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生态振兴> 正文

蕲春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3-11-17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蕲春县刘河镇胡志高村新变

蕲春县檀林镇雾云山村

蕲春和美乡村

株林镇许家山村的劳务工厂

八方游客游玩蕲春和美乡村

蕲春举办的蕲艾丰收节

八里湖鱼虾套养和虾稻连作基地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2011年,地处鄂东的蕲春县被列入国家集中连片大别山贫困地区扶贫攻坚主战场。2020年,全县16.36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成功实现脱贫“摘帽”。
  最近这三年,蕲春全力巩固脱贫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力做好过渡期有效衔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为全面推进和美乡村全面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一项统计数据表明,2022年,蕲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8486元,增速8.6%。先后培育出铁山、飞跃、席盘石、西角湖、许家山等一批乡村振兴样板村,全县有6个村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村获评“全国文明村”……
  “2023年度湖北返乡创业示范县”,蕲春更是榜上有名。
  “千万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
  青墙黛瓦、古色古香的传统民俗、古民居融入清幽的自然之中,柏油的乡村小道干净整洁……
  初秋时节,走进蕲春县刘河镇胡凉亭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和美乡村图;徜徉其中,深深地感受到村民们在整洁、优美、文明的生活环境中,身心健康,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作为曾经的贫困村,最近几年间,村“两委”以生态农业基地为依托,建立经济合作社,形成“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打造连片景观产业园为目标,流转土地600余亩,带动100余人在产业基地务工,户年均增收3万元。
  “摘帽”不停步,奋力勇争先。
  “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千万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在全县专题部署会议上,县委书记胡安元对全县党员干部谆谆告诫。
  最近两年,蕲春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中之重,围绕落实“周调度”“月结账”的工作模式,全面推进巩固成果“大清零”、衔接资金项目“提绩效”、精准帮扶“鼓口袋”、动态监测“强基础”、人居环境“家园美”、群众满意度“开心笑”等六大行动,实行按月挂图作战、按季挂牌督战。
  蕲春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统筹整合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统筹全县人力、精力、物力和财力,扎实做好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责任落实“三落实”,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唯有合力抱团,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6月26日,位于蕲春县漕河镇铁山村的湖北茧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蕲艾加工车间内,百台石磨整齐摆放,艾叶在石磨的反复碾压下形成艾绒。
  茧艾公司古法石磨冷加工的制作工艺以及一条龙的产业链条,不仅壮大了自身的发展,也让铁山村集体年增收30万元,带动群众务工年增收10多万元。
  “铁山村的发展经验,证明了唯有合力抱团,我们才能走得更远!”在谈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时,县委副书记、县长陈丹坦言。
  为支持铁山村这类的村庄发展,2023年,蕲春就统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5.44亿元,引进招商局集团和10家省直单位、黄石港区帮扶资金2453万元,在全县共谋划实施120个衔接资金项目,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合力攻坚,聚力发展。
  2023年,蕲春先后举办12期驻村工作培训班、动态监测培训班、项目建设培训班、乡村建设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基层干部业务能力水平。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原则,全县共对346支工作队、351名第一书记组织轮换,1048名党员干部带着背包扎根乡村,在和美乡村建设的路上留下足迹。
  “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加把劲啊,早点拉到县城去!”
  8月20日,在蕲春县檀林镇将军山半山腰处的一间平房前,一群人热热闹闹地挑选黄金梨,经过计数等流程,一箱箱黄金梨被运上了三轮车,拖往下一个目的地。
  陈春友毕业于武汉工程大学,作为一名“80”后,他总想打拼出自己的事业。数年前,回乡探亲的他看着家乡的绿水青山,他的创业热情在这一刻被点燃。
  2018年,陈春友流转土地500余亩,在将军山上搭起帐篷,开始种植黄金梨、晚秋黄梨、黄桃、八月瓜等水果。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陈春友与正冲村委会合作,每年带动30多户村民就业增收,助力村集体年均增收5万余元。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但凡召开和乡村振兴有关的会议,县委副书记桂勇军逢会必讲这个话题。
  最近两三年,蕲春全面实施“农村危房清零”“饮水安全薄弱清零”“义务教育失学辍学清零”“医疗保障覆盖清零”等五项清零活动,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数据最有说服力。
  截至2023年10月,蕲春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0.22万人,基本实现控辍保学动态清零目标。全县已整治存量危房422栋,守住了“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的底线。争取供水保障资金502万元,实施供水保障项目69处,直接受益人口25.02万人,农村安饮工程供水保证率达到97%以上。在册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2242户24531人,保障城乡特困对象6051人,实施临时救助1282户1282人,各类社会救助专项支出1.42亿元,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多业并举,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实现稳定增收”
  大山深处有厂家,村民乐业喜增收。
  11月10日,在蕲春县檀林镇横山头村引资建成的黄冈市顺辰祥制衣有限公司车间里,当罗秋菊、刘银平、朱文珍等脱贫监测户等近百名上班员工一边操作缝纫机一边说笑时,公司会计来到车间逐人发放了今年10月份工资。
  既在家门口上班,而且每月还能挣3000—5000元,咱真开心!员工们干劲更足,说笑更欢了,欢乐的气氛弥漫在这座地处深山的“幸福工厂”里。
  最近两三年,蕲春针对农村就业门路少、增收渠道窄、致富步伐慢等突出问题,注重发挥传统优势,推动庭院经济市场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为农民稳定增收增添新动能。
  发挥资源比较优势,蕲春因地制宜将庭院经济发展与蕲艾全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蕲艾种植、仓储、加工、艾灸服务等多元化共同发展的庭院经济新模式。
  “实施多业并举,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实现稳定增收!”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国平介绍。
  县里制定《蕲春县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采取产业带动、稳定就业、收益分配、政策兜底“四轮驱动”的方法,千方百计增加脱贫人口收入。
  围绕蕲艾、优质稻、生态畜禽、茶叶、菜籽油、淡水(小龙虾)养殖、油茶等“一超多强”的“1+6”重点农业产业链,发展蕲艾种植面积达20余万亩,涉艾市场主体近3000家,蕲艾产品28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培育以蕲艾特色产业为主导,乡村旅游、手工加工、特色种养、电商销售、生活服务等多元化、多业态共同发展的庭院经济示范村65个示范户2006户。
  一株蕲艾,带动了20万人通过种植、加工、艾灸服务等方式就业增收,八成脱贫户因艾草增收。
  蕲春还积极推进“企业+基地+脱贫户”“企业+基地(园区)+专业合作社+脱贫户”等劳务带贫模式,17家本地商会和360家民营企业(商会)对接帮扶156个村。
  2023年,全县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54场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8674个,31家帮扶车间带动709人就业,统筹安排公益性岗位7148个,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2879万元,全县脱贫劳动力务工达74288人。
  “和美乡村建设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一路产业一路景,美丽乡村跃眼帘。
  初秋时节,穿行于蜿蜒曲折的蕲春美丽农村路刘槐线,可谓满眼惊艳。
  刘槐线位于蕲春县漕河镇,全长13.205公里,2021年被评为黄冈市“十大最美乡村振兴路”。一路连通两县三镇,串联7个行政村的它,将绿色产业、古迹、休闲景点一线串珠、有机融合。
  漫步其间,有繁花似锦、有产业腾飞,让人感受到发展的活力和勃勃生机。
  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化”的总体目标,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中,蕲春立足蕲春空间与资源优势,围绕全县“美环境、树形象、有秩序、补短板、创示范”和美乡村建设标准,列出和美乡村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表,确立了工作任务清单、重点项目清单。
  全县上下把和美乡村建设按照示范类、巩固类、提升类3类进行分类实施、分批推进,立体式实施“六化”工程(农村道路硬化、垸组卫生净化、干道沿线绿化、村庄全面亮化、人居环境美化、集体产业强化)。
  2023年,蕲春共创建16个和美乡村示范村、9300户美丽庭院示范户,引领全县和美乡村建设全面提升。
  榜样的引领,带动了全县乡村振兴如火如荼开展。
  全县上下以“村庄清洁日”“五清一改”为抓手,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74368座,新建农村公厕791座,配置户分类桶10万余个,改造垃圾分类投放点216处,聘用保洁员3600多名,建成14座乡镇污水处理厂,6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已纳入污水管网,农村管网覆盖162748户。
  全县共建成县级公共配送物流中心2个(在运营1个,在建1个),建成乡镇综合服务站点21个,实现乡镇邮政快递站点全覆盖,建成村级综合服务网点350个,快递服务可辐射覆盖529个村,分别占全县建制村总数的100%和100%。
  全县上下深入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组织开展“文明家庭”“致富能手”“敬老好儿媳”“十星级文明户”“乡贤能人”等评选活动,10个乡镇获评县级及以上文明乡镇,327个村(社区)获评县级及以上文明村(社区)。
  在蕲春县漕河镇飞跃村,由引进在外企业家来投资打造的400亩常青桑葚产业园内,一年四季都是一片郁郁葱葱。
  “和美乡村建设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产业园准备再建设一个酒厂,计划种植桑葚6000亩。去年我们接待的游客就达2.2万人次,高峰期一天达到2000人次。”常青桑葚产业园负责人陈明如是说。
  统筹:李链稳 谢先春 缪博文
  图文:陈顶云 程均选 胡耀杰

上一篇:南漳跻身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下一篇:咸宁白霓古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千年古堰历经岁月风霜化身生态名片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