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清明河乡大份村村民邱平英家老屋。
图为:清明河乡大份村村民邱平英家新房。
荆楚网讯 记者杨威 通讯员池大伟 刘泉松
“以前老屋漏水,一到下雨天,屋外落大雨,屋里落小雨”,6月2日,孝感市云梦县清明河乡大份村村民邱平英聊起自家的老房子,皱了皱眉头。
邱大姐口中的这座“漏”屋如今已不见踪影,映入眼帘的是一栋崭新的砖瓦房,屋内有三间明亮的房间,屋外有水泥地铺开的独立小院,屋顶还架起一座太阳能热水器,“国家政策好,帮我建了新房子”,说到这里,邱大姐已是笑逐颜开。
图为:清明河乡大份村精准扶贫作战室。
走进大份村村委会,在村民办事大厅背后有三间办公室,其中一间的标识牌上写着“精准扶贫作战室”。在办公室的墙上,记者看到两块宣传展板,一块是大份村扶贫情况的介绍,另一块则罗列了密密麻麻的名单,上面详细记载着大份村28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脱贫措施以及结对帮扶的干部信息,邱平英家的资料也清晰在列。
村委会副主任王亚平告诉记者,邱平英今年55岁,18年前丈夫过世,自己也被查出患有丙肝,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如今女儿已经嫁人,儿子在上海打工做家教。家里的旧房子漏水严重,经鉴定属危房。扶贫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将其房屋列入危房改造项目,申请扶贫专项资金三万余元,帮助邱大姐家在原地拆旧房、建新房。今年年初,邱大姐如愿搬进了亮堂的新屋。
图为:清明河乡大份村拓宽后的路面,路边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一户一法 精准帮扶
邱平英家的危房改造只是当地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在清明河乡扶贫办主任聂剑侠口中,这种工作方式被称为“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他介绍说,清明河乡是一个典型的“打工之乡”,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在外务工经商,留在当地务农的以老年人居多,一些家庭出现了因病因灾致贫现象。“困难群众思想认识不高,‘等’‘靠’‘要’思想比较突出”,给当地扶贫工作带来考验。
对此,清明河乡按照“一户一法”的原则,为每个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实行驻村工作队扶贫解困包保责任制,使每户都有干部结对帮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对于重点贫困村,乡里积极筹措资金,采取拓宽村级道路、完善基础设施、修渠清淤建广场等一系列举措,帮助贫困村脱贫摘帽。
在大份村村委会的档案柜里,整齐摆放着贫困户的档案资料,每户都有一个档案盒,档案里记载了贫困家庭的情况追踪和扶贫工作的推进落实。王亚平指着柜子最下面一层的几个档案盒说,这些都是通过精准扶贫后,已经脱贫的家庭。
结对帮扶怎么帮?王亚平道出了几个细节。“村里有个贫困户患癌去世,留下18岁的儿子难以谋生。在了解他的兴趣爱好之后,村里王书记通过熟人将其介绍到浙江学做面点,这样一方面为他省了学费,另外也让他学得一技之长。”
“村里还有一个姓王的贫困户,以种地为生,儿子有精神病,丈夫得了中风,家庭比较困难。扶贫工作队帮她在乡里租了个门面卖农资产品,还帮她联系了进货和销售渠道。她家的土地也流转给村里的洪发家庭农场种植,每月还能分得地租。”聊起贫困户家的情况,王亚平仿佛都映在脑海里一样,对每户的成员、职业、近况了然于心。
在王亚平眼中,让贫困户得到实惠,是精准扶贫最好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