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生态振兴> 正文

只为一库碧水向东流

发布时间:2023-07-28    来源:三峡晚报    字体大小:A-   A+

秭归库岸如诗如画

渔船上岸  

记者黄善君 通讯员周华山 王罡 实习生谭思燚
  进入主汛期后,位于三峡库首的秭归县的清漂船格外忙碌,机械与人工作业打捞的长江漂浮物集中上岸后,被运到郭家坝,在华新水泥厂烧制成了水泥。无独有偶,秭归县城的生活垃圾也被源源不断地运到华新水泥厂,实现了无痕处理……近年来,秭归县采取一系列举措,坚决扛起三峡库区生态保护责任,筑牢三峡生态屏障,保护长江水质,实现了“一库碧水向东流”。
  扛责上肩:
  筑牢三峡生态屏障
  近年来,秭归县主动扛责上肩,奋力担当作为,坚持系统施治,不断筑牢三峡生态安全屏障。
  特别是在省政府授予秭归县“湖北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后,全县乘势而上积极谋划、争取并实施环保项目,在县内掀起了一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热潮。
  为了保护三峡库区水质安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秭归县规划建设了一批水污染防治项目,补齐了城镇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实现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污水排放全部达到一级A标准,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6.17%。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秭归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坚决淘汰燃煤锅炉,实现县城公交、出租车新能源汽车全覆盖,县城天然气全覆盖,推进农村“煤改电”工作,开启了清洁能源使用新篇章。
  秭归县抢抓国家实施《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投入,引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投入工业污染源治理资金2亿多元,对32家企业进行了雨污分流排水改造,强化了工业企业治污能力。
  库区岸线治理是筑牢三峡生态屏障的重要措施,更是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关键环节。近年来,秭归县高标准推进长江库岸生态修复。关停取缔长江岸线非法码头16个,规范提升码头18个,关停整治20家砂石码头,创新推进消落区植被重建和生态修复5.69平方公里,综合整治河湖库案线36.82公里,完成秭归县凤凰山至尖棚岭8.7公里的长江生态景观带建设,建设了天问公园和望江公园,为三峡库区筑牢了一道坚实的绿色安全屏障。
  三峡秭归环保码头是三峡后续专项资金建设重点项目,投资1.27亿元。三峡秭归环保码头的建成形成“接收-转运-处置”环节,为库区待闸船舶生活污水、含油污水、生活垃圾及漂浮物形成闭环通道,实现了船舶污染物零排放,有效地保护了长江生态环境。
  每年的6月份汛期来临之时,在长江三峡的江面上,总有一群人驾着小机动船如约而至。他们振臂挥舞着网兜,仔细地清理着每一寸江面上的树枝、杂草,白色泡沫等,然后不辞辛劳地运往几十里外的华新水泥厂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作为三峡库区清漂的最后一道防线,秭归接纳了整个库区上游各地清漂作业时间以外的漂浮物。自2004年以来,全县每年投入清漂船只达3500船次以上、人工1.6万人次以上、打捞漂浮物2万立方米以上,累计打捞漂浮物50多万立方米,实现了江清、岸洁、不碍航,确保了船舶航行及三峡大坝安全运行,确保了三峡大坝库区内的漂浮物在秭归得到清理。
  科技导航:
  产业低碳化进入快车道
  近年来,秭归把发展生态工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推进产业低碳化,着力调整优化工业结构,严格执行环评审批。截至目前,全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2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上市后备企业也达到了7家,均创历史新高。
  为支持工业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着力推进工业提档升级,秭归县落实环保倒逼机制,采取最严厉的环境监管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小造纸、小火电、小水泥、小矿山等环境污染企业共60多家,为发展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腾出宝贵的环境容量。
  秭归县聚焦污染防治攻坚目标,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把服务管理、创新应用、提高效能作为生态环境信息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信息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与此同时,全县开展城乡污水垃圾治理,深入推进污水治理,污水排放率先全部达到一级A标准,垃圾也实现了资源化利用。
  目前,秭归县建设了县城空气自动监测站和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对环境空气和地表水实行24小时连续监测。已有20个污染源安装了在线监控设施,24小时监控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同时,加强对秸秆焚烧工作管控,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监管系统。
  另外,秭归县依托“美丽乡村 共同缔造”,环境治理有序向农村延伸。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86个省级生态村,12个省级生态乡镇。为培养村民垃圾分类习惯,秭归县郭家坝村编写的七字诀在村民中间广为传诵。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力地推进了乡村生态振兴。秭归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通过创建有力推动了农村环境不断改善。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实施以来,秭归县持续推进长江秭归段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实施长江秭归段生态大保护“十大行动”,守护一江碧水东流。在秭归县沙湾,待闸船舶产生的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和生活垃圾只要通过手机APP申报,就有专业回收船免费接收转运清运。
  清洁项目:
  居民尽享生态红利
  秭归县位于三峡坝上库首,库首核心区每年约有4万艘船舶待闸过境,平均每天待闸船舶超过百艘以上。曾经船舶停靠待闸期间使用柴油发电造成的空气、噪声污染以及废弃物排放,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和库岸沿线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是要更新船舶能源方式。“用岸电代替传统的柴油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在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协调会上,环保专家如是说。
  相关部门迅速行动,着力推进岸电建设,建成了秭归港、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沙湾锚地、仙人桥靠船墩4个岸电示范项目,实现港口、码头、待闸锚地岸电全覆盖,每年为过往临时停靠船舶供电14.6万千瓦时,替代燃油37.27吨,基本实现了“锚地不再有噪音、船头不再有黑烟、江面不再有油污”的目标,待闸船舶不再日夜轰鸣发电照明。
  4月24日,位于秭归县归州镇屈原庙村的水运应用LNG码头迎来了第一艘船舶,开展加气业务,标志着该码头正式投入运营。
  LNG项目总投资1.3亿元,是三峡库区首个船用LNG码头,也是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水运行业应用液化天然气第二批试点示范项目,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每年可为三峡库区减排碳氧化物6560吨、碳氢化合物720吨、烟尘56吨、硫氧化物100吨,同时也可为库区更新能源船舶节省能耗30%左右,将进一步引领“气化长江”工程,服务船舶清洁能源使用,推进长江生态保护,助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
  污水流河里,源头在岸上,乱象解决重在溯源整治。为还居民一河清水,秭归全力推进入河排污口治理,全县成立专班、组织专人开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全县141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按照“查、测、溯、治”工作要求,完成了排污口分类、命名、编码和标志牌设置等工作,已逐步建立起权责清晰、监管到位、管理规范的长效管控机制。
  自从木鱼岛天问公园建成后,来观光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天问公园已成为了宜昌网红地之一。然而,几年前的木鱼岛,还是一滩三峡库区175水位形成后抛荒10多年的荒地,被附近村民用石块分割成菜地,不少地方泥沙裸露。“天问岛”的蝶变,正是秭归县从三峡副坝到三峡翻坝物流园的库区岸线整治的成果之一。
  保护好三峡库区的生态,秭归责无旁贷,也营造了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真正实现“双赢”。
  记者手记
  思路决定出路
  提及秭归的文化活动,人们一定会提及一年一度的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提及漂流,市民遥指九畹溪;说起脐橙,全国人民都赞秭归脐橙......秭归历届县委政府班子头脑清醒地知道该发展什么?稳健走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让思想不跑偏、行动不走样,将秭归建设带入良性循环发展的快车道。
  秭归以文化为魂,让屈原文化产生了生产力,一批景区的派生就是例证;以生态为本,脐橙、茶叶、核桃成为百姓致富的动力引擎。以环保为根,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在招商引资上将污染、高能耗产业拒之门外。秭归的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泊船接岸电,不让油烟肆虐扞卫蓝天白云。清漂、垃圾集中燃烧蝶变水泥,让三峡库区一江清水向东流。翻坝铁路、十宜高速、茅坪港口......秭归不再寂寞,秭归制造正以文化符号的名义走出湖北、走向全国,融入世界,收获真金白银。

上一篇:金循环串起“一村兴” 上下游管出“一江清”
下一篇:宜都渔洋河河口焕然一新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