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肖欣 通讯员 张义 韩天绪
初冬渐凉,银杏正美。这几天,江珊正忙着招待一批批来安陆市烟店镇李白村文化旅游度假区研学的小朋友。“来这儿旅游、研学的人越来越多,不提前预约的话,农家小院根本不够住。”去年,江珊出任湖北五言陆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从农业生产到产业策划、日常管理,她把家安在了李白村,事事亲力亲为。
2015年,湖北五言陆色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流转1000亩土地种植稻谷、桃子、油菜等农产品,但收益甚至难以覆盖经营成本。几乎同年,江珊就职于武汉一着名景区,开始在文旅行业崭露头角。
“5年来,公司虽有过创新,但缺乏清晰的思路、专业的人才、配套的产业,农业探索之路愈发艰难。”江珊回忆,“2019年,公司创始人找到了我,当时我就建议走农旅融合的路子。”
当年年底,江珊来到安陆,指导公司农旅产业发展:以当地李白故里的文化优势、白兆山下的区位优势,突出隐逸文化,配套餐饮、民宿、游乐等业态,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点。
2020年桃花节期间,景区人流量过万。成绩斐然的背后,藏着江珊和团队的心血。“从传统农业种植到发展农旅,从传统景区到农文旅综合体,背后离不开大伙的信任。”江珊说。
“信任”二字,来之不易。如何让大家相信这家没有文旅基础的企业,能顺利转型?“第一件事是将想法具象化。”江珊找到业内顶级的旅游产业规划设计团队,制定《安陆市李白村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具体可行的方案得到了安陆政府和合作方的支持,李白村项目落地成形。
为了让村民共享农旅融合的硕果,项目规划之初,公司便坚持以村企共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主线,通过联合强村公司、创建旅游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专业合作社,让村民参与其中。“村民不仅能在景区就业,还能通过‘保底租金+入股分红’的方式,将闲置房屋改建为农家乐、民宿,让村民变房东、房东变股民、股民变老板。”江珊介绍,目前全村已有35%的农户加入到合作社体系当中。
李白杯、桃花节、露营节、秋收节、农夫市集、春节庙会……一场场农旅融合主题活动在李白村举行,游客的到来,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合作社生产的酱菜供不应求,周边土鸡蛋一度断销,一场研学活动下来红薯能全部挖光。”江珊脸上满是自豪,“今年春节期间,村民光是在这儿摆摊卖臭豆腐,高峰时一天能卖6000多元,一个春节赚回一年收入。”
在江珊的带动下,李白村的年轻人成了讲解员、民宿管家、营地领班、餐饮主管、电商主播,大婶抄起锅铲化身大厨,大爷拿起剪刀做起园林工人,大批外出打工的青年携家带口返乡就业创业,大家各司其职,一支本土产业人才队伍应运而生。
在江珊看来,唯有三产融合,才符合当下乡村产业发展。依托公司在一产和三产上的优势,今年,江珊把目光瞄准了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二产:与高校合作,立足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统筹本地农副产品和文创产品的加工、包装、销售物流等全流程服务;组建乡村直播团队;针对年轻消费者需求研发实用性文创产品,用活李白IP,延伸文创产业链。
“融合区域一二三产业,围绕李白文化核心定位,结合‘诗、酒、花、宴、市、乐、隐、耕’多元唐风田园生活元素,以‘李白故里·诗酒田园’为核心,打造国内独一无二的唐风慢生活体验区。”讲起对未来的规划,江珊眼中闪着自信的光。
扎根乡村近10年,身边的人理解吗?“从城市到乡村,刚开始,家人、朋友们总是会不理解,时常笑称我‘又在哪个村里玩泥巴?’”江珊笑笑,“现在想来可不是吗,小时候玩泥巴,是把泥土捏成喜欢的形状;长大了玩泥巴,是把乡村产业重新塑形,再焕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