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柳树村辣椒产业基地
荆楚网讯 记者蒙雪
郧阳区大柳乡大柳树村位于十堰市郧阳区西北边陲,之所以叫大柳,是源于这里山上植被覆盖完好,青山绿水,草木茂盛。一提到大柳,人们就会想起这里的苞谷糁、包谷酒,这里不仅农作物丰富,山上的中药材资源也不少。可是,就在前几年,在这么一个资源丰富的村子里,村民们就是富不起来,过的仍然是靠天吃饭的日子。
6月8日,记者来到大柳树村,一路上,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山林,途经的都是集中连片的田地。可是,在连片的田地里,却没有看到大柳最出名的玉米地,取而代之的却是芍药花基地、桃子基地和辣椒基地。"这两年,村民们不再'认死理儿'、'死种地'了,村上招商引资,吸引来能人大户,带着大家发展特色产业,可比以前赚的多呢。"大柳乡副乡长周安华开心地告诉记者。
来到村上的辣椒基地,村支书任少勇指着站在辣椒基地边一个皮肤黝黑,高个偏瘦的男人向记者介绍到:"这是我们村招商引资吸引来的能人大户史作情,是眼前这个辣椒基地的老板,他可了不得呢!
辣椒基地老板史作情
据史作情介绍,大柳树村辣椒基地集中连片约300多亩,按照每亩地400元的租金进行集中流转。土地涉及农户40户、其中贫困户22户、签订合同期限为5年。主要种植薄皮青椒,如今,流转土地已经全部平整、培肥到位,辣椒苗移栽即将完成,预计每亩地收获8000斤辣椒,收入十分可观。
连片的辣椒种植基地
转变观念,发展产业,不再"死种地"
"过去,我们村大部分的农户都是饿不死,富不了,守着好地却受穷的状况。主要问题还是村民们不愿改变,转变不了观念。"村支书任少勇说,村民们都守着自己门前那一两亩地,非要种包谷小麦,亩产低不说,也卖不出好价,根本赚不到钱。
张长华是大柳树村三组的村民,他们家也是村上出名的贫困户。家里三个孩子分别上小学、初中和高中,由于没有经济来源,负担很重。家中五亩地,种的全是玉米,他一直坚持要种玉米蒸包谷酒赚钱,不论村上怎么劝说,就是不肯把土地流转。
村支书任少勇和史作情连续多次上门做工作,耐心劝说,给他算了这样一笔账:
家中五亩地,按照大柳乡村的气候,最多产3500斤玉米,若把这些玉米直接出售,每斤按一块钱,最多挣3500元。若是蒸玉米酒,除去损耗和其他用途,3500斤玉米最多1400斤用来蒸包谷酒,最多也只能蒸出600斤包谷酒,按照10块钱一斤,一家五口最多只有这6000元收入。这些还都是按照最好的情况来计算的。
如果把土地流转,参与到特色产业种植中来,又是另外一笔账:
家中五亩地,土地流转费用每亩400元,共2000元。张长华及妻子可以到辣椒基地工作,根据工作量,每天60到100元工钱,闲时一个月工作10天,忙时一个月工作20多天,一年能工作十个月,哪怕按照最低工资60元一天来算,年收入轻松破万。史作情还给张作华支了一招,既然蒸包谷酒的手艺在,也不要荒废,不用上工时,到邻村去收购玉米,8毛钱一斤,把蒸包谷酒当做副业,又可多一笔收入。
如今,张作华按照能人大户的指引来,生活越过越好了。像张作华家这样的收益贫困户村上一共有22户,大家不仅有土地流转的资金拿,还有在辣椒基地上班的工资领,脱贫的日子指日可待。
对贫困户不仅要鞭策,更需要关怀
" 再过20天,辣椒基地就该丰收,可以采摘了。到时候村里愿意到地里干活的村民都可以来,我给他们按斤算钱。村上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还在我这干活呢!只要他们愿意干,干的动,我都欢迎。"史作情说,他就想带动大家一起致富,村民们都担心销路问题,他却大胆的跟大家保证:"你们只管来挣我的钱,我去赚市场的钱,市场浮动带来的风险我一人承担,绝不波及大家。"
辣椒基地薄皮青椒丰收的时候(资料图)
大柳树村二组住着一位70多岁的智障老奶奶,名叫方长英。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拮据,十分可怜。然而,史作情却给老奶奶找了件事情做:每天拿着竹竿到田里赶麻雀,每月给她发800元工资。这个原本是可以由稻草人完成的工作却交给了这位老奶奶。"我确实不用安排这样一个工作,可是老人的确是可怜,直接给钱她也不要,于是想出了这个办法,变相的能帮助一点是一点吧,这些贫困老人需要我们去关心。"史作情说道。
智障奶奶方长英在辣椒地里赶麻雀
目标:流转1000亩土地,把大柳树村做成最大的辣椒基地
"如今300亩的土地流转规模还没达到我的目标,我的目标是要达到1000亩地,把大柳树村做成最大的辣椒基地, 这里环境好土地好,就需要更多的村民可以转变观念,和我一起拥抱市场了。"史作情望着辣椒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