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起在大悟县红畈村开展定点帮扶至今,国网湖北电力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党中央“碳达峰、碳中和”号召,增强履行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意识,使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一跃成为全省首个“零碳村”示范标杆,把行业优势转化为履行社会责任的有益探索和初步实践,助力湖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集思广益起点高,科学做好“零碳村”工作规划
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新城镇政府、驻村工作队、红畈村村两委、党员干部共同商议,结合红畈四面环山、植物覆盖面密度大的特点,利用山场林地为清洁能源开发使用提供地势空间。发挥绿色学习、出行、生活方式,开展屋顶光伏惠民工程。制定了“结合村情,发挥属地资源禀赋;结合企情,发挥电力行业优势”的“零碳村”创建目标。
实地勘察做好规划。组织国网湖北电科院专家团队实地勘测,编制《孝感市大悟县红畈村2021年度碳排放核算报告》,滚动修编《助力红畈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报告》。经初步核算,红畈村2021年度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为1080.93吨;减排项目二氧化碳减排量为474.47吨,实际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06.46吨。
编制零碳评价标准。邀请专家团队编制湖北省地方标准—《零碳乡村认定与评价指南》,对零碳乡村认定原则、流程、方法进行定义。通过对乡村边界内年度碳排放总量及年度碳减量的核算,进行零碳乡村判定,拿出了一套村级碳排放量的核算办法,总结提炼零碳村“123N”实施路径。
强化协同勇担当,稳步推进“零碳村”创建工作
建成全省首座乡村光伏智慧用能示范项目。争取公司专项资金,建成一座风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新装3台总装机15千瓦的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充电站顶棚光伏装机容量24.3千瓦,供应3台60千瓦直流充电桩和3台7千瓦交流充电桩,为村民新能源汽车充电。无车充电时,电能存放在储能装置中,能储存200千瓦时电力。
建成屋顶光伏示范项目。争取公司捐赠资金,成立红畈村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开发红畈村屋顶光伏。截止6月底,红畈村建成屋顶光伏20处、装机容量575.065千瓦。其中,村委会4处、装机容量118.8千瓦;村民16处、装机容量456.265千瓦,项目运营期25年。
建成一个绿色全电校园。争取公司捐赠资金,于2020年5月在金岭示范区中心小学食堂内安装容量15千瓦蒸饭车等电厨炊,总装机容量25千瓦;于2021年5月在该校10个教室及会议室安装碳晶板块120块,每个容量0.4千瓦,合计18千瓦;于2020年11月在该校教学楼、职工宿舍闲置屋顶5座,可使用建筑面积6843.6平方米,建成装机容量为100千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
综合治理手段减排减碳。争取孝感市、大悟县、新城镇三级政府部门支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种植树木50亩,提升土壤碳汇能力。治理河道3.6千米、改造塘堰18口、景观塘1个,有效解决了水体污染,实现了河道整洁有序、环境美观。实施“坡改梯”规模达80.2亩,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少水土流失。新建公厕11座、改造水井3口、危房26套,改善红畈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居住环境。
示范带动强引领,建成示范“零碳村”成效明显
减排效益显著。在农业生产方面,红畈村污水处理率78.11%,较2015年提升36.1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9.26%,较2015年提升38.55%。在能源利用方面,电动汽车充电量达6.1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12吨。通过植树造林、森林抚育等措施,森林覆盖率达46.18%,较2015年提升18.13%。
经济效益显著。截至今年7月底,装机容量320.84千瓦光伏电站2015年10月至今形成32.88万千瓦时的光伏发电收益全部予以兑现,支付上网电费13.68万元、补贴2.16万元;电动汽车充电量6.10万千瓦时,红畈村集体收入从2015年3万元增至2022年28万元,人均年收入从从2015年1.14万元增至2022年2.19万元。
社会效益显著。公司打造红畈“零碳”示范标杆,形成零碳乡村建设典型经验,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肯定支持,并先后接待省、市、县级现场交流参观“零碳村”活动51期、788人次。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网、学习强国、国家电网报、湖北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零碳村”典型做法和帮扶成效68次。(通讯员 陈卫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