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闯 通讯员 杜迪纳
峰峦叠嶂,连绵起伏。走进咸丰县小村乡大村村,一栋拥有百年历史的三层木质楼赫然醒目,整条街弥漫着茶叶香味。
曾经的小村乡,是红色革命的热土。1933年,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大村会议”在这里召开,提出创建湘鄂川黔新苏区的口号,实现红三军军事战略目标转移。
如今的小村乡,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长出一片“金叶子”——全乡发展茶叶4.5万亩,是咸丰白茶的核心产区,年产值超过4亿元,带动2.2万人增收。
“美丽误会”带来收入倍增
一片金叶托起致富梦
6月,春茶采摘已结束,茶园里随处可见茶农管护的身影。
田坝村二组村民祝清明双手握住剪刀,熟练地将茶树上的一些枝叶剪掉。“这是‘去夏增春’,通俗地讲,夏天对茶树进行修剪和病虫害防治,不采夏茶,明年让春茶增产增效。”
祝清明种了2亩白茶和1亩黄金芽。春茶上市后,鲜叶最高收购价达每斤110元,十分畅销。今年,他的销售收入近4万元。
小村乡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适合茶叶生长。此前,村民们种茶五花八门,亩产收入不到3000元。
2004年,一场“美丽误会”让白茶来到小村乡。
当年冬天,县政府从安吉采购了一批绿茶种苗试种。翌年春,村民发现长势最好的几株茶苗嫩芽是白色的,以为得了“白化病”,连忙请专家来诊断。“嫩叶纯白,是上好的白茶。”原来,安吉的经销商发错了苗,歪打正着,让白茶找到了合适的生长土壤。
第一批白茶长势很好,而且卖出了前所未有的高价,茶农们喜笑颜开。2007年起,小村乡在全县率先大规模发展白茶,利用各种奖补资金,鼓励农民改造茶园。
经过几年努力,白茶在全乡普及。由于品质好,浙江茶商抢着收购。茶农亩产收入近1万元,较过去增长2倍。
近两年,小村乡再次掀起“茶叶革命”,开始试种奶白茶、黄金芽等更高级别的品种。“目前已逐步推广了6000多亩,其中奶白茶近5000亩,亩产收入1.2万元到1.5万元,茶农们非常看好。”小村乡党委书记谈文才说。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茶叶走向深加工
走进咸丰县瀑泉茶业有限公司,烘炒茶叶的机器响个不停,一派生产繁忙的景象。
“周边的茶农鲜叶送过来,我们制作成干茶。”该公司负责人向太群说,白茶口感好、质量好,国内一些供应奶茶市场的批发商都主动上门采购,公司每年加工茶叶500多吨,年产值超过4000万元。
向太群以前是茶农,看到茶叶销售火爆,2012年开始建茶厂。“卖干茶比卖鲜叶利润更高些。”在乡政府的支持下,他的茶叶很快销往浙江、甘肃等地。如今,唐崖、清坪等周边乡镇的茶农,也将茶叶卖到这里。
忙得热火朝天的还有硒源山茶业(湖北)有限公司。该企业成立于2004年,是小村乡最早的茶叶加工厂之一,目前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热风杀青自动生产线。
“近两年,我们最大的变化是有了自主品牌的名优茶。”该公司董事长罗培高表示,茶叶以前从咸丰运到浙江包装后,摇身变成了浙江品牌,附加值更高。2020年以来,咸丰县着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唐崖茶,公司借助公用品牌推荐,打出了自主品牌,销量稳步增长,今年已占销售总额的10%。明年起,公司将挺进武汉市场,开设直营门店,加大自主品牌销售力度。
谈文才介绍,随着白茶的畅销,全乡茶叶加工厂发展到30多家,其中还引进了2家台资企业,茶产业一步步崛起壮大,自主品牌从无到有。绝大部分企业经过技改,茶叶品质不断提升。例如,硒源山茶业获得湖北省著名商标、第八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产品金奖,成为咸丰茶叶走向全国的一张名片。
今年3月,咸丰县首届采茶节在小村乡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与本地茶企签订采购协议,合同金额超过3亿元。
发展50多家民宿
挖掘资源发展乡村游
近年来,小村乡借保护红军洞、大村会议旧址、韦家院子等红色革命遗址契机,合理开发挖掘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带动红色游、茶乡游,推进乡村振兴。
源芗山居是由一栋土家干栏式建筑“亭子间”改造而来的特色民宿,全木结构,古色古香。该民宿从设计、建造到经营,都遵循着“原乡原味”的理念,将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融入其中,让一栋老宅成为一家“网红打卡”星级民宿。该民宿负责人刘勋道说,近两年,小村乡旅游火了起来,最高峰一天接待300多名游客。
小村乡以“一红一绿”资源为依托,打造了朱家堡、小腊壁、韦家院子、杜家溪等民宿体验区,逐步形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养生于一体的旅游小镇。目前,全乡有三星级酒店1家,民宿50多家,茶文化体验中心2家,日接待能力超过2000人。
2021年5月,在杭州召开的第三届茶乡旅游发展大会上,小村乡湘鄂西红色旅游路线入选全国“百条红色茶乡旅游精品路线”。
“今年动工的利咸高速将在小村乡设出口,建成后,小村到恩施市、重庆黔江等地均只需1个小时,交通条件大为改善。”谈文才表示,内畅外联的交通体系,将为小村乡的旅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