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文化振兴> 正文

强化顶层设计 健全设施网络 提升服务效能 湖北公共文化服务以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民生保障

发布时间:2023-02-14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乡村文化旅游节,探索文旅农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宜都“村晚”搭台,非遗来唱戏。

刚刚过去的癸卯新春佳节,我省倾力打造了2023年“3+N+100”的湖北“村晚”活动矩阵:3场“村晚”加入全国接力展播、N场示范活动,以及100场县级“村晚”活动,戏曲进乡村、新春赶大集、社火庙会、灯谜歌会、游艺联欢、舞龙舞狮等各类节庆文化惠民活动,生动呈现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带动乡村旅游,“村晚”正在成为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共同缔造的新年俗。

高起点规划 树牢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理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以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为目标。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工作,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修订了《湖北省公共图书馆条例》,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出台《关于推动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性文件和相关标准,形成以省市两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为支撑、以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度为辅助的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持体系。

大力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荆楚文旅名县创建,为全省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在示范创建的基础上,出台了《推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2)》,在全省开展“荆楚文旅名县”“荆楚文旅名镇”“荆楚文旅名村”等十大文旅融合品牌创建,探索公共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目前,已有16个县(区)正在开展“荆楚文旅名县”创建。研究制定《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融合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融合发展的重点方向,在我省5个全国文旅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16个“荆楚文旅名县”创建单位、109个省级文旅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开展试点。

以群星奖为引领,创作一大批群众文艺精品力作。持续举办三年一届的湖北艺术节“楚天群星奖”展演,通过层层选拔、展演,锻炼了队伍,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新时代、新征程,展现荆楚新面貌的精品力作。

以示范活动为带动,打造特色群文活动品牌。创新举办荆楚乡村文化旅游节,持续举办全省“村晚”“村游”示范活动、广场舞大赛、社会文艺团队展演,全省已形成县县有品牌、乡乡有特色、村村有亮点的群众文化活动格局。

以创新服务为抓手,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已覆盖全省所有乡镇街道。适应人民群众新需求,开展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优秀案例评选、“文艺点亮生活”文旅志愿服务活动和万名司机讲家乡故事大赛等活动,以更优质的服务模式呈现高品质的文旅产品供给。

全覆盖建设 着眼公共文化服务均等精准便捷

按照打基础、利长远、增实力、惠民生的原则,我省持续加大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基层“四馆三场”建设工程。目前,全省有图书馆117家,文化馆126家,全省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补助建设167个县级公共文化场馆,支持各地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遗传承馆、剧场(排练场)和一批文化站、文体广场,已实现了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文体广场在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全覆盖,基层公共文化权益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全力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目前,全省106家公共图书馆完成数字图书馆建设,9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80个数字文化驿站完成了提档升级,建成全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信息管理平台,录入近150万件(套)馆藏文物信息。创建湖北文旅公服云,实现了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文化(群艺)馆互联互通、共建共享。2022年,湖北文旅公服云全年直录播各类活动351场,参与全国文化馆直播联动124场。

全省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圆满完成,建成1302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26637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省设立文化分馆1309家、图书分馆1410家。全省基本形成了以各类公共文化场馆为主体,以流动设施为补充,城乡互动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家门口“15分钟文化圈”实现广覆盖。各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均实现了免费提供读书看报、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观赏电影、送戏下乡、设施开放、文体活动、数字化服务等8大服务功能,实现了基本服务指标。

文化精准扶持力度不放松。连续多年,每年争取中央转移支付1092万元,专门用于支持25个国家级贫困县和3个省级重点贫困县的364个乡镇开展“戏曲进乡村”活动。针对农民工及农民工子女组织开展专项艺术培训辅导和专场文艺演出活动。投入566万元,在恩施州巴东县开展“改善和丰富贫困地区农村少年儿童精神文化生活”试点建设,支持巴东县在各乡镇和部分小学建成72家“农村少儿文艺之家”,满足特殊群体文化生活需要。

多样化创新 实现公共文化成果全民共享共建

在省级层面,大力实施“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对相关项目进行“以奖代补”。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动全省100个基层示范文化广场提档升级,支持新建、改建县级文化场馆、“乡村文旅驿站”和新型文旅公共空间。对6082支社会文艺团队开展“点单式”培训,通过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我省年均举办各类文旅活动超过2万场次,惠及群众超过3000万人次,线上服务群众超过1亿人次,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我省有各类群文创作人员5万多人,其中有专业职称的群文创作骨干8000多人,各门类均涌现出一些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领军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共创作群文作品6700多件,每个县(市、区)、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件深受群众欢迎的力作,其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作品有200多件,获得“群星奖”的作品有72件、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有10件,被全国同行誉为“群文创作的湖北现象”。

持续做好各级各类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不断丰富服务项目。“十三五”期间,全省公共图书馆线上线下服务群众1.384亿人次、文化馆(站)线上线下服务群众1.463亿人次。其中,举办“长江讲坛”近450场,现场累计服务读者25万多人次;举办5届“长江读书节”,开展活动15000多场,参与群众3000多万人次,荣获全国“阅读推广优秀项目”。目前全省已建成服务升级、业态创新、具有荆风楚韵的城市书房150余家,将荆楚特色文化和图书馆公共服务向城市的不同空间延展。

全省县级以上群文创作展演交流平台共334个,最具影响的“文化力量·民间精彩”系列,包含楚天群星奖、全省广场舞展演、全省社会文艺团队展演三大平台。全省广场舞展演举办到村一级,形成了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展演平台。2014年以来,已举办成功五届,参演群众50多万人次、观众500多万人次,成为全省“范围最广、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群众文化活动,深受广大群众欢迎,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百姓大舞台”品牌项目。

各类惠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平均每年全省线上线下共举办各类演出、展览、读书、讲座活动1万多场,线上线下惠及群众8000万人次。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建党100周年为主题,全省组织开展广场舞、大合唱、戏曲进乡村、村晚等群众文化活动3万余场,为助力全省疫后重振经济发展大局,举办“艺术温润心灵”——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云演季活动,在线观众累计3059万人次,社会反响良好。省图书馆推出了“楚天云递”全省网约书服务,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助力文旅市场复苏,我省组织实施了“双进双促”行动,即文旅志愿服务进景区、文化惠民活动进景区,增加景区服务温度、增加景区文化内涵,促进服务提升、促进文化传播,将近2000场文化活动送进景区,惠及游客256万人次,既提升了旅游服务品质,让游客感受到湖北的热情,又增加了景区的文化内涵,让荆楚文化借助游客传播得更远。

我省已创建成功“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4家、“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8个,“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9家,通过创建探索了一批具有湖北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先进经验。

省文化和旅游厅大力推广便于群众参与的“六小”工作模式,立足“小切口”,撬动“文化大民生”。让人民群众在文化活动中“站C位”“唱主角”,使“送文化”和“种文化”紧密结合,按照“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要求,各地紧密结合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和群众文化需求,精心培育打造各种文化品牌。如“山民歌比赛”“候鸟文化节”“映山红节”等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有些村连续多年举办“村晚”。目前,全省基本形成县县有品牌、乡乡有特色、村村有亮点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格局。

文/图 鄂文旅

上一篇:“板车剧团”唱起古老越调
下一篇: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公布 蕲春艾灸和枝江布鞋上榜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