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组织振兴> 正文

枣阳向内挖潜壮大村集体经济

发布时间:2023-10-18    来源:农村新报    字体大小:A-   A+

工业化进程下的“土豪村”难以复制,资源丰厚的村子寥寥可数,也并非村村都能吃上旅游饭。大多数“资质平平”的村庄如何破圈——

枣阳向内挖潜壮大村集体经济

8月,黄桃丰收。杜垱村农产品交易市场内人头攒动,大量桃农在此贩卖黄桃。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肖欣 江车 通讯员 李晓军 郭振兴
  枣阳,地处鄂西北,辖558个村(居)民委员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型发展的必解之题。
  近年来,枣阳市因村制宜,探索出多种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的途径和模式。初秋时节,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走进枣阳,探寻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土地折资 村民入股合作社
  秋风拂过,稻浪连绵,在鹿头镇小王庄村康鑫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收割机来回穿梭,烘干机轰隆作响……
  “这在以前不敢想。”小王庄村党支部书记万安杰回想当年的景象,仍痛心不已:劳动力持续外流,成为“空心村”;全村三成以上的土地以亩平不到100元的费用低价流转;320亩集体机动地被部分农户分散耕种,亩均收入不足50元。
  土地是农村发展的命脉,万安杰决心要改变这一面貌。多方学习考察后,结合小王庄村现状,2018年11月,小王庄村成立枣阳市首家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康鑫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
  “村集体以机动地、资金入股合作社,村干部每人2万元带头入股。村民以自家土地入股,每亩水田为1股,折合1000元;一等旱地每亩为0.8股,二等旱地每亩为0.5股。”村党支部副书记袁国荣介绍,土地集中后,合作社开展规模化种植,入股方每年可获得相应保底收入,收益如有剩余,还可从中二次分红。
  年近70岁的贺道忠,是合作社成立后首批入股的农户。“我家入了14股左右,每年光土地入股收入就有1万元左右,加上空闲时去地里打药、除草,年收入能到2万元。”贺道忠说。
  “村里先后购入20多台大型农机具、修建机井8口,以后发展智能化、规模化种植不用愁。”万安杰信心满满。
  目前,合作社共发展社员112人,入股土地由最初的353亩增长到1108亩,每股收益由400元增至600多元。去年,小王庄村经营性收入突破200万元,获得枣阳市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进步奖。
  村头市场 产品交易不出村
  夜色渐浓,刘升镇杜垱村三组村民王国志卖完了刚晒好的花生。
  “村里这个市场太方便了,今天花生收购价一斤4.1元,我这车卖了3940元呢。”王国志骑上三轮车,哼着小曲,踏上了回家的路。
  杜垱村农产品交易市场内,5辆满载花生、稻谷等作物的车辆正排队称重,工作人员王玉雷忙得不可开交。
  杜垱村是远近闻名的“旱包子”村,产业基础薄弱,曾是省级重点贫困村。
  “前几年,村干部带头引种优质黄桃,产量和口感都很不错,却卖不出去。”杜垱村党支部书记杜恒胜说。
  原来,刘升镇没有农产品交易市场,农户想要卖东西,最近也要拉到十几里外的鹿头镇,非常不便。
  有地方卖,农民才敢种。2017年,村两委向上争取资金,启动杜垱村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建设,2018年建成后正式运营。不久后,又新建一座380平方米的冷库,每年可保存鲜果100多万吨。
  杜垱村村干部刘坤骄傲地介绍,中心建成当年就收购小麦等农产品近1300万吨,周边7个村的桃农都在这里卖桃,人均增收7000多元。
  如今,村里将交易中心承包给村里的能人,每年收取6万元租金。“交易中心严格按照国家农产品收购价执行,有时还会稍高一些。一天24小时,随去随卖,不收取任何费用。”杜恒胜说。
  “现在,周边乡镇的农户都把自家农产品拉来卖,最远还有随州的。”杜恒胜说,去年,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5万元,从后进村一跃成为样板村。
  招引乡贤 资源资金滚滚来
  时下,香菇刚上市,采摘、收购、加工,谋划香菇酱和香菇脆产业,王城镇端公村的刘发江忙得脚不沾地。
  作为端公村返村投资的乡贤之一,刘发江参与并见证了村里的巨变。
  2012年前,端公村仅有的产业是40多亩油茶和100亩左右板栗,一年到头忙下来,村集体只有几千元收入。
  “穷到没人愿意回村任职。”2012年,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刘常勇在乡亲们的推荐下,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没钱、没产业,村里发展能靠啥?刘常勇一合计,把目光瞄准了本村十几位在外发展较好的乡贤,他逐一拜访,邀请乡贤回村投资。
  深圳市卡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启猛成为第一个回乡投资的人。十年间,他一方面捐资改善公路、堰塘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带头种植板栗和油茶,并建成植物油深加工生产线,还出资支持村级产业和村民个人发展产业,在他的持续帮助下,端公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眼见家乡的点滴变化,2019年,在苏州创业的刘发江回乡成立留欣农业合作社,专门种植香菇。
  “村子挨着随州,一直有种植香菇的传统,但由于资金、技术的局限性,规模不大,香菇只能卖给散户当原料。”刘发江在村里建起高标准钢结构厂房和现代化养菌出菇大棚,香菇品质和价格大幅提高。
  “现在,合作社年产62万袋,还收购农户种植的香菇。”刘发江介绍,收来的香菇一部分进生鲜超市售卖,另一部分走电商零售和批发商采购。
  如今,端公村种植板栗5000亩、油茶1700亩,年产近70万袋香菇,三大产业同步开花。2022年,村集体收入51万余元。“这离不开十多位乡贤的共同聚力。”刘常勇打算进一步延长油茶产业链,争取能和旅游联动起来。
  枣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文成介绍,2022年,枣阳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8亿元,在纳入统计的532个村中,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的行政村占比超98%,预计今年底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40%的村年经营性收入超30万元,15%的村超50万元。


下一篇:蒲骚故地稻香鱼肥——应城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走笔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