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空壳村清零,恩施州金果坪乡14个村村均“余额”20余万元

发布时间:2022-10-31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巴东县金果坪乡生态茶园基地。(通讯员 焦国斌 摄)

巴东龙王河白柚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李平会正在采摘白柚。 (通讯员 黄华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雷闯、通讯员张华、黄华)“能不能给每个组都装上路灯?”“公路边最好买点花草种种。”10月25日晚,巴东县金果坪乡沙岭村30多位村民商讨人居环境改造,列出8项、总计近10万元需要村集体开支的内容。村党支部书记胡祥锋翻了翻村集体经济收支账本,十分“爽快”:“全部落实!”账本上,赫然写着:余额80多万元。

眼下,金果坪乡正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行动,各村纷纷“慷慨解囊”。而在2018年以前,各村可谓“囊中羞涩”,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为零。

金果坪乡距离恩施州城和巴东县城均约160公里,是恩施州最偏远的乡镇,也曾是深度贫困乡。今年10月,乡财政所统计,该乡不仅化解了231.75万元的村级债务,还累计结余村集体经济收入600多万元。2021年,全乡1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总和超过500万元,村均20万元以上,最高达80万元。

蝶变从何而来?金果坪乡党委书记卢宗旺脱口而出:“精准扶贫!”

这期间,恩施州出台政策,允许村集体经营公司承接小型工程项目(100万元以内)。金果坪乡抢抓机遇,成立14个村集体经营公司承接工程,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破零”。随后,各村又盘活资金、资产、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营活动,形成“一村一业”。例如,沙岭村在省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上竞拍130亩闲置土地的经营权,不仅获得24万元租金,还带动村民发展白柚1500多亩,亩产增收1万余元。

“发展最终是为了惠及民生。”卢宗旺介绍,各村增加的集体经济收入,主要用于完善基础设施、改造人居环境、发展主导产业、救助困难家庭等,这些年,村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大幅增强。今年,14个村联合成立了金果坪乡股份经济合作总社,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再创新高。

省乡村振兴局局长蒋星华表示,短短5年,大山深处的金果坪乡从村集体负债累累到结余数百万元,实现了均衡、跳跃式发展,实属不易,为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生动案例。

相关报道:

经营性收入占村集体收入一半——金果坪盘活 “三资”有妙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闯 通讯员 黄华 张华

2021年,巴东县金果坪乡实现村经营性收入246万元,约占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的一半。其中,建设小型项目获利110万元,租赁、入股分红等收益136万元。

“通过盘活‘三资’,我们探索了一条可持续增长的路径。”金果坪乡党委书记卢宗旺说。

竞拍出乎意料

12年撂荒地成“金饽饽”

群山环抱,层林叠翠,清江支流龙王河绕金果坪乡沙岭村淌过。山坡上的柚子园里,一个个白柚如繁星点点。

“第一批柚子要上市了。”村党支部书记胡祥锋说,这片占地130亩的柚子园曾是一块12年的撂荒地,现在却为村集体收入增长打开局面。

2018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仅1.8万元,全部来自清江移民的公益林补贴。当年,该村成立经营公司,承接了一些小型工程项目,获得了一些收入。随着项目减少,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乏力。

如何开辟新渠道?有村民提议,尝试将这块地对外出租。

“撂荒地有人要吗?”大家心存疑虑。

“试一试吧!”有人鼓劲。一番商量后,村里将这块地的经营权挂在省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上竞拍,起步价5万元,期限8年。

结果出乎意料,8家市场主体经过13轮竞拍,巴东县龙王河白柚种植专业合作社以24万元的价格,拿到了经营权。

撂荒地竞拍的故事传遍全乡,各村纷纷效仿。全乡共计清理闲置地3500亩,目前已竞拍1200亩,获得村集体经济收入110多万元。

既当“房东”,又当“股东”

各村收租分红百余万元

10月24日,在江家村与金果坪村交界处的一片茶园里,30多名农民正对茶树进行冬管。

该片茶园共600亩,为江家村、金果坪村共有。2019年,乡政府投入易迁配套资金130万元,巴东县京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出资近百万元,从128户村民手中流转这片土地栽种茶苗,双方共同支付前3年的土地流转、农民务工、茶苗采购管护等费用,从第4年开始(茶叶生长周期为3年),村民、乡股份经济合作总社和企业按3∶3∶4的比例,进行利润分成。

“受高温干旱和疫情影响,今年茶园收益只有42万元,虽不及预期,但村民和乡合作总社仍各获得12万元分红,企业也获利18万元。”京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覃新华介绍。

江家村拥有贺龙旧居、红三军烈士陵园等10多处红色革命遗址,该村利用50万元党费和4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建成10栋民宿,发展红色游、乡村游,村集体经济增收10.5万元,带动周边200余农户增收150万元。

大房坪村利用50万元党费,新建一个2400平方米的猪场出租,每年租金5万元;连天村将一所闲置的校舍改造成茶叶加工厂,租给一家武汉企业,每年收租金7.2万元……

2019年以来,金果坪乡利用各类资金、8处闲置资产,以租赁、入股等形式与企业合作,年均为村集体增收100多万元。

市场主体激发活力

全乡形成“一村一业”格局

10月27日一大早,沙岭村11组村民李德成来到田间采摘柚子。

“总共种了20亩,今年有12亩挂果,按每斤3元-3.5元行情,至少能卖7万多元。”李德成笑着说。

3年前,因不懂技术,李德成只种了2亩柚子,大部分时间在集镇打零工。2019年,龙王河白柚合作社来村后,免费教大家种植技术,他第一个报名,种植规模逐渐扩大到20亩。

胡祥锋介绍,以前,村民主要种植土豆、玉米等作物,收入较低。2019年,该村通过竞拍撂荒地,引进了两家市场主体,带动全村发展白柚1500亩、茶叶1800亩,预计今年可增收3000多万元。

“壮大一村集体经济,培育一个主导产业,带动全村村民增收致富。”卢宗旺说,3年来,该乡通过土地竞拍、租赁等多种形式引进市场主体18家,带动村民们种植茶叶、柚子、柑橘、中药材等3万余亩,形成了“一村一业”格局。全乡36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年均收入达3万元。

村集体经济壮大,村民们共享红利。各村纷纷维修道路,安装路灯,新建文化广场,救助困难家庭等。三年来,仅沙岭村用于公益性事业的支出就达41万元。 

乡镇均成立强村公司,创收千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闯 通讯员 向相辉 邓全琼

10月25日,来凤县漫水乡强村贡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工人们把一捆捆秸秆粉碎打包,准备发往县城投公司。

这是来凤县各强村公司日常经营的一幕。

今年6月,该县在8个乡镇各成立了一家强村公司(各村入股),盘活村级现有资金、资产、资源,采用自主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胡强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后,把目光瞄准渣土。三胡乡有一座石材加工产业园,每年产生页岩和渣土近30万吨,因不能私自出售,需要寻找大量地方堆放,企业十分苦恼。

“对建设单位来说是累赘,对我们却是财富。”三胡强村公司负责人吴鹏说,公司将页岩和渣土集中后,卖给了一家水泥厂作生产原料,3个多月销售渣石3万吨,收入100万元。全乡有14个村,预计今年各村至少分红5万元。

10月25日,一辆装满凤头姜、藤茶、腊肉等产品的大货车,驶出绿水镇强村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前往武汉。

绿水镇种植有凤头姜5000亩、藤茶8000亩、百合1000亩,建有腊肉制品、藤茶等农特产品加工厂。绿水镇强村公司成立后,主打农特产品销售。借助武汉高校及汉阳区、蔡甸区对口帮扶机遇,该公司成功打入武汉市场。今年8月,公司在汉阳区展销,两天销售20多万元。

截至目前,绿水镇强村公司已销售农特产品300多万元,实现利润30多万元。

在翔凤镇望水村的一块空地上,来凤国伟驾校20多名学员正在练车。“以前这是一块闲置地,现租给国伟驾校,每年租金5万元。”村支部书记黎明超说。

翔凤镇强村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摸排,该公司清理出全镇闲置厂房800平方米、闲置地200亩、闲置建筑设备50台套,累计盘活村资产800万元,实现收入50万元。

截至10月底,来凤县8家强村公司累计实现收入1000多万元。

联村集体经营,600亩地“生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泉 通讯员 杨长镁 陈绪开

深秋,宣恩县万寨乡向家片区向家村村的农业产业园,连片的产业大棚铺满田间,新移栽的数十亩草莓幼苗茁壮生长。

向家片区,是以向家村村为主导,与周边长堰沟村、芷药坪村、石心河村共同打造的一个特色农业产业合作区。向家村村有茶园3500亩,围绕茶业种植,该村先后引进两家茶叶加工企业,村集体经济收入走在前列。

4个村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向家河穿四村而过,两岸土地较为平坦,具有较好连片开发设施农业的条件。2020年初,向家村村开垦撂荒地8亩,跨村流转长堰沟村土地4亩,建立了12亩标准化产业大棚,种植羊肚菌、草莓、西瓜等特色农产品,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9年的5万元增长到18万元。

“完全可以借助向家村村积累的经验和市场资源,实现集体经济大提升。”初尝甜头,长堰沟村党支部书记余江说。推动联村集体经营模式落地,4个村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

今年4月,4个村联合成立联村集体经营公司,整合资金,集中流转各村可用土地,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观景露营基地、农耕研学基地、特色水产养殖基地、时令水果采摘体验区、特色民宿餐饮休闲区。各村以土地、用工等资源入股,产生的收益由联村公司给各村集体分红。

“向家村村虽然前两年比其他村发展好,但受土地要素制约,发展受限,现在4个村抱团发展,发展空间更大了。”向家片区联村党委书记、联村集体经营公司董事长覃浩介绍,目前,该片区已流转土地600亩,新招引市场主体4家,已投入运营的基地近300亩。截至今年9月,联村经营公司收入近40万元;片区所有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为各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以上。

“4个村成立联村经营公司,就是为了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用资源撬动市场,通过以点带面实现产业振兴。”万寨乡党委副书记孟英豪说,该乡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发展新型村集体经济的十条措施》,进一步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能。

上一篇:枝江市仙女镇九龙村——“共享水井”聚民心 众人携手美家园
下一篇:王忠林调研检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筹备工作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