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产业振兴> 正文

“秧苗还没有播就全部卖出去” 脱贫村村民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发布时间:2022-04-08    来源:    字体大小:A-   A+

    

长江日报讯(记者潘璐 通讯员林建武 张璐)4月正是春耕忙碌的季节,在江夏区湖泗街科农村,村民们忙完了事,就会遛弯到沙塘鳢苗种培育场看看,希望今年的鱼苗培育顺顺利利,自家田地的沟渠里也能放养这种经济效益高的鱼苗。

■ “脱贫产业”鱼苗繁育发展得红红火火

沙塘鳢俗名土憨巴,是长江水系特色鱼类,个小肉多、少刺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

在科农村的苗种培育场,温度和湿度都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基地孵化池中,逐个编号的产卵巢里已经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鱼卵。“一个多月后,这些鱼卵就会长成2—3厘米的小鱼苗,在全省11个县市的千亩养殖基地继续生长。”武汉市农科院水产所水产特色养殖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李波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前驻村工作队队长文德洪回到科农村,看到村里的发展变化,很是高兴。三年前,武汉市农科院在科农村建立沙塘鳢基地时,工作队是既高兴又忐忑。高兴的是,脱贫村产业有了新抓手,忐忑的是,怕育苗不顺利。没想到,只一年时间,在2021年,基地就成功孵化了30万尾鱼苗。

目前,科农村的武汉德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发展“稻-虾-鳢”模式150亩,合作社负责人陈金武介绍,除了传统的虾稻收入,在田边沟渠投放沙塘鳢鱼苗,亩产30斤左右,按照目前市场价,收益在1500~2000元之间。

科农村建立的是湖北省第一个“稻-虾-鳢”综合种养模式试验基地,在稻虾连作种养模式基础上,示范推广“土憨巴”养殖,形成“一水两用”“一水三收”种养新模式,将有力促进稻虾产业提质增效。目前沙塘鳢二期孵化基地也在建立中,科农村的鱼苗繁育发展得红红火火。

■ 从种稻谷到种“种子”致富路稳步走

科农村位于江夏和鄂州交界处,是梁子湖湖汊子里的小村落,一半是鱼塘,一半是优质的田地。自从脱贫攻坚发展虾稻以来,科农村就稳步走在科技致富的路上,鱼塘上是光伏发电,田埂上是市农科院林果所帮扶种植下的优质柑橘树,田里种的是省农科院育种的优质米“虾稻一号”。

“去年,我们的稻谷被一家大米加工企业全部收购,每斤比市场价高出2毛钱,仅此一项,平均一家就增收1000元。”驻村工作队队长冯晨钟说。今年的稻谷还没有播种,科农村的村民又收到了好消息——经过省农科院合作育种企业的考察,科农村种出的“虾稻一号”品质好,播种面积也大,有望今年所有的谷种都被集体收购。

“作为谷种卖,肯定比作为谷卖价格会更高,达到1.8元甚至2元一斤都有可能。”冯晨钟说:“驻村帮扶以来,我们发现农民不怕辛苦,就怕种出的东西卖不出好价钱,现在靠着好的水土和勤劳的村民,秧苗还没有播就全部卖出去,这对村民来说是一个大好消息。”

“现在我们科农村人,四邻八乡都羡慕,他们都说要找我们买种子、买鱼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陈金武很为自己身为科农村人而骄傲。

上一篇:武汉蔡甸区西屋台村:打造城市田园农场让土地活起来了
下一篇:汉家刘氏茶业绿茶园里掘“黑金”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