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丹江口:保一库清水北送 造美丽宜居新乡村

发布时间:2023-03-13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丹江口市地处北纬32.5°,是发展种植业的黄金地带;境内武当山是中国道教圣地,世界文化遗产,丹江口水库有“亚洲天池”“中国水都”之称,山水资源禀赋十分丰富。丹江口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了乡村振兴跨越发展。
  2022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72.47亿元,增长7.9%,农民人均收入15980元,增长8.72%。成功入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荣获全国水系联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等称号,以工代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典型经验在全国进行复制推广,蒿坪镇集镇安置区被评为全省21个易地搬迁“稳得住、能致富”优秀典型。
丹江口水库,国家级水源地。
土关垭镇武当道茶谷。
“瘦身鱼”养殖基地。
 
  坚决守住底线 防范规模性返贫致贫风险
  丹江口曾是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全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任务艰巨。
  为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全市每月进行一次“户户走到”,逐户摸排风险,每月收集一次预警数据逐条反馈核实,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分析研判,每户落实一项帮扶措施促进增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已消除风险1837户5708人。
  全力推动教育、医疗、兜底保障、住房、产业发展、饮水等民生保障政策落实,做到摘帽不摘政策,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2022年,开展学生资助活动,资助学生41531人次。继续实施健康帮扶政策,对30种大病患者6831人次采取大病专项救治措施。健全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改造新增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81户。强化低保兜底政策,全市12826户农村低保应保尽保。全市194个行政村全部接通自来水。
  多途径提高脱贫人口收入。推动200人以上安置区的管理水平提档升级,安排2000余万元易迁后扶资金,在安置区周边发展柑橘、茶叶、烟叶项目8个。出台《丹江口市支持大学生在丹就业创业九条措施》,吸引人才回流。对脱贫劳动力职业技能、就业创业培训给予补贴,提升就业能力。截至目前,共发放劳务交通补贴929人40.77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61万元,开展就业创业培训2270人。开发乡村道路维护、治安联防协管、山林防护、护水、护渔等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就业3807人。
  赤心护好水质 发展生态绿色产业
  丹江口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发展生态绿色产业,是保护水质、护好水源的必然选择。
  全市围绕柑橘、茶叶、木本油料、渔业、橘香翡翠蛋五大产业链,不断健全生产、加工、销售、品牌推广产业链条。2022年以来,全市新建高标准橘园5250亩、茶园1150亩、猕猴桃基地530亩、草莓园600亩、油茶与油橄榄基地7000亩。新建孙家湾油橄榄设施基地2700平方米,年产优良苗木50万株。稳妥推进柑橘、茶叶政策性保险,茶叶保险覆盖面积达到了5000多亩,切实增强产业发展后劲。“蒿坪草莓”入选2022年度全国草莓区域公用品牌榜,蒿坪草莓“初恋”“天使8号”荣获国家草莓金奖。成功申报了习家店亿润农业合作社葡萄、龙山远鹏果品合作社水都皇菊、阳西沟玉眉合作社猕猴桃和风之谷公司桃子4个绿色食品。柑橘深加工取得新突破,北京一轻集团投资10亿元的北京一轻(丹江口)产业园项目已开工建设。通过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补齐了产业链短板,提升了产业的价值链。
  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推进“个转企、小进规、规做强”。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5家,39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累计产值71.84亿元,同比增速39.47%。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经济等新业态,一批与旅游有机融合的柑橘小镇、茶叶小镇、雪茄小镇、鲌鱼小镇雏形初见。围绕休闲游,打造周末网红打卡目的地,白杨坪珍珠岩、三官殿桃花岛、六里坪小蚂蚁等周末一位难求。开展了“樱情乡约”樱桃采摘季、“桃约盛夏 粽情端午”风之谷采摘节等乡村旅游活动。武当大明峰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官山镇吕家河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骆马沟村被评为“湖北旅游名村”。建成市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1个、乡镇寄递综合服务站14个、村级综合服务网点194个。持续推进农产品电商销售,线上销售农产品近8383万元。
  积极拓展“两山”转化路径,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加强林相季相改造,完成营造林8.69万亩,林相改造5.3万亩,裸露山体修复治理13.34万平方米,森林抚育5万亩。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对全市所有畜禽养殖场进行配套完善粪污资源化利用系统,106家规模养殖场环保配套设施实现全覆盖。新建中小型沼气工程800立方米,升级改造1000立方米规模化秸秆沼气及配套秸秆收储示范点1处,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常态化抓好禁渔工作,全力确保库区“四清四无”,出动2800余人次、700余航次,没收绞丝网180余块,查扣“三无”船只49艘,查处违法案件55起。推广“两清两减”技术,全市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52%。全面完成浪河镇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全面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确保一库清水北送。
均县镇智慧橘园。
习家店镇杏花村美丽家园。
六里坪镇财神庙村乡风文明建设。
  加速发展智慧农业 助推“三农”高质量发展
  丹江口是湖北重要水产基地,丹江口水库翘嘴鲌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里渔业养殖曾经“百里万箱下汉江”。2014年南水北调工程中线通水后,水库禁捕禁养,网箱起坡,渔民上岸。
  随着长江重点水域实施“十年禁渔”,为解决人们吃鱼问题,陆地养鱼成了丹江口市渔业发展新模式。2022年,引进北京裕水鲜水产品公司落户石鼓镇,投资兴建陆地生态“瘦身鱼”养殖基地,300多个塑膜圆桶循环鱼池,不投饲料、不投肥料、不投鱼药,通过水处理系统,进行水质净化、过滤,循环使用;通过电动增氧设备,让鱼儿一直处于运动状态。运动后的“瘦身鱼”价值倍增,公司与100多家餐饮酒店深度合作,一年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
  丹江口渔业转型进入新赛道。市委市政府积极谋划,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陆地生态设施渔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养殖企业,引导群众参与,推动设施渔业智慧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模式。丹江口市先后在蒿坪寺沟、卢嘴、石鼓九龙桥、均县金陂渔场、欣家源等地完成设施渔业18处,建成圆锥桶650个、容量4.5万立方米,全部进入投产阶段。
  橘树进入了大棚,这是发生在均县镇怀家沟村的真实情景。投资6000多万元的100亩高标准橘园,是丹江口市招商引资项目。项目以中科院、华中农大和省农科院作技术支撑,引进甘平、红美人等柑橘新品种,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橘园通过无线传感装置,对温度、湿度控制实现智能化管理,实现水肥一体化;其云平台技术,对橘园技术生产、质量控制和产品销售实时监控管理,每年投入研发费用几百万元,是名副其实的智慧橘园。
  从智慧渔业到智慧橘园,三官殿蔬菜大棚、蒿坪镇温室大棚项目和工厂化育苗大棚项目,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在丹江口市风生水起。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域布局,强化顶层设计,落实政策保障。进一步夯实数字化基础,积极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全链条、全流程、全天候的覆盖应用,促进农业与科技有机结合、农业设施要素集约利用,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2022年以来,全市共统筹投入“三农”各项资金总额4.3亿元,累计提供农担贷款在保余额4.922亿元,扶持市场主体130余家。成功引进中联智科高新技术公司渔光互补产业项目、十堰希恩智慧农业项目、松丹食品生产加工项目和武汉碧桃居农业公司智慧橘园项目,投资总金额达2.589亿元。先后开工了武当道茶夏秋毛茶建设项目、丹江口市橘旅融合项目、丹江口市茶旅融合项目、智慧渔业、智慧橘园、智能化油橄榄大棚育苗项目等。
  奋力推进片区建设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早春三月,春风送暖,习家店镇杏花村千亩杏花迎风绽放,引来大批游客在这里春游,拍摄抖音视频。一年一度的杏花村“三花节”拉开大幕,杏花、油茶花、桃花三花烂漫,美不胜收。
  “赏花经济”带动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赏花期结束后,五月又会迎来杏子采摘丰收季,可带来近500万元收入,形成赏杏花、摘猕猴桃、游大柏河水库、看雪茄种植、品农家菜肴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观光项目。当地引进北京一家旅游公司营运,吃住游一条龙。几年来,当地建设幸福家园,改造230户民房;改路、改厕、改电、改气,拓宽5.5公里村庄道路,建起了幸福广场,百姓大舞台、村史馆、养老驿站,新建的数字乡村智慧平台,具有统购统销、消防报警等功能。
  走在杏花村,仿佛走进山水画中。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杏花村与周围5个村统一规划,联动发展,总投入8000多万元。
  独芳不是春。像杏花村这样的乡村振兴片区全市有5个,示范村23个。全市突出片区建设,示范引领发展,率先打造习家店镇习家店村、杏花村、李家湾村,蒿坪镇蒿坪村、王家岭村、余家湾村,石鼓镇玉皇顶村,凉水河镇油坊沟村,三官殿街道蔡湾村等5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推动全市乡村振兴整体提升。整合资金2.8亿元,统筹推进2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
  规划中,丹江口市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禀赋、人居环境,科学确定片区建设和示范村发展定位,科学编制规划。目前已完成第一批71个村庄地形测绘及规划初步方案,正在进行第二批4个片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对乡村振兴片区和示范村,重点实施“五改两提升”,即“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林相,提升乡风文明、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已建成标准化乡镇垃圾处理厂6个、乡镇垃圾压缩中转站10座,实现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覆盖率100%,成功创建4个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土关垭镇被评为省级擦亮小城镇示范镇。新改建农村厕所480座,全市乡镇污水收集率达到90%以上,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54%。
  统筹推进乡村治理 建绿色低碳“新水都”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关键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丹江口开展村支书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压实村支书责任。推进20个清廉村居示范村建设,创建省级清廉村居典型村2个。重点打造62个党建示范村。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培养后备干部526名。全市创新“导师帮带制”,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10个,择优选择361名帮带导师,对年轻村干部、后备干部,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干部实行“一对一”帮带。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全市普及17个文明镇、141个文明村典型,兴办32个农户积分制治理方式试点。深化移风易俗,印发《丹江口市新时代人情新风规定》,全市194个村修订村规民约,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网络体系建设,启动10个示范所、80个示范站、100个示范点建设。
  投入4000多万元,建成市级社会治理中心和“雪亮工程”。每月定期开展“户户走到”保平安专项行动,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1235”工作机制,排查矛盾纠纷2630件,调解成功2586件,成功率达到98%以上。建成1个市级中心、17个镇办工作站、215个村社工作室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建成法治文化阵地300余个,创建28个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
  全面推进首批7个试点村社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进一步构建了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通过共同缔造,土关垭镇土关垭村定期组织“共话茶乡”主题村日活动,让群众畅所欲言。百姓们自发整治乡村环境,以前的破牛圈变成了文化墙,户户门前屋后是茶园和花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里尊重当地村民意愿建起百姓大舞台,方便村民跳广场舞,13位留守妇女成立“茶乡姐妹”文艺表演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党的二十大为乡村振兴擘画了新的蓝图,丹江口市委市政府将带领全市人民踔厉奋发,接续奋斗,把丹江口市城乡建设得更加强富美,早日成为“绿色低碳新水都”,跻身全国百强县市。
  策划:丹江口市委农办 丹江口市农业农村局
  撰文:王荣兵 曾德才 郭元成 饶双武  吴秀珍
  摄影:陶德斌 胡祖光 毛富涛 严刚 马雨彤 郑涛
上一篇:东宝“三管齐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下一篇:湖北代表团审议“两高”工作报告 王蒙徽王忠林等作审议发言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