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产业振兴> 正文

“沔城藕”历时5年提纯复壮,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发布时间:2023-07-03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萌叶 通讯员 程家忠 陈健
  “生吃如秋梨般清甜,熟食如板粟般粉扑。”6月28日,“沔城藕”推介会在仙桃市沔城回族镇沔阳广场举行,素有“白璧莲参”、春秋季呈双重口感的“沔城藕”亮相,“那一口”粉糯香甜,让现场嘉宾仿如回到当年。
  活动现场,进行了“沔城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授权仪式,湖北省民宗委授予沔城回族镇“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牌匾,沔城回族镇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产业示范基地正式揭牌。
  科技复现“鸭蛋头”——
  粉糯香甜家乡味被成功“召回”
  “‘沔城藕’是一个古老的地方品种,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由于长期种植出现品种混杂退化的情况。”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水生蔬菜研究专家柯卫东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说。
  沔城南桥、七红等村种植有沔城藕,其中鸭蛋头、刺白菱、小平头等是“沔城藕”主要类型。最后一节和鸭蛋一般大小的被称为“鸭蛋头”。
  2014年,柯卫东所在的水生蔬菜研究室受沔城回族镇委托,对当时几乎绝种的“沔城藕”进行提纯复壮。自此,柯卫东开始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对“沔城藕”进行为期5年的“召回计划”。
  提纯复壮是指在品种已经发生混杂之后,通过单株选择比较,使其恢复原有优良特征特性。在对从当地择优收到的10多支“沔城藕”进行鉴定检测后,武汉农科院水生蔬菜研究室选择出符合原品种特征特性的单株并扩大繁殖。
  “莲子是常异花授粉作物,结出莲子掉落水中,再长出的莲藕就可能和原来的‘沔城藕’口感不一样了。”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水生蔬菜研究室主任朱红莲全程参与“召回计划”。
  朱红莲介绍,古老的“沔城藕”叶片光滑,花白如玉,结出的莲藕肉质肥厚,粉糯香甜,“淀粉含量可达20%左右。”
  筛选藕种、单池繁育、重复筛选……经过实验观察,2018年,提纯复壮后的“沔城藕”在沔城回族镇七红村试种成功。昔日沔城人熟悉的那一口香甜粉糯被成功“召回”。
  “沔城藕”水中生金——
  回族群众的致富藕
  藕、花、叶、籽皆可入菜;春、夏、秋、冬四季可食。
  推介会当天,沔阳广场上也摆上美食展位,展示“沔城藕”系列美食。楚菜大师——同时也是沔城人的武思平来到现场,为大伙制作“沔城藕”佳肴。
  鲜虾仁炒嫩莲、酥炸红粉荷花、藕带煨鳝鱼、碎金莲藕圆子……武思平以家乡“沔城藕”为原材料,创作了多道佳肴。菜品受到称赞,他却谦虚地说,美味的关键不在厨子,在食材。
  正处初夏时节,此时“沔城藕”出水后为淡黄色,阳光下,藕肉呈现如玉般的半透明质地。“这时候正适合凉拌、清炒,生的咬一口都好吃,连莲子芯都是甜的!”武思平说。
  “我们镇回族居民用它煨牛骨头,汉族用它煨腊骨头,汤头各有风味。”武思平向记者介绍。
  沔城回族镇位于江汉平原中部,是全省12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全镇人口2.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三分之一左右。同一只莲藕,在各民族同胞的手上玩出了不同特色。
  “沔城藕”是着名的“仙桃三宝”之一,兼具粉、脆两种口感。朱红莲介绍,莲藕的粉脆,首先由品种决定,脆藕一年四季皆为清脆的口感,而“沔城藕”在春季产的早藕是脆的,秋季储藏大量淀粉后,就会变成粉糯口感。
  据悉,提纯后的“沔城藕”产量由每亩1500斤提高到3000斤,纯利润每亩近5000元,极大激发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现在,一度几乎灭绝的“沔城藕”在沔城回族镇已发展到2000多亩。
上一篇:老供销如何实现——蔡甸基层供销合作社“两复活”启示走笔
下一篇:孝感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入市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