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天上无人机 地上旋耕机 掌上APP 枝江农民冲浪智慧农业

发布时间:2023-02-23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2月14日,枝江市七星台镇金家潭村,村民使用植保无人机施肥。 (通讯员 付蓓蓓 摄)

智慧育苗床。(五峰县委宣传部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毛晓娜 李鹏飞

无人机悬空飞过,留下一片如纱的水雾,轻轻散落在葱郁的麦苗上;旋耕机田间行走,旋刀匀速运转抓地有力,迎面扑来泥土的芬芳;掌心APP字节跳动,土壤墒情精确送达,玩着手机轻松种田……

春耕备耕号角奏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行走枝江发现,许多农民用上北斗导航、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赋能的新农具,冲浪智慧农业。

据统计,截至目前,枝江已有28万亩土地、1.6万农户登上“MAP智农”APP,尝鲜智慧种田。

田间播种看“北斗”

“我们第一个把装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播种机开进枝江。”七星台镇鲜家港村,枝江市久全农机专业合作社里,理事长刘峰、刘华两兄弟正在保养旋耕机。对于7年前的那次“吃螃蟹”,哥俩言语中浸着自豪。

刘峰和刘华从事大型机械耕作已有20多年。2016年以前,他们多是半机械化半人工作业模式,机械起垄,人工点种。“效率低、效果差,人累得直不起腰。”刘峰回忆。

2016年,荆门沙洋等地兴起自动驾驶播种机,经测算,萝卜等蔬菜种植合格率达95%,是人工种植的1.5倍。作为枝江的蔬菜种植大镇,七星台镇当年萝卜的种植面积已增至3万亩,而自动驾驶农机还是空白。

如何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当年,七星台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黄军想到在农业机械上寻求突破,组织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等到沙洋现场学习。观摩归来,大家都不买账。

无奈,黄军花7000元从沙洋租回一辆北斗导航播种机,在开屋场会时推广,并到田间耕种试验。大伙还是不放心,选择一半机械种,一半人工种。

等萝卜秧苗钻出土,农户惊呆了,株距、行距横竖一条线。再算成本账,每亩地节约人工、种子等费用约250元。机械种植的萝卜品质好、价格高、市场俏,有的农户年收入四五十万元。

从那时起,刘峰联合几个大户成立九全农机专业合作社,率先把北斗导航播种机开进村里。

“边刷抖音边耕地,几个人可种上千亩田。”刘峰说,如今,自动驾驶是合作社机械设备的标配,实现旋耕、施肥、开沟、播种、起垄、打药、收割等全流程精准作业。每年,该合作社订单不断,业务遍布省内外20多个县级市。

机器施肥“自己走”

雨后初霁。2月14日大早,七星台镇东林村三组,青青麦田一望无际。天上,三架无人机“嗖”地来回飞行;地下,一台自走式打药机沿着田垄穿梭,空地协同,将化肥均匀地抛洒入地。

“刚刚下过雨,趁着地里有墒,赶紧施洒返青肥。” 枝江市农机服务中心副主任张静斌站在田埂边说,眼下正值小麦返青壮苗关键期,农户有无人机加持,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再也不会耽误农时。

只花几分钟时间,一大片麦田施肥完工,高蓉指挥无人机“嗖”地回到身边。“飞了一年半啦,很轻松!”自信写在她脸上,“借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植保无人机能按照提前规划好的航线和高度自主飞行,省心得很。”

高蓉是枝江市久全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数不多的几个女飞手之一。和高蓉一样,许多农民通过系统学习农机安全生产、驾驶员操作技术、农机具挂接演示、农机保养等知识,操作起新农具来得心应手。

说话间,高蓉操控平板电脑,从容设置飞行路线,无人机“嗖”地一声再次升空,飞向远处。

理事长刘峰介绍,该合作社共有8架大型无人机,每架无人机可满载50公斤化肥,一次施肥5亩麦地,每小时作业面积300余亩,是人工施肥效率的30倍。

连日来,枝江市农业农村局专家指导组深入田间、走访农民,实地查看苗情、墒情和病虫情,组织植保服务机构开展无人机施肥作业。截至目前,枝江已投入春耕春管生产农机2万余台套,培训农机手、农机维修人员1260人次。

手机种地人不愁

“最近少雨,系统显示农田缺水干旱。”指尖滑过手机上的“MAP智农”APP,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宜昌分公司农艺师苏建杰得出结论。

结论源于中化智慧农业指挥平台。走进位于枝江市问安镇的中化现代农业MAP农场,迎面而来的是一面墙的液晶显示屏,农场遥感图、温度曲线图、历史灾害气象大风记录曲线等图示图表格外醒目。

苏建杰介绍,该平台可实时查看田间农作物生长情况,还整合气象、病虫害防治等信息,综合分析各项大数据,指导精准灌溉和施肥作业,规避农业风险。

眼下,结合苗情调查、病虫监测和天气情况,枝江制定发布《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枝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曾泉介绍,该中心与气象、水利部门做好防灾减灾应急预案,“能灌尽灌、缺水叶面喷施药肥”,帮助农作物正常生长。

2017年,中化现代农业MAP农场落户枝江,成为全省两大旗舰中心之一。据了解,通过“MAP智农”APP,农民可实时查看农作物长势、查询未来2小时1公里内的天气预报、聆听语言播报病虫害预报,还可以通过物联设备遥控摄像头、灌溉阀和智能农机,让百姓种田更方便。

科技赋能,精准巡田,枝江引导农民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截至目前,枝江已有28万亩土地、1.6万农户登上“MAP智农”APP。“活了大半辈子才发现,玩着手机也能种田。”村民牟兴洪乐呵呵地说。

五峰湾潭镇小凤池村

草莓辣椒晒“日光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金凌云 通讯员 胡鹏

装盘、播种、质检、盖料……2月16日,五峰湾潭镇小凤池村礼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育苗大棚内,工人们正在赶育300余万株辣椒、草莓、番茄种苗订单。“通过‘智慧管家’控制,棚内温度可稳定在25℃左右,幼苗早晚含水量精准控制在相差0.3千克范围内。”礼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剑说。

杨剑口中的“智慧管家”是集温、光、水、湿自动控制于一体的智能系统。“早上苗盘含水重量严格控制在1.7至1.8千克,晚上控制在1.4千克。可避免因夜晚含水量过多,造成苗期旺长及出现沤根现象,保证出芽率。”杨剑说,工厂化设备打破传统育苗病虫害多、存活率低、生长期长的局限,育苗成活率达95%。其中,番茄5天即可发芽,出芽率达98%,且根茎粗壮、叶片厚实。

针对长江流域阴雨寡照的气候特征,大棚内点起仿太阳光谱的50瓦植物补光灯,亮度随天气变化。一旁还有自动化播种机,确保每个穴孔精准播种。杨剑介绍,以前14个工人一天播种1000盘、7万粒种子,现在播种机一天可播种2000盘、14.4万粒,育苗效率倍增。

他计划繁育以报春花为主的草花种苗,供应至江浙沪,填补夏季不适宜育苗的市场空缺。

宜都红花套镇华饴生物公司

红叶石楠睡“恒温床”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坚 通讯员 朱灿义

2月17日,在宜都市红花套镇湖北华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化恒温育苗车间内,自动化设备正在喷淋作业。苗床上,扦插的红叶石楠幼苗长势茁壮,侧枝上冒出的新芽,长度已近2厘米。

“露天情况下,这个季节还没发芽。”公司总经理王世林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这批红叶石楠幼苗订单共400万株,两周前按照客户要求“打头(剪掉枝头)”,之后很快长出新芽。“等气温一高,这批幼苗就可以出圃了。”

“综合成本降低近一半。”宜昌市猇亭区红叶苗圃负责人王剑说,以前宜昌周边没有成规模的绿化苗木育苗基地,采购幼苗得到浙江、四川等地,裸根苗经过长途运输,成活率不到70%。华饴生物公司培育的穴盘苗根系健壮完整,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

华饴生物公司2012年投产之初,恒温育苗车间主要用来培育茶苗和花卉苗。2014年,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轻基质穴盘扦插育苗法”获批国家发明专利,并于2018年在恒温育苗车间,成功培育200万株红叶石楠幼苗。此后,公司通过改良基质,完善苗木扦插技术,将绿化苗木育苗周期缩短一半以上。

目前,华饴生物共有500平方米连栋温室小棚22个,7000平方米温室大棚3个,育苗温棚总面积达42000平方米,每年可培育销售绿化、花卉、蔬菜等各类种苗3000余万株。

宜昌点军联棚乡楠木溪村

蔬菜水果冲淋浴吹新风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熊向华 皋香

2月17日,宜昌点军联棚乡楠木溪村,耕之语智慧农场智能育苗车间,走进一拨参观的客人。“小心!别把苗碰伤了。”苗床上,高矮不一、形态各异的秧苗水灵灵的,惹人喜爱。

该智能育苗车间是个玻璃大棚,占地面积约1440平方米,内部数十个可移动苗床整齐排列,内外循环风机、湿度水帘、喷洒系统、遥控遮阳帘等设施一应俱全,蔬菜、水果、菌类等秧苗绿油油地铺满苗床。基地负责人郭晨介绍,该智慧农场每年可培育100万株秧苗。

2019年,村里申请380万元项目资金,建设占地面积28亩的生态农业综合体,在地里育苗。不多久,大伙发现培育出来的秧苗总是“面黄肌瘦、营养不良”。村党支部书记李甜甜请教专家发现,当地属流沙土质,“漏水漏肥”,只好用上营养钵,把秧苗搬上苗床。技术升级过程中,村里又投资近200万元建设配套设施、添置自动化喷淋等设施,建设一座数字农场。

此事引起宜昌青山绿水农贸有限公司关注。2020年,该公司落户点军,负责当地9所学校和近百家企事业单位净菜配送业务,年销售收入近5000万元。“正需要育苗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公司总经理助理刘震伟说。双方一拍即合。

刘震伟介绍,智能车间装有8个传感器,可实时收集温度、湿度等数据,监测平台综合分析后,自动开启通风、遮阳、滴灌等相应操作,根据育苗、开花、结果等不同阶段需求,自动调配施肥。

上一篇:随县“早春行动”温暖700余户困难家庭
下一篇:“二月二龙抬头”秭归群众聚集万古寺村祈福平安喜乐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