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官章(严晓东 摄)
罗官章(左)和村民朱坤讨论天麻种植问题
荆楚网讯 记者张瑞林 通讯员王登府
“当干部总有退休的一天,但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是要为人民服务一辈子的。”退休后,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扶贫19年的罗官章经常这样说。
五峰牛庄乡被誉为“宜昌西藏”,平均海拔达到1540米,一直是宜昌最偏远和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在这片高寒山区,生活着8000多农民,世世代代与贫困作斗争。
曾在这里当了13年乡党委书记的罗官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97年,他从五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子上刚一退休,就一头扎进牛庄的深山老林。这一待就是19年,罗官章说,他内心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带领乡亲们富起来。
他是农民致富的铺路人
退休后,经常有人不解地问罗官章,在县城舒舒服服的颐养天年,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难道不好吗,为什么还要跑到穷乡僻壤的牛庄?
罗官章的回答是,他对乡亲们有个亏欠,一定要还。
罗官章在牛庄乡当了13年的党委书记,他始终觉得,自己虽然在任上解决了老百姓们的“粮袋子”,却始终没有解决群众的“钱袋子”。罗官章动情地说。“外面的人生活越来越好,而牛庄的乡亲们却还仅仅停留在吃饱穿暖。“不让乡亲们荷包里有钱用,我死了也闭不上眼。”
回到牛庄后,经过实地考察,罗官章意识到乌天麻是这里最出名的中药材,但野生产量极低,如果能通过人工培育增加产量,一定能为乡亲们带来增收。他跑遍牛庄的山沟沟找天麻,又自费1万多元前往陕西、四川学技术。
在培养适合天麻生长的蜜环菌和萌发菌的过程中,有一次切割菌材,罗官章不小心被锯断了大拇指和食指,但他休息了不到1天就又回到田间继续工作。
4年的艰辛付出,终于攻克天麻培育技术,罗官章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乡亲们,还自掏腰包帮助村民种天麻。现在,天麻已经成为牛庄人创收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许多人靠着种天麻盖起了洋楼,买了小汽车,过上了好日子。
他是群众利益的守护人
乡亲们眼里的罗官章,皮肤黝黑,待人亲切,特别爱帮助人。在牛庄乡,受过罗官章帮助的村民人数已经难以统计,乡亲们打心眼儿里爱戴这位老书记。
赵家湾七组的吴林德感触最深,当年他是罗官章的第一个帮扶对象。因为家里条件差,吴德林并不愿意种天麻。“前期投入要不少钱,能不能成功也不一定,挣钱了当然好,万一亏了怎么办?”
经过多次上门,罗官章了解了吴德林的真实想法。罗官章告诉吴德林,前期费用他来出,“赚了钱就一人一半,没赚钱他罗官章自己认了。”
结果当年天麻产量达到1600多斤,吴德林甩掉了“穷帽子”,尝到甜头的他,开始踏踏实实跟着罗官章学习种植天麻,并扩大了种植规模。
在牛庄,还有一件事情让乡亲们提起罗官章就竖大拇指。在天麻技术攻克之前,罗官章曾带领大家种萝卜。当年大丰收,但由于外出必经之路垮塌,大量萝卜积压无法外运。罗官章一边给群众做安抚工作,一边想尽一切办法将萝卜运出去。
最终乡亲们的萝卜绝大部分成功外运,而罗官章自家8万多斤萝卜全部烂在家里。不仅如此,罗官章还自掏腰包15000多元赔偿部分村民的种子、地膜和肥料钱。
妻子得知后非常委屈,怄气说“再也不种萝卜”,罗官章却掷地有声地说:“遇到困难,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前头。”
他是产业发展的带头人
虽然常年累月在田间地头埋头忙活,但罗官章的思想和视角并没有受制于大山之中。每天雷打不动至少2个小时阅读各类报纸和新闻,还自费订阅了许多农林类刊物,不断提高自身技术的同时,更加深了对外面市场的了解。
朱坤是罗官章一手带出来的徒弟,跟着罗官章种植天麻已经有十多年,是牛庄乡最早一批“百万元”大户。朱坤说,罗官章常常把他叫到自己家里,每次讲到天麻的深加工和产业化时,罗官章都很激动。
“罗老很早就跟我讲,单纯的天麻种植只是产业链的最低端,如果能把天麻进行深加工,销售天麻制成品,我们牛庄还可以至少增收30%,”朱坤说,罗官章心里始终惦记着牛庄的天麻产业化项目,已经建成的天麻种繁育基地饱含了罗老的心血,但年近80岁的老人确实有些力不从心,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在牛庄年轻人身上。
除了提高天麻的附加值,罗官章还对电商和互联网赞叹有加,他常常跟村民讲,“试试用互联网把牛庄的特产卖出去”。
28岁的吴晓峰是罗官章徒弟吴书平的儿子,参加完贵州天麻大会的他,还没回家就跑到罗官章家,把最新的应用技术、电商模式仔仔细细的讲给罗官章听。他说,“别瞧罗老岁数大,但对新技术和新模式门儿清,好多思路还是他给我们指的方向”。
19年来,罗官章就是这样苦心钻研技术、研究市场、把握方向,带领乡亲们一起种植中药材和各种经济作物,1500多位农户在他的带领下,实现了5.1亿元的累计增收,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心中对乡亲们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