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谷洞村一角
三位“兵支书”(从左至右)刘攀、卢继承、彭庚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涂梦蝶 通讯员 包晓霁 常梦星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这是我们三代兵支书的共识。”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白谷洞村上任村支书刘攀说道。从负债累累、集体经济薄弱,到美丽乡村蓝图建设基本完成,白谷洞村三代“兵支书”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振兴家乡,带领村民发展集体产业、脱贫致富。
从负债累累到盈余数百万
现在,走进白谷洞村,可以看到这里绿树成荫,柏油马路宽敞平整,孝廉广场、外婆桥等“网红”景点不时有游客拍照打卡的身影,俨然一幅繁荣的乡村文旅图。而这一切,都要从一位脱下军装回到家乡的“兵支书”说起。
在白谷洞村的荣誉室里,有一排展柜,展柜里除了立功喜报、勋章外,还有一块秒表,显得似乎有点“格格不入”。这块秒表采用“发条”结构,虽已历时40余年,拧上几圈后仍能正常使用。它是老支书卢继承从部队带回来的“传家宝”。
“我刚回村里时,大家懒懒散散的,村里的大会开始半小时了人都还没到齐,我当支书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作风,全靠这块‘秒表’!”卢继承告诉记者。
他回忆,以前在部队跳伞过程中,如果遇到主伞打不开的情况,心中默数10秒后要打开胸前的备份伞自救。他的这块秒表来自一位同乡老兵的“传承”,主要用于地面“读秒”训练。“只有千遍万遍地训练,遇到危急情况方能从容应对、化险为夷。”卢继承说。
1987年,卢继承从空降兵某部退役,回到家乡先后担任村办碎石场会计和包装厂厂长,1995年当选白谷洞村党支部书记。
“那时,村里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村里几个企业基本上亏本了,集体账户负债七八十万元,村民也困难。”回忆起二十多年前村里的经济状况,卢继承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困难”。
为了改善村里的经济状况,卢继承根据村情,通过反复调研论证,决定以京山古八景之一——“白谷烟树”为依托,发展乡村旅游。
时间观念是卢继承改造白谷洞村的第一步。大家在卢继承的带领下,都上紧了“发条”,工作有紧迫感了,事情才能办得顺利,白谷洞村的乡村旅游开始初步成型。到2018年卢继承卸任时,村集体账户已经有了700多万元的盈余。
把漫水桥改造成“网红桥”
1996年,老书记卢继承将刘攀送入军营当上坦克兵;2018年,刘攀又从老书记手中接过发展“美丽乡村”的接力棒,成为白谷洞村新一任“村支书”。提到回乡担任村支书的原因,刘攀说:“一方面是因为父亲生前曾担任村主任,我想继承父亲遗志,为家乡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另一方面,我是卢书记送出去的兵,当兵期间也见识了一些城市和村庄的变化,回来之后觉得我们村还是太落后了,加上老书记的嘱托,我就有了强烈的建设家乡、帮助村民的愿望。”
刘攀认为,要发展乡村旅游,首先要有优美宜人的生态环境,他决定整治生态环境从村里的“漫水桥”开始。那是2019年,也是白谷洞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一年,部分村民还没有及时转变思想,有人质疑道:“漫水桥”在乡村不少见,这座桥又不是不能走,花接近30万元进行改造有必要吗?刘攀认为,一方面,“漫水桥”的存在是村里的一个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发展农文旅需要一些景观设施,“漫水桥”经过改造就非常合适。
作为曾经的坦克兵,刘攀说,遇到困难就是要敢于攻坚、要攻克各种堡垒。面对反对的声音,他没有轻易放弃,坚持给村民做解释说理,经过三个晚上的沟通,村民们终于同意了这个改造计划。第四天清晨五点十分,天还未亮,刘攀就调来施工挖掘机,开始了整个村庄环境改造的第一步。
现在,“漫水桥”已经成为白谷洞村的“网红桥”,吸引了许多游客。“看到每天有很多游客在这里拍照打卡、合影留念,我心中有非常强烈的自豪感。”刘攀说。
白谷洞村谋划未来蓝图
2010年11月,20岁的彭庚入伍前夕,时任白谷洞村民委员会委员的刘攀教会他打上第一个军营背包;今年9月,33岁的彭庚接过白谷洞村支部书记的重任,像两位前辈书记一样,继续推动白谷洞村建设。
在彭庚的记忆里,小时候的白谷洞村环境非常差,村里大部分都是土路,村民们“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后来,得益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扶持和前任两代“兵支书”的努力,村民们集体收入增加了,村庄环境变美了。
服役期间,彭庚是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武警消防中队的一名战斗员,参与过多次火灾、车祸等救援行动。谈及部队生活对自己的影响,彭庚表示:“入伍之前在家里娇生惯养,通过在部队服役两年,我的意志力大大增强,很能吃苦耐劳,现在很愿意在村里为村民服务。而且我们军人讲究一个‘军令如山’,国家和政府有什么好的惠民政策,我们一定会坚持把它落实下来,惠及所有的村民,让村民实实在在体会到国家对农村的帮扶。”
关于白谷洞村未来的发展,彭庚已经有了自己的设想。“未来我会按照前面两任书记的蓝图和规划,带领村民踏踏实实干下去。把我们现有的产业做实做强,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再根据情况,在原来的产业基础上进行增量、提质,同时也带动周边村民来发展产业,最后实现村强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