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学习园地> 正文

理论|抢抓“先行区”强风口 舞出“现代农业”新节奏

发布时间:2022-08-24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湖北省社科联中国调查课题组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重要部署,推动全省社科工作者深入基层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省社科联组织的“2022年社科专家市县行”第九场调研活动,以“枣阳市打造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市”为主题,来自省社科联、省委党校、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襄阳市社科联等10多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调研组深入枣阳,为枣阳市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言献策。

当前,枣阳市提出了“打造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市”的新目标。调研发现,目前现代农业发展还存在龙头企业不够壮、特色产业不够大、品牌农业不够强、“智慧农业”不够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不够精、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投入不够足等问题,应当坚持融合化、设施化、园区化、绿色化、数字化方向,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打造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市。

融合化: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加强全产业链融合

一是依托农村各类经营主体实现多元利益主体深度融合。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精准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造就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与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和营销设施等,采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让农民共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二是按照现代农业体系要求,延长拓宽培厚农业产业链。打造更多一类产品并使该类产品功能多元化,拓展产业链宽度。通过产业间相互有机整合、紧密相连、一体推进,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模式、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范围内的集合和优化,实现产业范围扩大、产业功能拓展和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增加的效果。

三是打造农村三产融合先导区,促进产城融合。三产融合是促使农业产业由聚变走向裂变的重要方向。通过第一产业发展,形成产城融合的先导区,坚持“三农”工作和县域经济两篇文章一起做,充分整合资源链、要素链、生产链、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开展现代化设备引进、新产品研发、产业升级,形成粮油、纺织、饮品等支柱产业,实现农业生产与城镇流通消费的更高质量循环和产城融合。

设施化:加强设施装备建设,实现集约节约降本增效

一是加强良种与良法组装配套,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完善种业产业链,保持水稻、小麦等优势品种竞争力,加快少数依赖型品种选育。打通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等环节。将守住耕地红线、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现代种业、农业机械技术装备水平等协同配套起来,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二是用好用足国家的设施农业用地政策,促进设施农业多样化发展。重点调动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解决立体发展,集约和节约用地,提升设施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做好农业设施占用耕地的复耕复垦,更好满足设施生产中栽培的作物种类和种植方式多样化,提高畜禽养殖规模化比例,统筹解决好养殖生产、环保及粪污处置等设施用地及设施配套用地的新需求。

三是创新农业科技及推广应用机制,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加快科技推广步伐,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推广应用配方施肥、发展滴灌喷灌等节水农业,降本增效。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强化实施粮食增产工程、高标准粮田建设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高效耕种收、烘干、秸秆处理等先进适用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促进示范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档升级,加大对非主粮作物和特殊地形的机械化推进。

园区化:科学规划农业农村,加快要素向园区集聚

一是以县城为中心高标准编制城镇体系规划和农业农村建设规划。结合湖北农业十大产业链布局、三大都市圈及辐射带动城市群的发展定位和要求,立足枣阳实际,完成所有乡镇、行政村规划编制任务,构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新格局。重点围绕土地向大户集中、村民向集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面貌改善。推进小城市建设试点,赋予部分县级管理权限,按小城市规模和标准建设,使其成为经济强镇和县域副中心。通过撤并偏远村、弱小村、空心村,引导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和小城镇集聚,实现农村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市民化。

二是农业园区要走精品、特色之路。推进“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主动发现细分市场需求的变化,将特色产业的发展与市场的精准对标紧密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围绕枣阳六大农业产业链做文章,重点加大种养殖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将园区建设、企业扶持和产业链构建融为一体,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突破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

三是强化现代农业要素保障和平台支撑,提升农业服务社会化水平。以农业生产性服务赋能农业全产业链,系统化提升产业链质量;以农民生活性服务赋能乡村品质化生活,创新农业新业态;以农村基层公共服务赋能乡村营商环境,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统筹使用。开展财政支农资金统筹使用试点,创新资金使用管理机制,提升资金使用整体效益。

绿色化: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

升绿色生产生活品质

一是创建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园。稳步扩大粮食面积,以推进粮食整建制高产创建为抓手,提高粮食总产。选择一批示范区示范推广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关键技术,开展重点区域共性技术瓶颈攻关,集成组装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打造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升级版,引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二是建立绿色发展机制,优化养殖区域布局。加强种养殖污染防控,加快形成健康养殖的长效机制。推进畜禽废弃物减量化产生、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立绿色发展机制,优化区域布局,推进规模养殖,促进种养循环,示范带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快推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绣花功夫”抓好人居环境改善。因地制宜稳步推动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工作,宣传发动村民积极参与,保持卫生习惯。推动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社区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数字化:发展数字智慧农业,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一是乘湖北打造全国数字经济高地的东风,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诸如,对接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和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发展城市信息模型等基础平台,将工业互联网和现代农业互联网紧密联通起来,加速农业领域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是建设多个“互联网+”现代农业示范园。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发展智慧农业,开展“数字农业”示范,推进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和大数据发展应用,加快信息进村入户试点步伐,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加快普及数字化,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执笔人:叶翔凤 湖北省委党校教授)

上一篇:建设高素质人民公仆队伍 锻造新时代治国理政中坚力量——党的十九大以来公务员队伍建设工作综述
下一篇: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述评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