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环绕英山县城。
英山四季花海景区游人如织。
西河十八湾沿线风光。
英山乡村公路绿树成荫。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英山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结出丰硕果实。11月25日,在第七届湖北生态文化论坛上,英山县荣获“湖北省森林城市”称号。
英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麓,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区。全县国土面积1449平方公里,其中林地总面积1006.7平方公里,总人口39.23万,是中国温泉之乡、茶叶之乡、漂流之乡、药材之乡,先后被评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示范基地”“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英山县创建“湖北省森林城市”以来,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绿化,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初步形成“林城相融、林水相依、林路相伴、林居相倚”的森林城市格局,为实现“绿色崛起”提供坚实保障。
高位推进聚合力
2020年10月13日,英山县人民政府召开第60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创建“湖北省森林城市”工作。该县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县政府相关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县直各相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
英山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英山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步骤、保障措施以及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将37项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指标逐一分解,纳入各单位绩效目标管理,做到组织落实、责任落实、任务落实。
在创建过程中,县政府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对重点任务进行督办。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设立“创森”办公室,负责牵头调度、推进创建各项工作任务。各乡镇、有关部门相应成立创建专班,形成条块结合、分级管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良好工作机制,有效保障了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同时,通过在主流媒体平台开辟专栏、播放专题片,组织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发放宣传手册、悬挂标语等方式,提升群众参与森林城市建设知晓率、支持率,形成“全县共话创森、全县共同创森”的浓厚氛围。
山因林而秀、城因水而美。鸡鸣山下,一湾秀水自东向南绕经英山城区后汇入白莲河。初冬时节,行走在英山城区“一河两岸”亲水步道,碧波微漾,树影婆娑、夹岸绿意依然,城市风光尽收眼底。2021年,为补齐城市绿心短板,英山县投资2.2亿元,对东河进行生态治理,打造“一河两岸”景观。通过系统治理和景观改造,城区新增岸线公园面积33.39公顷。如今,东河两岸全长12公里的绿道成为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场所。
“一河两岸”是英山县还绿于民,增进人民生态福祉的一个缩影。
科学规划显特色
英山,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发明家毕昇,诞生于英山。历史名人,彰显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是宝贵的资源。英山县将创建工作与历史文化有机融合,打造森林城市特色名片。
走进位于英山县城北鸡鸣山毕昇森林公园,树木参天,空气清鲜,犹如天然氧吧。公园内建有毕昇纪念馆,是重要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英山县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契机,对毕昇森林公园实施提档升级,通过扩宽道路、修建停车场、栈道、旅游公厕,完善水电、照明、监控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园品质。如今,这个总面积5276.8亩的公园,已成为城区和周边居民休闲游玩打卡的理想场所。
为使创建工作更具当地特色,英山县根据县域实际,结合省级森林城市创建要求,科学编制了《英山县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4年)》。《规划》结合英山自然、经济、文化、历史特点,坚持“系统建设,统筹推进;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科学施策;绿色惠民、强化服务;提升旧城,激发新区”的原则,提出“以山为基、以水为脉、以路为架、以城为核”,扎实推进森林城市“五大体系”建设,着力构建“点、线、片、网、体”相互融合、“山、水、林、田、路”相互映衬的绿色生态体系,构筑“一心、两脉、两廊、三楔、多区块”的森林城市建设格局。
城乡一体抓绿化
“西河十八湾,东河百里秀”,英山县山清水秀,犹如绿色明珠一般镶嵌在大别山腹地。
在“西河十八湾”片区桥头堡红山镇张畈村,“红山客厅”成为村民的休闲驿站。2022年,当地政府投资320万元,将一个“脏乱差”的废弃地改造成小型公园。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红山镇打造生态宜居家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让老百姓享受绿色发展的福祉。
3年来,英山县紧紧围绕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目标,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绿化,森林覆盖率达69.39%,林木绿化率达71.18%,森林蓄积量达608.2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30项指标37小项均达到或超过省级森林城市考核标准,实现了“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创建初衷。
英山县实施整体风貌提升工程,打造宜居县城。该县加大城区绿化力度,建设一批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城市公园和道路、重要进城入口景观景点,提升城市绿化品位。城区以自然山林为主景,以路、河、街为设计主线,按照“畅、清、绿、美”的要求,实施城市整体风貌提升工程。新增绿地面积185.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21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95%,城区主干路、次干路林荫道路率达63%。驿站公园、九龙口口袋公园被评选为2021年湖北省“最美口袋公园”。
同时,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打造美丽家园。英山县按照“城乡一体、整体绿化”的发展思路,开展森林城镇、森林乡村示范建设。新增镇区绿化面积271.93公顷,村庄绿化面积133.82公顷,乡镇镇区绿化覆盖率平均达35.87%,各乡镇均建有2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1处以上,村庄绿化率平均36.73%,272个村建有公共休闲绿地318处。截至2023年8月,成功创建国家森林乡村5个、省级生态乡镇13个(含2个林场)、省级森林乡村5个、省级绿色示范村37个。
特色兴林促民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建森林城市不仅是为了美化环境,还在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位于孔家坊乡林家冲村的神峰·森林海温泉康养小镇闻名遐迩,森林康养产业风生水起,被授予“中国森林康养协会理事单位”。每逢周末,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体验好山好水,呼吸新鲜空气,陶冶情操,让身心回归自然。康养小镇促进了农产品进城,吸纳当地80名村民家门口就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英山县以创建工作为契机,实施特色兴林富民工程,打造产业强县。该县通过加快茶叶、油茶、药材等特色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种养、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林下经济,不断增强林业发展后劲,拓宽林农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金家铺镇龙潭河村、红山镇乌云山村、南河镇傅家坊村等30多个村成为茶旅融合、乡村旅游的示范村。2022年,全县林业总产值达121亿元,农民林业综合收入人均达2736元。
创建森林城市,贵在“心中播绿爱绿”,传承“生态文化”。英山县把“全民参与森林城市创建,人人分享林业发展成果”作为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开展义务植树、野生动植物保护、“创森”宣传进校园等活动,使爱护城市的一草一木和保护环境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调查显示,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满意度达92.19%。
英山县将持续巩固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成果,以“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为目标,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文化名城、华中文旅康养核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策划:英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文图:谢水灵 王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