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生态振兴> 正文

全国系统支持贷款排行前列 农发行湖北省分行书写长江大保护“美丽答卷”

发布时间:2022-04-13    来源:    字体大小:A-   A+

    

开栏的话

开局就是冲刺,力保全年“荆”彩。走进农发行湖北省分行一楼大厅,电子屏上跃动一行行红色的数字,这是各分行支农贷款投放的排行榜。

“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不仅是奋进的号角,更是只争朝夕,攻坚克难的实干轨迹。

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夫必须有我”的责任担当,农发行湖北省分行启动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荆楚行活动,持续破解项目资金瓶颈和企业融资难题,以金融之进,助湖北绿色、协调、高质量发展之稳。

本报近日推出栏目,“农发行服务湖北‘建成支点’荆楚行巡礼”,畅叙农业政策性金融全力服务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作用。

湖北省是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北省分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湖北绿色项目“优先入库,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惠利率,优先保障信贷规模”,全力打造“绿色银行”品牌。

抢抓“十四五”开局年,该行绿色信贷余额1057亿元,较年初增长27.35%,支持绿色项目504个。其中,投放长江大保护的贷款378亿元,净增282亿元,投放额、净增额、余额均居农发行全国系统首位,彰显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责任担当。

今年持续良好态势。截至3月末,绿色信贷余额1170亿元,较年初净增113亿元,增幅10.7%;较去年同期净增277亿元,增幅31.02%。

防污治理 护一江碧水

“污染在江湖,来源在岸上,根子在管网。”武汉市政府深度调研分析后决定,开建全国传输流量最大、输送距离最长的污水深隧。从关键源头收集传输动大手术,总投资30多亿元。

如此大手笔的建设与投入,从哪里一次性集中筹集这么大额的贷款和投资?湖北省农发行积极发扬“拼抢实”作风,全力支持这个重大绿色项目建设,确保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为促使项目按期开工,农发行采取总行、省分行、市分行、支行四级行联合调查,不断优化服务方案,开辟绿色通道,审批项目贷款20亿元,保障了全过程资金需求。

4月11日,武汉严西湖地下40余米处,一条长约17.5公里的深隧水流轰鸣。这条深隧跨越大武昌四个城区。深隧最深处42米,辐射面积200平方公里,将武汉近1/3核心区的污水收集入“专列”,送到城郊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服务人口达300万人。

汉江,长江最长的支流,流经荆门市。荆门分行建立重大项目“一把手”首席营销员机制,多次专班赴宜昌对接三峡集团融资需求。该行创新提出联合融资模式,采取两家银行分摊融资比例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融资支持。

去年,该行辖内钟祥支行成功投放三峡集团“一江两湖”生态综合治理PPP项目首笔贷款2.3亿元,补齐汉江流域的治理短板。该笔项目贷款从申报到资金到位仅用了20个工作日。

东湖生态水网、东湖生态绿道、三峡翻坝物流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农发行绿色金融浇灌,一个个生态长江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

变废为宝 还一方净土

江水滔滔,一座占地536亩,现代化的秸秆循环利用产业园正在长江南岸的公安县满负荷运行。

“国内第一张人造秸秆板就诞生于此。”公安的板业企业利用10多年的探索成果,将秸秆回收后粉碎,制成高端绿色板材,变废为宝,成功化解了困扰江汉平原的秸秆利用难题。

“过去,数百吨的秸秆就像一个烫手的山芋,存放缺少适合的场地,焚烧又造成空气污染,现在不愁了,包袱变成10万元收入。”种植大户陈松华销售完秸秆后开心地说。

这个产业虽然绿色环保,潜力巨大,但也需要大量贷款进行设备升级,每年秸秆收储也靠大量的流动资金支撑。

农发行湖北省分行将该园区建设纳入绿色项目库,提供特定而充足的资金支持。公安县支行发放项目建设贷款4亿元及流动资金贷款1.3亿元,助力打造以‘绿色无醛,守护健康’为主题的绿色循环产业园。

“由小到大,产业园已实现年产值6亿元,带动就业1000多人。”该公司总经理刘峰介绍,在农发行绿色信贷资金培育下,全县建成202000平方米秸秆收储仓库,培育秸秆产业服务组织100多个。

振兴产业 促一方兴旺

“正是点菌的时候,今年发展2万棒香菇。”4月8日,天气晴朗,十堰市郧阳区青龙泉社区香菇产业基地,农民段顺强忙着为菇种做上架前消毒。

郧阳区属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地。这里建筑石料储量丰富,过去私采滥挖、无序开采较严重,给水源地生态安全带来隐患。

郧阳支行配合地方规划,先后投放2.3亿元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中长期贷款,对1480亩废弃矿区实施崩塌治理及坡改梯、裸露坡面复绿。探索“三产融合”,审批投放4.5亿元产业扶贫贷款,支持矿区菇耳基地建设。

金融活水贷动乡村振兴。青龙泉社区建成湖北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吸纳安置18个乡镇搬迁户4200余户,发展香菇4000余万棒,年产值4亿多元,年创汇5000万美元,吸引数10家上下游优质产业链企业来此投资。成为践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乡村振兴新典范。(唐芳语)

上一篇:166个湖泊中劣Ⅴ类湖泊全面清零 武汉水资源保护 交出亮眼成绩单
下一篇:在一次次拔节中突破保护与发展的双重重压石 首芦苇之变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