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学习园地> 正文

汇聚民智 激发民力——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共同缔造”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发布时间:2022-09-09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评论员

“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优势就是把城乡社区基础筑牢。”今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对完善社区治理、夯实基层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社区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

当前,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一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正在荆楚大地蓬勃展开。

这是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广泛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这是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的重要载体,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路径。

“共同缔造”, 短短四个字,承载着新时代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最现实、也最复杂的难题。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更趋向多样化、多层次,如何更加及时、精准回应群众千头万绪的新需求、新期待?

从传统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原有的熟人社会逐渐变成陌生人社区,如何把“原子化”的个体重新凝聚成守望相助的共同体?

当传统的政府单向管理的治理方式遭遇城乡基层社会的深刻变化,不少地方公共事务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的疏离,力气出了不少,经费花了不少,但群众“不感冒”、不买账。如何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在基层治理中增强信任、凝聚合力?

基层遇到的问题,靠基层探索,在基层解决。

一张村庄规划图,两种颜色图钉,红色赞成,蓝色反对。2017年,红安县柏林寺村成为住建部共同缔造乡村治理试点。生活在这里的500多位村民还很难想到,这个他们再熟悉不过的村庄,怎么建,建什么,将由他们手中的两色图钉来决定。

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一个“共”字,让柏林寺村变了模样;一个“共”字,更让其内在组织形式和治理方式变了模样。

公共设施,建到了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有限的资金,花在了刀刃上;村庄的主人,焕发了“主人翁精神”;干群关系,从“你”和“我”变成了我们。

“共”,就是把群众发动起来,让群众参与进来,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干、大家管,以“共同”的方式,“缔造”美好家园。

应时代变化而来,奔着回答时代课题而去。应对社会治理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让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有秩序、有活力、有凝聚力的城乡基层社会。

“共同缔造”,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群众路线在革命战争年代是胜利之本,在和平年代同样是胜利之本”,强调“时代变化了,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变”。

“共同缔造”,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

认识论上讲,“共同缔造”的出发点,就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既强调为了群众,也强调依靠群众,和人民群众一起共建美好环境、共创美好生活。

方法论上讲,“共同缔造”的关键,就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统筹政府、社会、群众多元力量和资源,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

回首党的百年历史,正是有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立场,我们才赢得了亿万群众的支持和信任,筑起了“真正的铜墙铁壁”;正是有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才有了党和群众的心心相印,有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的实践力量。

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要从党长期执政的高度深刻认识群众路线这个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通过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共建的力量来自人民,共治的智慧出自人民,共享的成果为了人民。一切社会治理的过程,都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过程。

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是新时代发动和组织基层群众的有效路径,是共同缔造活动的重要着力点。

决策共谋,就是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关注的难事、想办的实事入手,找准群众真实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发展共建,就是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增强群众参与感并因此更加珍惜共建成果;建设共管,就是以完善管理制度、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加强共建成果维护和管理;效果共评,就是发动群众对项目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等进行评价和反馈,促进工作提升、让群众满意;成果共享,就是让社区全体居民平等享有完整居住地的设施与服务,平等享有社区的经济发展成果与产业收益,平等享有良好的精神风尚与温馨友好的社区氛围,塑造“勤勉自律、互信互助、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社区共同精神,增强社区发展内生动力。

人民是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把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植根基层、落于细微”,把社会治理变成亿万人民参与的生动实践,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社会治理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共同缔造”,重心在“共同”,难点也在“共同”。

如果说,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实践活动,是从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有形”的物质建设入手,那背后“无形”的治理变革,就是“人”的角色变化,组织方式、治理方式的变化。

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通过“共同缔造”,全方位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从置身事外、静观其变到动起来、干起来,做到群众事群众议、群众事一起做,在差异化中找到“最大公约数”,实现“花小钱办大事”,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干部从“决策者”变成“引导者”。通过“共同缔造”,转变基层干部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改变单打独斗、简单“立项目、出资金”的惯性,走出不与群众和社会协商、习惯于替百姓做主、“拍脑袋”为群众办事的误区,从主观的、命令式的方法回归到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方法。

从政府自上而下的大包大揽变成自下而上多方力量参与。通过“共同缔造”,统筹用好政府、社会、群众多元力量,变“要我做”到“一起做”,从而形成一同出力、一道奋斗的治理共同体,营造持久稳定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和社区文化。

从政府“包打天下”到主意大家拿、办法大家想、事情大家做,参与的主体更多了、共识度更高了、力量更强了,但基层治理的担子不是更轻了,而是更重了,对基层工作的要求不是更低了,而是更高了。

社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内生动力不是一朝一夕激发出来的,“共同缔造”的核心,是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把党的领导贯穿共同缔造活动全过程、各方面,建立完善纵向到底的服务管理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和政府服务纵向到底,把党的主张和政府工作落到基层、深入群众,把资源、管理、服务下放到社区;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的体制机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促进各类社区组织有序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建强组织、健全体系,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共同缔造”,是治理理念,也是治理实践。

“改革创新的最大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由点及面、以点促面,上升为普遍性制度安排,这是中国改革40多年来的重要经验。

试点先行,不是要造几个好看的“盆景”,而是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和经验,这是共同缔造活动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而坚定的目标。

从广东云浮到福建厦门,从辽宁沈阳到湖北的红安、麻城,“共同缔造”的探索实践,紧密跟进城乡社会发展的变化步伐,在不断满足群众需求、不断解决基层矛盾问题的过程中一步步创新推进、一步步深化拓展,充分证明了其强大生命力。

怎样搭建更能汇聚群众意见、方便群众协商的平台,怎样确立更能吸引、激励群众参与的项目载体,怎样建立完善多类主体合作、多种手段统筹、多方资源融合的长效机制?植根18万余平方公里的荆楚大地,共同缔造活动的试点,要“试”出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方法和机制,“试”出适应不同类型社区、不同社会领域的新办法新经验。

“试点”,有统一的原则和路径。城乡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虽然群众诉求多种多样,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纷繁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必须始终紧扣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这个关键,不断拓展群众参与的渠道、范围、程度、效果。

“试点”,也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共同缔造”,是整体的原则、路径和方法,但如何实现“共同”,没有一个可以直接套用的万能“模板”,必须立足实际、实事求是,进行个性化、差别化探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让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方法和机制更加贴合基层实际和群众需要。

“到今年年底,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试点的城乡社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群众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共同缔造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培养一批掌握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的骨干人才,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开展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目标明确、范围明确、要求明确。

“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在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每一次开启伟大征程都是从基层出发,与人民同心同行。

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共同缔造”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以饱满的热情和干劲“试”起来、干起来,我们就能让“共同缔造”成为荆楚大地上最富生气、最有活力的基层实践,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注入强大动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上一篇:“搬得出 稳得住 能致富”——三峡后续工作的“秭归经验”
下一篇:用好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述评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