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古宅带有鲜明的明清建筑风格
修旧如旧,传承文脉
湖广总督林则徐亲自撰写了《闽楚同源序》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董淑健 通讯员 肖超 邱志敏
黄冈市团风县贾庙乡深山有一处400多年前的古村落,青砖黛瓦,白墙方窗,回廊幽径,画栋雕梁,隐藏在深山密林中,宛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2008年,贾庙乡百丈崖村中塆古民居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百丈崖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2月27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这座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隐藏在深山中的神秘村落,徜徉断垣深巷,漫步曲径回廊,深深为建筑的巧夺天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1、林氏古宅建于明万历年间
百丈崖村位于团风县北部山区,因四周山峰峻峭挺拔,背后有百丈悬崖而得名。
站在山腰的浩然亭放眼四望,村落北靠悬崖峭壁的百丈崖,对面是高耸的龙王山,西南是独山,村落上塆、中塆和芙蓉塆依地势起伏的特点清晰可见。
往远处看,百丈崖与周边的大竹林、樟树塆、长冲村、官家畈、土石岩比邻,群山间的点点小村落星罗棋布,错落有致,犹如散落在层峦叠翠中的颗颗明珠。
团风县图书馆馆长李文生说,根据县志、家谱和其他史料,可以断定这个古村落是林氏黄冈东乡始祖林千一的十一世孙林廷栋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至1620年)迁居此地时所建,重修于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至1850年)。
据贾庙乡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年林廷栋从安徽请来工匠,依照徽派建筑风格,结合荆楚当地特色,花巨资修建了上塆、中塆、芙蓉塆3个民居建筑群,并建有祠堂、学堂、凉亭、药铺、粮仓、碾房、磨房、马厩等配套设施。3个民居及附属建筑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房屋400余间。
古村落在选址上充分利用了南方山地的特点,村前月池、村后古泉及阶梯式花园、村外环抱式城墙及村内民居的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观念;村落与周围高山、茂林、河谷、冲沟等融为一体,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亭台厅堂门窗上的楹联匾额,院内的东山书院,塆前的半圆形水塘(有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的寓意)以及塆外的浩然亭等都体现了儒家思想。
李文生说,林氏古宅为典型的明清建筑,以封闭式院落为单位,沿纵轴线布置、前堂后寝、两厢围护、重门分户,合则为一个大型庄园,分则为各个单门独户。主体采用砖、石、木混合结构,充分利用了本地材料,门柱、柱础、天井、台阶等石质建材均雕琢花纹。建筑风格既恢弘大气,又不失精巧细腻。
古村落整体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趋势,建筑肌理结合地形地貌有机分布,空间层次丰富。三面环山,一面向冲沟之水。环山的一面有一座宽约0.5米、高约4米的石砌围墙,全长达400多米,将村落揽入怀中。
2、林氏富甲一方后代英才辈出
据林氏宗谱《会宗庵记》所载,明嘉靖年间,福建莆田林氏宗族携带淡巴瓜(即烟叶)、棉花到贾庙乡、杜皮乡一带种植,出售后获利甚多,很快发家,年复一年,到明末清初已成黄冈巨富。全盛时,林家在上海、汉口、黄州购置商铺20余家,经营烟叶、丝绸等,并广购原黄冈县及浠水县大量良田,相传土地有8万余亩,有“到黄州府不走别人路,所见皆是林家土”之说。
殷实的林氏家庭人丁兴旺,至清道光年间,繁衍为十大房200余人。其后代英才辈出,有多名进士、举人出仕朝廷四品以上官吏,成为明清两朝黄冈最大的望族。1837年林氏宗族续修宗谱时,湖广总督林则徐亲自撰写了《闽楚同源序》,文中讲述了黄冈林氏与福建莆田林氏的渊源,至今仍有较高史料价值。
鄂东地区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林氏老屋建筑群也曾做过红军医院,村后山上还留有红军烈士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氏老屋建筑群被分给当地老百姓居住,上塆、芙蓉塆和中塆的108间故居被分得房子的百姓拆后重建。现存的林氏古宅也分给了一家林场,所幸主体结构尚存。
3、古村落还有很多待解之谜
团风县图书馆馆长李文生说,从现存的建筑看,这个古村落还有很多待解之谜。例如,村落周边400余米长的围墙建得密不透风,在大山深处,历400余年风雨而不倒,即使以今天的科技实力也不易做到,400多年前的古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建在百丈悬崖边的村落,村内却能保持地势平坦,应为人工开掘而成,用的是什么工具呢?村落呈三排分布,均建有完备的饮水泉、浣洗池、明暗排水沟、防护墙、观察哨,整个建筑格局及生活设施讲求风水、布局严谨、功能完备。研究者经多次考察,至今仍没搞清楚为什么排水系统建得这么好,排水口又在何处?
村落后面有古井一眼,名百崖泉,青石围砌,水质甘美,夏季再干旱也不枯,冬季再寒冷也不结冰。这也吸引了众多研究者好奇的目光。
井上沿山坡建有阶梯式花园,共有3层,鳞次栉比。站在花园,村落景色纵览无余。
4、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目前,团风县投资近3000万元的百丈崖中塆古民居修复工程即将完工。
团风县政府此次规划范围涉及中塆、上塆、芙蓉塆,中塆民居被列入核心保护区,规划面积约为2.01万平方米。项目旨在打造原风古村文化区,为保持古村落风貌的一致,新建民居多以一层为主,立面上延续传统民居样式,以青砖、黛瓦、白墙、方形门窗等为主要元素。历史巷道作为“活态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历史文脉和明清时代生活的延续。针对巷道的活化更新保持现有村落巷道界面,对主巷道破损部分按原材料、原工艺修复。
通过现存的祠堂、庙宇和民居等场所,定期举办各种民俗活动,继承和发扬传统民俗文化,通过科学规划,安排展示场所,展示百丈崖的历史文化、民俗活动、民间工艺品、传统美食等。
与此同时,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保护传承人的技艺,维持其动态传承,鼓励手艺人开设店铺,同时开设特色河鱼面、糍粑鸡汤餐厅,增添碾米房、烤烟房,吸引游客参与互动。
宗族传衍、俚语方言、乡约乡规、生产方式等,因村落的存在而存在,也是村落中各种非遗不能脱离的土壤。“通过修复,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可以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团风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