无抵押、免担保。政府专项资金为贫困户贴息,第一年贴息100%,第二年贴息90%,第三年贴息80%。如果贫困户没钱还贷造成信贷资金损失,则政府风险补偿金承担50%,银行自己承担50%。

去年底,从沙洋农商银行拿到5万元扶贫贷款的陈玲夫妇决定大干一场。在县移民局、农业局的帮助下,他们在自家田地上建起4个蔬菜大棚,种植草莓、黄瓜等果蔬。今年沙洋油菜花节期间,陈玲家的大棚草莓正好成熟,吸引了不少游客光顾,一个季节下来就有了3万元的收入。

按照1:5的比例放大,1000万元风险补偿金,撬动银行扶贫小额信贷5000万元,让全县数千贫困户受益。

微评

沙洋县扶贫办副主任杨维新:这种贴息小额信贷,贫困户使用贷款三年内基本上不用支付利息,这让贫困户敢于申请贷款大胆创业。而政府风险补偿金,相当于给贷款担保,分散了银行信贷风险,相当于给银行吃了定心丸。财政贴息,减轻了贫困户融资负担。这是多赢。

资金跟着“大户”走

“大户”带动贫困户

像陈玲这样的贫困户能够自主创业脱贫,但还有不少贫困户没有自主创业的能力与条件,他们如何搭上金融扶贫的快车?沙洋为这类贫困户设计了“市场主体+贫困户”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县政府又拿出1000万元设立产业扶贫信贷补偿风险基金,同银行合作,放大10倍,重点对能带动贫困户脱贫的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给予支持。

官垱镇鄂冢村2组张汉连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17年前,他的妻子不幸患上面瘫,失去劳动能力,每年看病得花费不少钱。为照顾妻子,张汉连只能在家守着10亩田地,每年收入只有万余元。因家庭困难,他大儿子今年32岁,还未成家。

去年8月,镇上双嘉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军波找到张汉连,表示愿意带领他脱贫致富。合作社为何“恋”上贫困户?原来该合作社正在争取沙洋农商银行的一笔200万元产业扶贫贷款,贷款获批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包保20户贫困户脱贫。

张军波介绍,双嘉合作社流转周边土地6000余亩发展规模经营,流转费每年需300多万元,资金周转压力大。2014年,他找县里某银行办理贷款,可申办材料审核了半年,依然杳无音信。“合作社没有合适的抵押物,银行怕贷款。”

产业扶贫信贷就是针对双嘉合作社这样的市场主体,单笔贷款原则上不超过300万元,财政予以贴息,一般贴息50%。市场主体获得扶贫信贷的同时,要与10户以上贫困户签订脱贫包干协议。

如果这类贷款出现损失,由政府风险基金与银行各承担50%。“无需抵押,只要带动贫困户就能获得贷款,还能享受贴息,这政策太好了!”张军波说,得知消息,他们第一时间与沙洋农商银行、扶贫部门联系,积极对接镇里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增收脱贫三方协议书。只一周时间,贷款就成功获批。

双嘉合作社为包保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计划。以张汉连为例,他享受到合作社对贫困户土地流转费上浮10%的优惠,家里10亩田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有土地租金收入11000元。张汉连种田有经验,被合作社聘为田管员,负责480亩田地的生产管理,每年有工资收入近3万元。

至5月底,沙洋农商银行向市场主体发放扶持贷款65笔、总金额2615万元,惠及贫困286户、1428人。

微评

沙洋县县长谢继先:贫困户单打独斗的话,对市场需求把握不足,有了资金找不到项目,有了产品找不到市场。他们需要市场主体来带动。“市场主体+贫困户”的金融扶贫模式,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发展壮大了市场主体,又确保了贫困户如期脱贫。

“政银保”三方合作

贷款系上“保险绳”

农业风险大,特别是养殖业,遇到疫病流行,会遭受灭顶之灾。沙洋政府部门、商业银行、保险机构三方合作,试水保证保险扶贫贷款。对产业风险大、又无抵押物的经营户,办理扶贫贷款,需要按贷款额的3%向保险公司投保。如出现风险,由保险公司代偿银行贷款,从而增强银行放贷的信心。3%的购保费用,政府承担三分之二,贷款户承担三分之一。

去年12月,沙洋最大肉牛养殖企业科牧秸秆饲料有限公司在农商银行办理了该县首笔保证保险扶贫贷款,金额为60万元。跟以前不同,公司在办贷款的同时,还向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沙洋支公司购买了一份保证保险。

科牧公司老板刘兵,2003年在高阳镇垢冢村流转土地70亩,建起一座肉牛养殖场。他用秸秆作饲料,经济又环保,养殖场效益连连攀升,现存栏量400多头,年收入达300多万元。公司吸纳贫困户12人务工。他申贷是为了购买新型秸秆打捆机。

沙洋农商银行副行长李明介绍,保证保险贷款目前处在试点阶段。政府也将设立1000万元专项风险基金,为保证保险贷款提供贴息、贴保以及风险兜底。银行与保险机构按3:7的比例分摊贷款本息损失风险。

刘兵说,自己为贷款投保是防患于未然,“养牛风险大,万一碰上疫病,一年的心血就毁于一旦,不但还不了贷款,连本都收不回来。投份保险,自己安心多了。”

微评

沙洋县政府金融办公室主任王俊敏:“政府担保、银行放款、保险承保”的模式,相当于为贫困户或包保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兜底,这让整个金融扶贫存续的经济基础变得更加稳固可靠。保证保险进一步分散了银行信贷风险。同时,保险机构也可借助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挖掘市场,拓展农险产品。保险和信贷形成良性循环,共同推动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开微店网售大别山土蜂蜜
下一篇:大悟县刘集镇“回归工程”助推产业扶贫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