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产业振兴> 正文

科技赋能 种业振“芯”——来凤县安子堡村繁育水稻良种五十年不辍

发布时间:2023-09-07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泉 蔡俊 通讯员 向相辉 邱俊杰
  8月27日,来凤县三胡乡安子堡村水稻良种繁育基地,收割机在金色稻浪中穿梭,千余亩水稻良种喜获丰收。
  作为湖北水稻良种繁育示范基地之一,这个偏僻的小山村,走过了近50年跌宕起伏的制种历程——有过种植规模达3万亩的辉煌,也有过几乎全军覆没的悲凉;曾遭遇严重的稻瘟病,也曾经历极端高温旱情的严峻考验,但它一次次渡过难关,从跌倒之地重新站起。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提高种子质量是端稳“中国饭碗”的关键。如何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安子堡村“一粒种子”的故事,耐人寻味。
  从巅峰跌落低谷
  出来凤县城往西北方向,约15分钟车程,便可看到一段狭长的河谷地带。金秋时节,稻菽千重,生机盎然。
  这里是三胡乡安子堡村,一个人口不到1400人的小山村。一条蓝河从河谷淌过,浇灌着两岸千余亩良田。“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平均海拔680米,是天然的水稻制种之地,全国少有。”中南民族大学生命工程学院刘学群教授曾这样评价这块风水宝地。
  水稻也是安子堡村历来种植的主要作物之一。1973年,为解决全县水稻低产问题,来凤县派出百余人,到海南学习水稻育种技术,安子堡村村民何忠宝便是其中之一。
  学习培训回来后,何忠宝开始在村里从事水稻育种,从此,一粒稻种在这里落地生根。“1974年全县水稻制种面积只有500余亩,到2003年发展到3万余亩,种子质量、产量均居全省首位。”何忠宝回忆。
  为整合各乡镇制种力量,1984年,来凤县成立县种子站,对全县种子进行统购统销。2001年,该县率先探索种业市场化改革,种子站退出来凤历史舞台,全国各地种子企业和经销商蜂拥而入,最高峰时达28家。一时间鱼龙混杂,恶性竞争,造成水稻种子产量低、质量差,种子企业、经销商与制种户之间矛盾纠纷不断,来凤水稻种子名声扫地,育种面积逐年下降,到2015年,仅剩安子堡村一块约200亩的种子田勉强维持下来。
  今年57岁的村民向开金是村里的老制种户。2011年春节过后,在外打工多年的他回村尝试水稻制种,没想到连年亏损。“技术上没人指导,种子产量、质量都不高,卖不出价钱。”向开金说,后来实在维持不下去了,不得不继续出门打工。
  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
  转机出现在2016年。
  这一年,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下称种业司)定点帮扶重点贫困村安子堡村,决定把水稻制种作为该村主导产业进行帮扶,来凤县也将水稻良种制种纳入“一县一品”特色产业支持发展。
  种业司驻安子堡村工作队请来湖北省级科技特派员伍华明成立来凤县富民种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实行“三统一”服务:统一技术流程服务,统一农资采购服务,统一良种购销服务,与制种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在种业司和来凤县的合力支持下,三胡乡先后加固4座水库,新修7个泵站,购置300多台抽水设备,铺设灌溉管网16公里,建设排水沟渠5公里,硬化产业路50公里。
  去年,种业司、来凤县又筹措150万元,为安子堡村添置一台大马力旋耕机、一台烘干机、一台种子精选机,新修两栋1000平方米烤房和1000平方米晒场。安子堡村实现了零散种植向规模生产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手工劳作向半机械化转变。
  制种有人指导,销售有了保障,向开金又回到村里制种。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他的水稻育种面积不断扩大,收入年年递增,今年达到80亩,成为村里的制种大户。“今年收入过30万元不成问题,明年准备增加到100亩。”向开金算了一下账,全村80户村民发展水稻良种制种1086亩,收入至少400万元。除去开支,可挣300多万元,户均利润超4万元。
  在安子堡村的带动下,三胡乡及周边乡镇共5000多户农户参与水稻制种,全县水稻制种面积恢复到1.5万亩。去年,恩施州遭遇罕见极端高温旱情,但来凤县稻种产量、质量均破历史纪录,重回湖北首位。
  科研助力种业壮“芯”
  8月26日,安子堡村村民张祖军把今年种植的“九优83”稻种晒干称重,38亩地共产出优质稻种9158公斤,平均亩产241公斤。
  “‘九优83’与常规稻种相比,不仅产量高,还不易得稻瘟病。”张祖军乐呵呵地说。
  从事水稻制种23年,张祖军最怕稻瘟病,“得病的稻种像火燎过一样,遇到雨水就长绿霉,颗粒无收。”
  2012年,伍华明与恩施州农科院水稻育种所时任副所长杨隆维合作,开始研究稻瘟病难题。两年后,杨隆维调任长江大学任教,但双方的合作一直在继续。
  十年磨一剑。2022年,伍华明与杨隆维团队合作培育的抗稻瘟病三系杂交中籼迟熟新品种“九优83”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去年,该品种获湖北省科技成果奖。
  安子堡村不仅是我省重要的水稻良种生产基地,更是一块宝贵的科学试验田,承担着每年50至80个新品种区域试种和选育示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相继在安子堡村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水稻良种实验室、远程科教室等,打造安子堡村产学研一体化试验示范基地。20多年里,安子堡村水稻制种基地先后试种了1000多个品种,成功繁育出适宜武陵山区、丘陵地带、盆地等多环境栽种的10多个新品种,平均亩产超过600公斤。其中“九优83”抗病性和抗寒性均较强,“富优28号”产量高,亩产可达800公斤。
  2022年、2023年,来凤县连续两年在安子堡村举办农民种子丰收节,每年约250万公斤优质稻种销往海南、浙江、福建、四川、湖南等地,并出口非洲。
  来凤县委书记李伟介绍,目前,该县正在推进水稻良种生产、研发、繁育、加工、品牌推广等全产业链发展,以安子堡村水稻良种繁育基地为依托,打造三胡乡“种业小镇”,计划到2025年,全县发展水稻良种繁育基地3万亩,年产优质稻种600万公斤,全力建设国家水稻制种示范基地,建立丰富多样的种子库。
上一篇:老供销如何实现——蔡甸基层供销合作社“两复活”启示走笔
下一篇:襄阳农业复合种植喜迎丰收季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