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彭翠楠 通讯员 李婷婷 钱三毛 刘记斌
“这儿子,可把我气死了!”这几天,咸宁市咸安区横沟桥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瑞隆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刘国防有点窝火。
刘国防的儿子刘志今年31岁,此前在咸宁市中心城区的八家连锁超市任采购经理,月薪8000元。“这待遇不错,怎么脑子像进了水一样,说要辞职回乡跟着我一起种田?”刘国防百思不得其解。
“你都30多岁了还没对象,一回村,估计一辈子都娶不到老婆!”急得跳脚的,还有刘志的母亲。
刘志回家种田,自有他的理由。
去年10月,孙田村1600亩耕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刘志家流转的280亩就在其中。通过实施土地平整、新建生态排水沟、整治塘堰、新建修复机耕路、新建泵站、铺设灌溉管道等一系列改造措施,项目区将实现灌溉排水标准化、种田效益高效化、技术推广机械化、农田环境生态化。
今年1月,刘志先斩后奏果断辞职,还劝说父亲再流转100亩土地,并在网上抢购了一台最新款植保无人机,播种、飞防、施肥啥都能干,省工省时。
“这一台机子要花六万八啊,这小子,铁了心要买!”嘴上心疼不已,刘国防却也犟不过儿子。
除了置办科技种田新硬件,刘志还拿出手机,秀起了自己的软实力,“点开测土配方施肥小程序,这一片田块的施肥建议一览无余,种田小白也能成为行家高手!”
“3月下旬就要种早稻,还得再买两台机耕船准备灌水打田,耽误不得。真要种田,你还有很多要跟我学呢!”蹲在田埂上,刘国防想要扳回一局。
“嗯呐!”刘志一边应着,一边望向远处的田野,憧憬着在这片平整的土地上,遥控无人机做植保,驾驶着收割机在田间收获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