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文化振兴> 正文

秭归近八成村落推行“三山三料”垃圾分类——垃圾堆里清出“生态”“经济”两本账

发布时间:2023-11-27    来源:农村新报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梅雯倩 文凯 通讯员 周华山 邓习贵 史丽
  “枝枝草草变燃料,易腐垃圾变肥料,剩饭剩菜变饲料,纸壳瓶罐变钞票……”11月中旬,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在秭归采访时,被随处听到的歌谣吸引。一打听,原来是老百姓将垃圾分类方式编成歌谣传唱提醒。
  近年来,秭归因地制宜探索出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治理的“三山三料”模式——三山,指秭归境内高山、半高山、低山三种区域;三料,指废弃的生活生产垃圾经处理,变为家畜家禽饲料、生活燃料、生产肥料。
  如今的秭归县,“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城乡一体、全域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显着改善,一幅洁净、秀美、富裕的图景正在呈现。
  低山区陈家坝村——
  攒积分养习惯 奖励政策促长效
  11月15日,行走在茅坪镇陈家坝村,村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组道路宽敞平坦,路上不见丁点儿垃圾。
  “以前村里可没这么干净。”村党支部书记鲁雪飞介绍,之前村里是公共露天垃圾池,风一吹,垃圾满天飞。后来,改成小型带盖垃圾桶,垃圾桶旁时常污水横流,村民怨声载道。
  近年来,村里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减少以往的公共垃圾桶,为每家每户配置沤肥桶、垃圾桶。一开始村民们很不习惯。如何改变长期以来垃圾“一丢了之”的旧习,提高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重在引导。”鲁雪飞介绍,村里推广“公益创投积分制”,制定村规民约、编排分类口诀,进行卫生评比、兑换垃圾积分,引导培育村民建立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
  四组村民李绪勇家精致的小菜园里,绿油油的青菜簇拥着约半米高的绿色小圆桶,格外惹眼。
  “这是村里免费发的沤肥桶,封闭性很好,周围闻不到一丝异味。”李绪勇说,将厨余垃圾倒进桶中,加入发酵菌剂,还能变废为肥。
  “推行垃圾分类后,眼见村里环境变好了,还能用积分兑换农资和日用品,大家都夸这种方式一举多得。”鲁雪飞说,如今在村里,垃圾分类已成为自觉。
  “垃圾减量,源头在各家各户,要让垃圾生产者变成源头处理者。”秭归县住建局村镇股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已有77%的村落实现垃圾科学分类治理,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
  【延伸】秭归县对村落进行“红黑榜”公示,并借助积分兑换激励村民开展垃圾分类,按照“村平1万元、人平5元”的标准进行农村垃圾治理奖补,以此提高农户积极性,推动垃圾分类长效化。
  半高山区熊家岭村——
  引入市场主体 垃圾清运费锐减37.5%
  一波碧水,漫山柑橘。
  在郭家坝镇熊家岭村垃圾回收点,化肥袋0.2元/个,饮料瓶2元/斤,农药瓶抵现金1元……回收价格表一目了然。不仅能及时变现,回收额达到20元还可获赠2元超市代金券。一系列利好措施,让村民垃圾分类的热情更加高涨。
  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孙大禄介绍,此前,村里生活垃圾主要靠焚烧、填埋。后来,改为车辆清运,但运输成本太高,钱花了,效果不尽人意,垃圾总量、运营成本逐年增加。
  为彻底改变这一状况,熊家岭村探索出“二次四分”法:可烂垃圾装进沤肥桶变成有机肥源,不可烂垃圾再按“有害、可回收、其他”分袋分桶,交给乡镇环卫清运车,卖给村内定点回收站后还可享受“环保代金券”等激励机制。
  同时,熊家岭村引进宜昌福牛劳务有限责任公司,将清运、回收、处置等工作承包出去构建“村委会+市场主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并每月组织党员、群众对劳务公司考核两次,结果与承包金直接挂钩,促进劳务公司服务质量提升。
  源头上,垃圾分类得到进一步细化,清运成本显着降低。如今,该村每年垃圾减量180吨以上,垃圾清运费用从每年8万元降至5万元。全村12个村落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可回收物利用率达40%。
  【延伸】秭归县运用PPP模式吸纳社会投资,华新水泥厂在郭家坝镇投资5500万元建立了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焚烧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
  高山区天井坪村——
  顺手分类成自觉 生活垃圾减少40%
  冬日暖阳下,磨坪乡天井坪村五村落村民谭本虎忙着将废旧黄板纸垒成一摞。
  “等回收员上门回收,能换点零花钱。现在都养成习惯了,一天不收拾都不行。”他笑着说,自从实行垃圾分类,房前屋后变清爽了,心情也变好了,还能增加收入。谭本虎家庭连续两年被村里评为垃圾分类示范户。
  天井坪村是典型的边远高山村,地广人稀,居住分散,村民大多散养猪、鸡等畜禽,垃圾处理受地域条件和经济成本限制,缺乏有效的分类、收集、转运、处理方式。
  如何破解高山地区垃圾处理难题?天井坪村探索“一坑两桶一袋”垃圾分类法。即每户建一个一方的垃圾填埋坑,用于易腐垃圾发酵后有机还田。配备2个垃圾桶,一桶用于收集厨余垃圾和其他易腐垃圾,自行倒入垃圾填埋坑发酵后还田;一桶收集其他垃圾,由环卫员定时上门收集并运送至乡垃圾压缩站。每户发放环保垃圾袋,用于收集可回收垃圾,由垃圾回收员上门回收变现,有害垃圾由环卫员收集后交专业人员处理。
  四村落村民郑光荣不仅带头做好垃圾分类,还积极当好环境卫生志愿者,挨家挨户科普宣传,对于村落公共区域散落的垃圾,常常顺手捡拾带回家分类处置。
  今年来,天井坪村处理陈年垃圾3.17吨,生活垃圾在原有基础上减少40%,垃圾清运频次显着减少。村里还订下小目标,未来2—3年时间,将实现垃圾分类率、处理率分别达到98%以上,垃圾转运至中转站逐年减少10%。
  【延伸】秭归县建设垃圾分类收集点已达1132处,投资5000万元建设11座乡镇垃圾中转站,投资3000万元建设县级垃圾分类综合利用可回收中心,让生活垃圾“精准入桶、纳消有地”。

上一篇:神韵随州,怎不叫人一见钟情——随州文旅品牌出圈更出彩
下一篇:感受移民精神 探访柴湖巨变——湖北知名作家集体深入大柴湖采风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