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生态振兴> 正文

幸福河湖建设的恩施探索

发布时间:2023-11-13    来源:农村新报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万可庆 通讯员 刘静 张艺馨 谭华
  漫步清江河畔,悠悠江水缓缓流淌,两岸植被郁郁葱葱,人、水、城相依相融。
  恩施市地处清江中游,境内河网密布,长度大于5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77条,是湖北省水能资源富集县(市)之一。
  从2015年试点实施河湖长制,到全面建设、提档升级,多年来,恩施市不断加大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提高治理水平,蝶变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图景。
  “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统筹流域水安全,探索创造幸福河湖建设的‘恩施样板’,努力把每一条河流都打造成‘幸福河’。”恩施市委书记、第一总河长苏勇掷地有声。
  护水有了“智慧脑”
  “以前人到不了的地方,现在用无人机一飞,就能看得一清二楚。”立冬时节,天气渐凉,在清江岸边,护河员向勇正在操作无人机进行巡河。以往一整天才能完成的巡河工作,如今用上无人机、巡河快艇等科技设备,只需1到2个小时。
  “恩施市河流多、乡镇多,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5条,管护任务繁重。”恩施市水利局副局长张能斌介绍,得益于河湖长制数字管护平台,问题迎刃而解。
  把河道当街道管理,把库区当景区管护,恩施市纵深推进河湖长制工作,依托河湖长制数字管护平台,统筹市、乡、村三级公共数据,绘制全市水域“一张图”;分级分段建立“河长—河段”基础数据仓,全面厘清每条河段、每个水库对应的河(库)长;在人工巡河的基础上,建成“天上无人机、水面巡逻船、数字孪生”于一体的智慧巡河系统。
  在龙凤镇小龙潭村,党支部书记方世坤吃完晚饭后,又沿着带水河岸边开始巡河。在他的“湖北河湖长”APP上,巡河线路、河道实时动态、巡查情况,一目了然;河湖管护资料、巡河时拍下的照片、问题整改情况等也能及时上传入库。
  如同拥有“千里眼”“顺风耳”,“湖北河湖长”APP助力恩施市274名河长、59名库长高效巡河。同时,与河湖长制数字管护平台互联互通,促进河湖问题一键下派,交由责任单位处理。2023年以来,全市各级河湖长及委托联系部门共计巡河4964次,督办解决问题445个。
  百姓的河百姓管
  花期虽过,在恩施市红旗大桥河堤旁,依然有不少市民散步、游玩;花开时节,来拍照打卡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然而两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光景。
  “原先不少市民在河堤两边种菜,施农家肥,不仅气味大,还污染河水。”金子坝街道办事处黄泥坝社区网格员肖秀英回忆。
  2022年3月,金子坝街道办事处率先启动城市河道绿化美化建设工作,联合社区、综合执法中心和河湖长办一起,对辖区河道管理范围内栽种农作物的市民进行宣传劝导、人性化移除。如今,桂花树、柳树、红花玉兰等复绿观赏植被沿河岸铺开,辖区内8.9公里的清江河沿线已基本覆盖。
  有水可亲、有景可赏,河道颜值提升,管护也不能松懈。“小问题,我们帮助协调,大问题,及时上报街道。”如同往日一样,金子坝街道办事处金子坝社区一早餐店老板田如军又在龙洞河支流沙河岸边巡逻。1个月有近20天都在巡河,田如军的另一个身份是沙河民间河长。
  为破解城市河道管护模式单一、管护力量薄弱、群众参与意识不强等难题,恩施市探索创新河道管护机制,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建立起“河长+网格员+民间河长+巡河志愿团体”四级联动新模式。
  “百姓的河百姓管,我们组建的红星志愿服务队已壮大到100多人。”金子坝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乡级河长程凯介绍,服务队以社区为单位,不仅每日清扫垃圾、巡护河道,夏季还自发派人值班,开展防溺水巡逻。
  当前,恩施市245名河道管护网格员、107名民间河长、325名巡河志愿者,活跃在大小河流岸边,共同守护着河湖生态环境。
  家门口流淌“幸福河”
  潺潺小河淌过田野,青青草木映入碧水,望着此番景色,盛家坝镇二官寨村党支部书记黄文武不禁感慨,“水变清了,鱼群变多了,冷水河成了村里的风景线。”
  曾经,外来人非法捕捞、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个沿河的小山村。“这是我们的母亲河,不能让它被破坏。”冷水河一级支流旧铺河流经二官寨村旧铺组有10多公里,村民康敏和其他几位村民一起,成立盛家坝镇旧铺义务护河队,自发对河流进行管护。
  从最开始只在涨水时巡河,到如今分成3个小组每周轮班、每晚巡河,义务护河队的管护力度越来越大,成效也愈发显着。“从2018年到现在,我们已配合执法部门抓获30余起非法捕捞案件。”义务护河队现任队长康彦十分骄傲。
  “水质好了,酿出来的蜂蜜品质更好。”恩施市裕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白康洋见证了冷水河的变化。好生态带来好产业,如今,他养殖的700余箱蜜蜂,不仅每年能给他带来近70万元收入,还带动村里十余户村民养殖蜜蜂1000多箱。
  蜂蜜、茶叶、药材成了富民产业,村民也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变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传统村落、国家3A级景区,二官寨村实现华丽蝶变,年接待游客量达10万人次。看着村里的环境一天比一天好,不少村民办起了民宿和农家乐。赏美景、吃土菜,住吊脚楼,生意十分红火。
  以水为景,以景兴产。恩施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强表示,结合水利风景区建设、流域综合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恩施市正全面强化河湖长制,促进河湖长制工作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更有成效。

上一篇:南漳跻身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下一篇:恩施州获评全域 “中国天然氧吧”城市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