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组织振兴> 正文

“以前不愿回,现在舍不得走”——天龙村从穷乡僻壤变身和美山村

发布时间:2023-07-18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经过十余年努力,天龙村如今满目翠绿,生机盎然。(通讯员 刘银斌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茜 通讯员 吴述明
  【阅读提要】
  今年来,天门市全面实施强县工程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村水、电、路、讯提档升级,促进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稳步提升,切实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该市共整合资金近7000万元,实施2023年度衔接资金项目274个,其中198个产业发展项目,76个基础设施项目;涉及104个村,其中35个脱贫村、69个一般村,奋力实现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
  清亮的湖水,连绵的稻田,起伏的青山……盛夏七月,走进天门市佛子山镇天龙村,满目皆是绿色编织的绮丽风光。
  山水之间,柏油路、水泥路通村入户,一栋栋两层小楼错落分布,一片片果园苗圃生机盎然。这个偏僻山村继获评省级生态村、全省宜居村庄之后,2022年,天龙村又入选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千亩荒山变身“林果山”
  7月12日,在沿山农业专业合作社果树种植基地,绿油油的柑橘树上硕果满枝。
  合作社负责人刘华山忙着察看每棵树的挂果情况,“今年到了盛果期,但是为了节省树体养分、提升果品,要主动去掉一部分果子。”
  北倚龙尾山,南临渡桥湖,面积9.1平方公里的天龙村,有耕地6000多亩,宜林地2000多亩。以前,宜林地就是一片无人问津的荒山荒坡。
  “难道要一直守着资源过穷日子?”为改善村集体经济状况,2002年起,村党支部决定开启拓荒之路。
  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平整土地,又筹资硬化进山路、解决了灌溉问题,村里相继引进7家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十多年的努力,逐渐让千亩荒山披上绿装。
  近年来,部分苗木市场不太景气,合作社有心转型,又担心失败。村党支部多次组织党员、群众、合作社负责人到外地参观考察,并请专家“把脉问诊”。
  村党支部书记徐永红介绍,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2020年,村集体通过股份合作形式,组建沿山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头种植爱媛28(红美人)柑橘100亩。
  “这个品种水分足、甜度高,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一棵树的毛收入能达到200元左右,我们还在林间套种西瓜、黄豆等作物,相信效益会比较可观。”刘华山信心满满,试种成功的话,后面就能逐步推广了。
  如今,天龙村除了林果产业,还引进了特变电工100WM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村集体年收入达到30万元左右。
  “不仅村里有收入,我们的腰包也跟着鼓起来了。”村民鄢花字说,农闲的时候就到合作社做些零工,一年下来增收万把块。
  抓产业谋发展,步履不停。随着天门市渡桥湖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湖光旅游开发提上了日程。徐永红计划多试种一些精品水果,打造休闲采摘果园,让村民们也搭上乡村旅游的“致富快车”。
  美丽乡村建设为幸福“加码”
  眼下正是中稻孕穗的关键时期,看着汩汩清水源源不断滋润自家百亩稻田,八组村民饶百计倍感舒畅。“村里对泵站进行了改造,抽水顺畅多了。”
  天龙村10个村民小组近4000亩耕地,都要通过黑岗岭泵站引天北长渠的水灌溉。由于设备老化,往年每到用水量大的时节,村民总是为抽水烦心。去年,村里投入20多万元对泵站进行更新改造,并将变压器从75千瓦增容到了90千瓦。
  舒心事不止这一件。佛涂公路是天龙村通往镇区的主要道路,2020年,经过升级改造,佛涂公路由3.5米拓宽到了5.5米,路面也进行刷黑,两边绿化苗木长得郁郁葱葱,村民出行,方便又养眼。
  “集体口袋殷实,我们为村民办实事才有了底气。”徐永红说。近几年来,天龙村相继投资修建了10公里的通村通组公路,开挖5口当家堰,疏浚2000多米渠道,改造维修2座泵站,赢得村民一致好评。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天龙村还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该村利用坛子、罐子、石磨、石磙打造“林果之乡”特色文化墙,用老砖老瓦、废旧砂石、石磨铺设具有乡土气息的休闲步道,在沟渠两侧、公路沿线、村民房前屋后大量栽种花卉苗木,还把一个废旧塘堰改造成了小游园,并安装了体育器材。
  要“面子”更要“里子”。村里下功夫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在集中居住区建设大三格化粪池两个,并铺设污水管网;根据群众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设计,动员村民以户为单位,开展“小三园”建设,村民房前屋后都变得干净亮堂,季季有绿,时常有花。
  “以前在外工作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回来,现在逢年过节回家了还舍不得走哩。”村民吴其光乐呵呵地说。
  “一约四会”助力乡村善治
  在天龙村山脚下,有一块占地10亩的公益性公墓,还配套建设了防火墙、墓区道路、管理房等设施,改变了群众丧葬习惯。
  以前,天龙村存在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村民叫苦不迭。为此,村“两委”在村红白理事会的支持下,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规划建设这块村级公墓,既解决了丧葬难的问题,又节省了群众开支。
  “过去老人去世,需要购买棺木、摆酒席、请乐队,再加上人头费用,至少2万元。现在统一进公墓,费用不过几千块,厚养薄葬,我们都打心底赞同。”村民田政红说。
  乡村是否宜居宜业,看经济,看环境,更要看民风。
  天龙村围绕村务怎么管、家风怎么塑、民风怎么转,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退伍军人等“五老”作用,积极推行“人员群众选、规矩群众定、活动群众评”的乡村治理模式,让文明乡风深入人心。
  “群众明白,干部清白,工作自然畅通无阻力。”徐永红告诉记者,每逢涉及到村级经济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农村“三资”管理等事务,天龙村就采取召开村湾屋场会的形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然后再召开村“两委”会议进行讨论,按轻重缓急列出清单,最后交由党员群众代表会商议决定,真正把权力交给群众。
  村里成立了文明理事会,理事会下设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4个组织。在村文明理事会的倡导下,干部群众共同制定完善了天龙村“村规民约”,并约定每个月底公布一次红黑榜,对好人好事予以表扬,对违反村规民约的行为进行批评,激励村民自我约束。
  该村建设了3000平米的文化活动广场,配套乡村舞台,农家书屋等设施,开办舞蹈培训班、摄影班,组建了7支腰鼓队,1支文艺宣传队,利用农闲时候打腰鼓、跳广场舞,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对沉迷于赌博抹牌的,按村规民约纳入黄榜警示,并义务为村民清扫道路1天,有效遏制了赌博抹牌风。
  村里黄谷枝老人的儿媳因病生活不能自理,多年来,黄婆婆像对女儿一样贴心照顾,被全村人评为天龙村“好婆婆”。
  60岁的村民田新兵经常志愿为村里打扫卫生,“村里环境好了,我们自己要把它维护好。”

上一篇:为6.5万户新型经营主体解资金难题 省农担公司撬动374亿余元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下一篇:湖北推选出15条最美农村路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