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万君)6月27日,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在兵营镇麻湾村大棚蔬菜基地里,10余农民正在搭棚架、翻耕土地、修整人行路,各司其职忙碌着,这是兵营镇麻湾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现场的一个镜头。
近年来,麻湾村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走出一条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今年以来,该村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为统领,以“众人来商量”为平台,坚持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实现党的决策与农民期盼无缝对接。通过盘活集体“三资”,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增收项目,充分发挥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作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努力实现集体增收、群众致富、干部受益的产业发展目标,共同缔造产业家园。
决策共谋,集体商量“怎么干”
该村运用“党建+”思维模式,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共融共建机制。把众人来商量作为前置环节,多次召开支部会、村两委会、党员群众会共同商议村级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干部和群众想在一起、谋在一起、干在一起。经商量决定,由村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内党员、能人辗转安徽亳州考察中药材、山东寿光考察蔬菜瓜果、安徽祁门考察红茶,为锚定产业发展方向打下基础。经实地考察和群众集体会商,确定以“党旗领航先锋聚力”为抓手,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牵头流转50亩土地发展大棚蔬菜种植项目。
发展共建,干群齐心“一起干”
该村蔬菜种植项目采取“村集体+村干部入股+农民入股”的发展模式,推进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把党建优势转化推动村级产业发展活力,不仅能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而且还为在家务农中老年群众增加就业创收渠道,留住了劳动力,汇聚了干群共同参与建设的合力。现年52岁的师光俊是麻湾村4组人,常年在外建筑工地务工,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回村务农。村上建设大棚基地,他看到了农村发展前景,买了一台微耕机,决定留在家乡搞产业,带着建筑技术参与建设、管理,前期月平均收入达6000元。据悉,该村大棚蔬菜种植项目流转了50户农民的土地,流转费每亩300元,流转土地且参与劳动管理每亩500元,在基地务工的群众按照管护面积计算工资,所有棚架均采用竹子搭建,降低建设成本的同时增加了就业岗位,全面提高了群众参与发展、共同致富的积极性。
成果共享,美好生活“加油干”
该村大棚蔬菜种植产业采用“订单+种植+销售”的方式。自项目开工,该村党支部高薪聘请专业技术员,现场指导棚架建设及土地种植基础,同时联系山东省寿光市广辰种苗公司预订种苗,按照移栽时间节点培育这一季的种苗,通过育苗床、冷鲜车运输到基地栽植,大大提高了种苗成活率,降低了种植风险。目前,大棚蔬菜基地的基础建设即将完工,预计7月上旬移栽螺丝椒种苗。据悉,培育的种苗均是栽植45天即可开始采摘,一季亩产值可达1万斤,纯收入每亩达1.5万元,采收的螺丝椒、黄瓜等蔬菜直供武汉白沙洲市场及湖北银天科技有限公司,常年可带动50余人务工,人均增收8000余元。该村还计划在来年1月至5月栽植黄瓜,5月至7月种植西瓜,一年可交错季节种植三季大棚蔬菜,预计年收入达80万元,努力实现大棚基地不空档,农民增收不断档,让群众在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归根结底是靠‘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转’盘活的,这也是我们麻湾村大棚蔬菜基地项目的建设初衷。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最终的结果就是,村集体增收凝聚人心,老百姓辛勤劳作有钱挣,共同缔造美好家园的愿景得以实现。”兵营镇麻湾村党支部书记赵昌柱自信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