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杨卫国:发展富民产业,共建和美乡村

发布时间:2023-02-21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全国人大代表杨卫国。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成龙

2月15日,迎来了久违的晴天。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道新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卫国步履匆匆,直奔村东头。

连续多日的降雨,让田地变得湿滑。但他顾不得满脚泥泞,踏上田埂,满目葱翠。

这片占地上万亩的麦田,原本是周边相邻6个村的抛荒地。“田地抛荒不仅浪费资源,也容易引发火灾。”去年,在杨卫国的推动下,6个村一起从2000多户村民手中租下连片抛荒地,整体转租给3家企业“春种小麦、秋收高粱”,一举盘活了闲置资源,消除了隐患。

新博村是个“移民村”。2010年,为支持南水北调工程,十堰丹江口510名村民搬迁至此,杨卫国就是其中之一。

面对新环境,一切从头开始,村民们起初很焦虑。“父老乡亲过不上好日子,在外面挣再多钱,心里也不痛快。”2011年5月,正在深圳当高管的杨卫国接到了哥哥的电话。在哥哥的劝说下,他放弃在外打拼的事业,回到新博村。

“吃饭”问题,是摆在村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也是杨卫国最操心的事。

在他的努力下,村里先后建起了200多亩的苗木花卉种植基地、近200亩的茶园和300亩的水果采摘基地。村民们也从一开始的出租土地,到受聘参与农业管理,如今已成为花卉基地、茶园和水果采摘基地的承包者。

2015年,年产值5000万元的瓜子厂和年产值2000万元的防护栏厂陆续投产,不仅可以吸纳30多名村民就业,还能给村里带来每年3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

2021年,村里又成立了黄酒专业合作社,村集体与农户共同入股,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如今,新博村的人均纯收入达2.7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超过50万元。眼下,村里正筹建农产品展示中心,未来可开展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带动村民运用电商开展农产品销售业务。

今年,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杨卫国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干劲也更足了。“作为一名基层代表,我会更多关注农田抛荒等问题,把群众的所想、所盼带到全国两会上,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力量。”

记者手记

脚下多沾泥,心里才有底

王成龙

与杨卫国见面,是在新博村的茶园。他的一双旅游鞋上,沾满了泥巴。

自从当选了全国人大代表,杨卫国比以前更忙了,不是在处理村委会事务,就是在调研座谈、收集民情民意的路上。

“乡亲们选我当代表,我就要不辱使命,当好大家的代言人。”采访中,杨卫国说,要想知道乡亲们在想啥、在愁啥、在盼啥,没有太多巧办法,必须带着思考、带着真心,多走动、勤交流。“只有脚下多沾泥,心里才有底。”

杨卫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搭建起人民群众的“连心桥”,践行着人大代表的初心和使命。


下一篇:5年前被生态环境部曝光,而今夏浴湖呈现“西塞山居图”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