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生态振兴> 正文

平原湿地如何景美民富——荆州市崇湖流域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3-10-12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崇湖湿地百鸟翔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丙全 戴劲松 汪洋 通讯员 夏峻 王文初
  仲秋时节,荆州市公安县崇湖湿地周边,虾稻田一片金黄。
  崇湖属于典型的冲积平原湿地,它北临长江荆江段,南接洞庭湖流域,既是荆江分洪区防洪、抗旱、调蓄的重要保障,也是长江至洞庭湖生态廊道的关键节点。
  崇湖流域范围121平方公里,涉及3个乡镇13个村,人口3万多人。
  曾几何时,崇湖被大量围垦造田、围网养鱼,导致水面锐减、水质污染。经过10多年铁腕整治,生态持续好转,今年2月获评国际重要湿地。
  从“臭水塘”到国际重要湿地,崇湖治理不能停步。
  “崇湖流域发展已从生态修复进入综合提升的新阶段。”公安县委书记严广超介绍,目前,该县已成立工作专班,围绕“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目标,探索平原流域综合治理的路径和模式。
  解决养殖尾水问题——
  投资1.5亿元建设技术支撑基地
  公安县是“百湖之县”,也是水产大县,淡水鱼、小龙虾等养殖业叩开了致富大门,也给湖泊生态带来挑战。据统计,崇湖流域现有畜禽规模养殖42户、精养鱼塘1.5万亩、虾稻种养7万亩,农渔养殖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公安县生态环境局局长桑大中说,崇湖作为浅水型湖泊,常年蓄水深度不足1米。再加上沟渠淤塞,崇湖与外围水系交换受阻,水体自净能力较弱,水质在Ⅳ类、 Ⅴ类之间徘徊不前。
  崇湖流域的农渔养殖方式必须转变。
  麻豪口镇黄岭村与崇湖一堤之隔,现有耕地9600多亩,虾稻田占到92%。每到六七月份,小龙虾捕捞结束后,养殖尾水便会排入沟渠,随后汇入崇湖。这两年,该村抢抓高标准农田改造契机,推行“小田并大田”,将四方沟全部改为两方沟,尾水排放量大幅减少。
  公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何德雄说,解决养殖尾水问题,首先要管好生产环节,推广“双水双绿”种养模式,持续减少化肥、农药投放量。同时,利用现有沟渠种植水草,投放花白鲢、田螺和益生菌,对养殖尾水进行分段处理、阶梯式净化,使尾水达标排放或者在虾稻田内循环利用。
  根据规划,崇湖流域将打造崇湖大湖、池塘、稻田和设施四大综合种养示范区,目前已实施8个鱼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
  麻豪口镇作为公安县小龙虾养殖的发源地,将打造万亩虾稻标准化种养示范区,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300亩改造建设。在崇湖渔场,由公安县百湖公司建设的2000亩鱼鳖混养示范区,将在明年10月份完成升级改造;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的现代化设施循环水养殖基地项目,也在加速落地。
  8月16日,在斗湖堤镇荷花淀村,总投资1.5亿元的中科秀湖公安基地正式开建。项目将建立荆江湿地群水生植物种质资源库,开发“水草+”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并配套流域治理智慧化管控平台。
  中科秀湖生态科技(湖北)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克炎说,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崇湖流域水质,为尾水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推动湖区变3A景区——
  统筹项目资金完善基础设施
  近年来,随着崇湖流域生态持续好转,旅游业被寄予厚望。
  目前,公安县正按3A景区标准建设崇湖湿地公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拓展自然科普、生态科研、民宿餐饮、休闲垂钓等业态。流域内各村镇也积极融入“生态+”模式,打造农旅、文旅产品,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目前年接待游客约4万人次,崇湖旅游刚刚起步。”崇湖湿地保护中心负责人刘道军说,在旅游景点建设、产品开发和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湖区变景区,资金从哪里来?
  今年5月,全长36公里的崇湖旅游公路刚一建成,便吸引了众多游客自驾“打卡”。
  “这条路总造价7627万元,实际只投入5783万元,省了1844万元。”崇湖小流域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童齐冰说,“节省”可不是偷工减料,而是通过整合项目资金,避免重复投入。
  原先,交通部门在崇湖立项建“四好农村路”,规划道宽4.5米。项目报到指挥部后,经过各部门联合会商,最终按旅游公路标准提升至5.5米宽,这样实施景观提升项目时就不用再修路。
  “各个部门的项目资金里,用途往往存在交叉。现在资金来了,先到指挥部统筹,再安排专业部门做专业事,让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公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罗先海说,省下的钱既可扩大治理范围,又可加强配套建设,受益面更广。
  目前公安县已谋划77个项目,统筹30多亿元资金。其中,涉及自然规划、农业农村、生态环保、交通等部门的项目60个、资金24.3亿元,另有17个项目、约8亿元来自社会资本。
  “崇湖流域发展第三产业,考验的是综合治理水平,各部门、各方面必须形成合力。统筹用好现有项目资金,是其中一个关键招。”童齐冰说,公安县已建立指挥部周调度、常委会月听取的工作机制,同时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治脏、治污、治乱。
  突破农民增收瓶颈——
  提升小龙虾品质,发展精深加工
  年过半百的龚道平,是黄岭村党支部书记,2006年开始从事小龙虾养殖。这两年,他一直想扩大虾稻田规模,沿着崇湖找了一圈都无功而返。今年寻到40公里外的毛家港镇,才流转到856亩地。
  在崇湖流域,虾稻种养是支柱产业,2022年综合产值达到18.77亿元,比2020年增长39%。经过多年发展,流域内虾稻种养规模已经碰到天花板。
  村民要增收,村集体要发展,未来的路怎么走?
  “在小龙虾产业链条中,麻豪口镇乃至整个崇湖流域都处于最底端,产品知名度、附加值不高。”麻豪口镇党委副书记程子厚说,“现在崇湖水质改善了,小龙虾养殖必须打好生态牌,走品质、品牌道路,同时向第二、第三产业发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崇湖北岸的崔家湖渔场附近,占地500亩的小龙虾种养一体化核心示范基地项目正在建设,一期生产的种苗将满足5000亩虾稻田所需,二期辐射面积将达到2万亩。
  “提升小龙虾品质,种苗是核心。”湖北水链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绍衡说,该项目采用工厂化离体育苗、智能化温棚苗种培育等技术,带动小龙虾养殖从“大养虾”向“育早苗、养早虾、养大虾”转变,实现错峰上市、反季节生产,预计亩均可增收500元至1000元。
  明珠家庭农场负责人崔海也嗅到了商机。他原本在麻豪口镇承包2000亩虾稻田,去年投资1300多万元建设小龙虾加工厂、冷库,准备大干一场。然而,当年小龙虾供不应求,收购价格一路走高,最后勉强保本。
  今年,随着收购价格回落,崔海有了盈利,却也担忧:“片区小龙虾产量有限,加工产能和利润空间还能有多少?”
  据统计,目前崇湖流域内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0家。“这些企业主要为粗加工,有规模、无品牌,需要提档升级,向精深加工发力。”程子厚说,将通过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加快补链延链强链,开发更多的小龙虾食品和周边产品。

上一篇:巴东绿葱坡镇以绿色经济取代黑色经济 “煤炭小镇”变身康养胜地
下一篇:乡村振兴主战场该如何作为——鄂州小流域综合治理探访记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