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市姚家港化工园综合码头,一批钾肥到港。
湖北供销现代农业(松滋)示范基地。
湖北供销农特优品华中运营中心。
银丰集团2000亩机采棉试验田,长江流域首个“棉花蛋”。
随县新街镇顺泰仓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2023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把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列为重点工作,全力推进。
2023年,紧盯“农民增收、市场保供”,省供销合作总社以搭建“一网四链”为切口,建设全省城乡供应链一体化平台。全年电商销售额、消费品零售额、农产品销售额和利润总额四项指标在全国系统排名中名列前茅,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加快“一体化平台”转型
构建新型供销服务体系
2023年以来,一场场专题会议为湖北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改革谋篇布局,一个个方案落地为湖北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明确方向。
“建设湖北城乡供应链一体化平台,旨在激活供销合作社系统资源,通过外引内联,打造绿色智能农产品供应链,打通双向流通堵点,降低农民生产生活成本。”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主任曹松表示,2023年是“供应链重塑年”,供销合作社要用供应链思维服务“三农”,用平台化方式服务城乡一体化,推进全省系统企业由“经营主体”向“服务主体”转变。
改变,体现在角色定位和发展理念上。开新局、应变局,树立“链式思维”,推进省社平台、服务、资金、项目“四个下沉”,上下“一盘棋”,做优一个服务链,搭建城乡供应链一体化平台。省社加快“六个转型”:从偏重省本级转向重县以下,从偏重农村一头转向注重“城乡融合”,从做经营“卖产品”为主转向做服务“卖服务”为主,从偏重社企利润转向突出农民保收,从偏重量的扩张转向服务质的提升,从偏重发展转向统筹发展和安全。
建设供应链“一张网”
构建城乡农产品流通体系
用好全省社有资产“建档立卡”大数据,坚持资产分级所有,稳存量、做增量、促变量,加快推进省市县交叉持股,以资本为纽带,把全省线上线下“散、乱、穷、小”供销网点整合成“一张网”。
搭建上行数字化“天网”。2023年5月,在湖北供销大厦建成3500平方米湖北农产品线上线下(O2O)“天网”运营总部。全省17个市州和新疆、西藏共5.72万个特色农产品全部上线,同步开发农资、棉花、粮油、日用品4个B2B子平台和升级“供销荆选”APP。与全国总社6个平台链接,在淘宝、京东等头部平台开设专馆,24小时网红和机器人直播引流,建成“永不落幕”农展馆。全年电商销售额1377.5亿元,“832”平台销售额25.9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加快搭建下行物流“地网”。印发“地网”建设指南,建立机关干部包县地推机制,以县为单元,完善“一点多能”,按照省市县三方股权投入,填平功能,打通堵点,织牢县域网。加快把省市县乡村供销社的6万多个终端整合串点成线,建立了“邮供”快递进村网点6492个,基本形成了“一个中心、多个节点、全省覆盖”线下网络布局。
同时,赋能“天网”惠农公共服务功能。试点搭建惠农公共服务平台,开发政策到户、坐家卖粮、一键农服、上门寄递、村口银行等功能,逐步实现农民“有事找天网”。
重塑“四个产业链”
构建联农带农经营体系
农资链:试点采取“集采、直供、回收”模式,实现了为农民节约成本350元/吨。其中,集采,面向国内外集采化肥265万吨,降低采购成本20元/吨;直供,直供种田大户、小农户,减少中间商加价270元/吨,降低物流成本60元/吨。
粮油链:采取“三方持股(供销社、村集体、农户)+十服务(育、耕、种、管、技、收、烘、储、加、销)”模式,在全省50个产粮大县,形成一条粮油服务链,为农民节约生产成本150元/亩、增产100斤/亩、增收130元/亩。高质量完成中央财政支持社会化服务试点任务,全托管221万亩。
日用品消费链:采取“品牌直采+网点直销”模式,在11个试点县建设27个县级仓,整合274个品牌、203台配送车辆和2965个镇村网点,带动农村零售市场增长15%,收发快递1.38亿件,日用品零售价降低10%至25%,做到了“低进价、低运价、低卖价”,农产品实现了“白天在地(树)上、晚上在车上、次日到餐桌上”。
棉产业链:试点采取“一网(长江棉网)+五服务(种、加、贸、仓、纺)”模式,推进棉产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全年棉花供应链业务超过60万吨,营业收入114亿元。
布局“四大平急仓”
构建供应链基本保障体系
为确保城乡供应链安全稳定,争取各类资金近20亿元,完善平急两用基础设施。沿江沿铁“粮油仓”:完善荆门粮油铁水联运项目,扩建小池长江粮油库,库容新增20万吨。三大都市圈“冷链仓”:武汉、宜昌、荆州国际冷链云仓项目竣工,建成山绿国家冷链物流骨干基地,全省系统冷库容积达154万立方米。一主两副“农资仓”:常年储备化肥40万吨以上。县级“日用品仓”:组织200个农批市场扩容改造,提档升级89个县级应急储备中心。
典型引领 亮点纷呈
当前,全省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各地供销社加快出真招、出实招,部分试点地区以“小切口”展现大作为。
黄梅
建实服务平台 当好群众纽带 加快做实村级综合服务社
以资产为纽带,通过资产整合、股权联合、业务融合等方式,重构基层服务网络。通过“三社”合作,搭建进村联民平台。
省社联县搭平台。注册成立全省首家县级供销集团,与省市供销企业联合组建黄梅合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和黄梅集采集配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承担日用品(农资)集采集配、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和落实供销订单等功能。
县社联镇设节点。与乡镇党委政府合作,按照“供销社+村级社+农民”模式组建农业服务公司,负责整合镇域农技、农机资源,组织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再生资源回收。
镇社联村建终端。开展“16乡镇+49村”乡镇改革试点,整合寄递物流、餐饮娱乐、养老托幼、日用品零售、农资供应、再生资源回收等功能,切实发挥好村级社“生活供给、生产建设、经营发展、服务群众”的作用。同时,为体现联农带农特性,让利于民。村级综合服务社以社员“一人一票一股”的参股形式,倡导村民采用土地、现金等多种方式入股。股份构成为“村集体(占股35%)+村民(占股55%)+县供销社(占股10%)”;利润分成为40%留给村社集体、60%分给村民社员。
截至目前,49个村的村民入社率达到75%。
潜江
整合资源 因产施策 加快建设供销产业供应链
为加快打造湖北城乡供应链一体化平台,潜江市供销社结合实际,切实转变思维,加快“走出去”敲门招商和“请进来”共谋发展步伐。
在粮油链方面,联合7家农民合作社和粮食仓储加工企业,共同成立潜江虾稻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广“种粮一体化”订单农业。引进北京燕诚东方科技、潜江市昱赫央厨供应链公司,组建湖北楚味央厨供应链公司,2023年9月建成中央厨房加工基地,与全市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养殖大户开展“产销对接”农业订单模式,形成年产1万吨预制菜、日产10吨—15吨净菜和2万份营养餐的生产能力。
在日用品链方面,联合利百家商贸(潜江)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潜江供销农特优品展示中心,以统一门店招牌样式、添置货架货柜、改善店容店貌等方式,升级改造全市系统11个大型超市。
在小龙虾链方面,依托全系统49家小龙虾养殖型和服务型合作社,建设10.67万亩绿色、健康、生态、环保的标准化小龙虾供应基地,推动小龙虾产业由分散养殖向市场集约化转型。以德来源、双湖、肖螺香等合作社为主体,联合晓飞歌调味品有限公司,打造小龙虾深加工产品,实现产品和品牌增值。
枝江
服务到组 联结到户 全力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
服务到组,以“小合作”带动“大收益”。开展生产合作。推广“一种两收”模式,水稻头季亩产1300斤、再生稻亩产600斤,按1.5元/斤加价收购,种植户亩平增收600—800元,助农增收达3000万元。开展消费合作。提档升级村级供销综合服务部,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目前,已恢复重建6个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网点。开展信用合作。创新推出“供销社合作贷”产品,累计为农资主体提供履约担保3笔、信用担保4笔。
联结到户,以“小数据”激活“大动力”。通过数字供销工具,村供销社组织发动农民上线注册成为供销社社员,把零散的消费数据聚合成订单;共建集采集配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厂家一供销社一农户”的三级流通网络,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目前,已在25个试点村开展数字供销推广活动43场次,注册入社9053人,预计2025年底入社户数达到60%以上。
武穴
强化人才支撑 助推供销供应链改革
武穴作为全省“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系统集采集配体系试点县(市),积极推进日用品链建设试点,秉承“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加快推动供销供应链改革。精选15名企业家和业务骨干作为帮带老师,每人联系一名年轻后备人才,缺什么、教什么,需什么、帮什么,着力打造一支综合型、创新型、实用型武穴供销企业人才队伍。
以供应链思维,试点推进日用品、生鲜、医药等3个供销集采集配中心建设。截至目前,以广新日杂公司为试点,总投资1亿元建设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广新日用品集采集配中心,商品品种7000余种,年配送额1.2亿元,业务辐射鄂赣皖三省5个县市2300余家农村网点。抢抓政策机遇,争取省预算内奖补资金750万元,共计投入5000万元新建供销社生活物资冷链集配集储中心,预计2024年可冷藏各类生鲜和农产品1.5万立方米,冷链物流年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以鑫康医药公司为试点,整合鑫康医药、国药控股、普济堂大药房的药品经营资源,推行“互联网+医药”集采集配,统一分析需求,提高药品议价权、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配送效率,逐步扩大市场份额至武穴市各级医院、社区诊所、零售药店等。
云梦
引进市场专业团队 开展集采集配业务
围绕日用品供应链建设,大力开展日用品集采集配业务。与荆门友邦伟业、大创物流合作,加大农村寄递物流网点与日用品集采集配业务深度融合。购置配送车辆8台,优化云梦“古泽网”平台功能,引入代理品牌29个,合计产品220个,已业务对接城区网点442家,乡镇网点408家,村级网点176家,2023年自营销售额620万元。
围绕农资供应链建设,做好农资供应服务。以云梦县楚丰丰耘农资有限公司为依托,落实“业务平台化+管理数字化”举措,建设农资集采、农资分销、物流配送、粮食购销、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农资经营商向农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转型,2023年集采集配主要农资商品7800吨。
围绕粮油供应链建设,对接做好农业社会化试点项目。聚焦粮食作物和大豆油料、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生产,重点推广以多环节托管、全程托管为主的服务模式,采取“服务主体+基层供销社+村委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模式,统筹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2023年度完成服务面积1.6万亩。
随县
全面优化“三大服务” 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
做精生产服务。构建“供销+”新型服务体系,全面推广“六统一”“四包一分”模式,对农村“四块田”(分散田、机动田、流转田、冬闲田)“量体裁衣”,开展“耕、种、防、收”全程托管服务面积达13.43万亩。以“集采+地头直送”模式,年累计销售化肥2.8万吨、种子30万公斤,帮农户降本增收1800余万元。
做细生活服务。与省再生资源集团、江苏阳光朗洁公司联合组建随县供销朗洁城市环境服务公司,试点推动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两网融合”。目前,已进入安居、柳林等7个区域开展经营服务,建成阳光堆肥房和分拣中心6个、再生资源回收点100个,正在向全县铺开。
做优金融服务。抢抓全省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县机遇,牵手县农合联与省农担公司合作,在全省率先探索“政银担”融资新模式,发挥农合联提供增信、担保等作用,累计发放贷款2179笔13.9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