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产业振兴> 正文

看小山村如何靠山吃山——平地种菜 坡地种药 林下种菌

发布时间:2022-06-22    来源:    字体大小:A-   A+

    

遮阳棚下整齐地摆放着一垄一垄菌棒。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通讯员 张燃

神农架山多,红坪镇红河村算是例外:全村耕地3800亩,人均近6亩,在神农架位居前列。

与大多数山区村庄“打工经济”不同,红河村靠山吃山,年均销售蔬菜、中药材、菌类4000多万元,不仅全村脱贫致富,还带动周边村民常年来村里打工。

边种地边“吃旅游饭”

6月17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神农架红坪镇红河村,村民卢宝坤一家正请工栽种包菜苗。

卢宝坤种有120亩蔬菜,每年4月至9月是农忙期。忙不过来的时候,他就从周边乡镇雇人帮忙。

红河村海拔2000多米,气温较低,只能种植一季农作物,以往大家种植玉米、土豆,勉强填饱肚子。

2003年,当地引入反季节蔬菜种植,卢宝坤和10多户村民尝试“吃螃蟹”。

蔬菜年年丰收,卢宝坤不仅把自家耕地全部种上菜,还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2013年,他在村里率先成立春播家庭农场。

“种菜不愁销路。”卢宝坤说,每到蔬菜成熟季节,武汉、襄阳、宜昌等地的商贩会上门收购,他家每年种菜收入60多万元。

如今,村里80%的农户家里种植蔬菜,发展家庭农场15家。大家生意越做越大,已有8家“农场主”走出神农架,在房县、保康、巴东等地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种植面积2000多亩。

今年5月,卢宝坤又在山林一处水塘附近建起一个观鸟基地,还把家里的两层楼改造成民宿,供观鸟爱好者住宿。

“观鸟100元、吃住各100元,每接待一名客人每天挣300元。”卢宝坤说,这段时候他每天接待10多名观鸟爱好者。

一边种地,一边“吃旅游饭”,卢宝坤觉得日子过得虽然辛苦,但有滋有味。

拉长中药材种植链

清洗、烘干、挑选、过秤、切割……神农架庄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加工车间,4名工人有条不紊地处理中药材黄柏。

“打包后明天就运往襄阳。”庄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庄飞说,今年以来,他主营的10多个中药材品种供不应求。

神农架中药材资源丰富,号称“中药材王国”,已知的中药材有2500多种,占全国中药资源六分之一、湖北省的三分之二以上。

“在红河村,种植中药材还有另一个好处。”庄飞介绍,同一块田长期种菜后会板结、产量下降,需要种植中药材“换土”。

庄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经过12年发展,目前在十堰、恩施等地有自营、合作的药材基地。去年,合作社销售额2000余万元,是神农架林区规模最大的合作社之一。

在庄飞的带动下,周边不少村民跟着他一起种植中药材或是在车间、基地务工。今年以来他已发放工人工资100多万元。

庄飞说,他计划向中药材产业链的两端发展,把种苗繁育和加工销售作为主营业务,把中间的种植环节留给更多农户,带动整个产业链良性发展。

林下种菌“生金”

行走在红河村李家湾,公路两侧的树林里不时见到一个个黑色遮阳棚。

走进树林,只见遮阳棚下整齐地摆放着一垄一垄菌棒。菌棒上长满了平菇。

“现在每天发货1万多斤。”基地负责人胡从银介绍,平菇销往武汉、宜昌、荆州等地,都是客户上门收购。

神农架气候环境适宜菌类生长,有林下种植天麻的传统,由于种植天麻需要大量砍伐木材,2000年被全部叫停。

大片森林浪费了岂不可惜?2020年,红河村通过实地调研,决定引进人工菌类种植技术。

松果家庭农场在林下发展50万棒平菇种植。胡从银介绍,平菇4月种下,5月开始出菇,只需搭建遮阳棚,按时浇水即可。

胡从银算了一笔账,每支菌棒成本3元,平均可出菇3斤,减去人工费,每支菌棒毛利可达7元。

不远处,还有羊肚菌种植基地。基地里,一个个黑色“小伞”破土而出,山林里香气沁人。

基地负责人介绍,羊肚菌的菌棒埋在地下,地上铺有喷水管,放有营养包。由于处于试种阶段,一共只种了6亩。

“一个周期结束后才能算出盈亏。”基地负责人介绍,新鲜羊肚菌每斤价格为80元至120元,但市场销路还不稳定,待各环节成熟后大面积推广。

上一篇:安陆:接天莲叶宾客至 “荷花经济”富农家
下一篇:打造赤壁生态治理及乡村振兴示范区 投资500亿的示范区正快速推进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