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成长中的企业参与精准扶贫 英山两药企结对帮扶775户贫困户

发布时间:2016-04-05    来源:    字体大小:A-   A+

    

人均6分地,775户贫困户咋脱贫

“陶家河模式”重组土地要素

3月16日,春阳高照。陶家河乡陶家河村4组桔梗基地里,安民两口子正忙着打地垄。

52岁的安民,一家4口人,原来有2.5亩口粮田。5年前,因镇区建设污水处理池,占用了他家1.2亩地,目前仅剩1.3亩地。

摆脱贫困,安民没少动脑筋。去年2月,他在镇上开了家炸油条的早点铺,不料生意清淡,开张9个月就关门了,一下子又赔了2万多元。

去年秋,安民一家经过精准识别被确定为贫困户。

10月,陶家河乡启动药材产业精准扶贫,宏图、兴业两家本地药材企业结对帮扶全乡775户贫困户。

产业带动扶贫,常见方式是企业流转土地,贫困户依靠租金和务工收入增收。但在陶家河,这种模式却行不通。

陶家河乡人口1.06万,耕地面积6177亩,人均只有6分地。按每亩每年700元的租金计算,类似安民这样的贫困户一年流转土地收入不到1000元。

地少,劳动力也缺。陶家河乡七成人外出务工,常年在家只有约3000人。“留在家里的生产能力也有限,多为贫困户。”乡长徐涛直言:企业用工时偏向找能做事的劳力,贫困户务工机会并不多。“安民的老婆身体不好,干一天活,就得休息两天,靠务工挣不了几个钱。”村主任安斌说。

困境如何打破?“我免费提供土地,靠‘反承包’解决贫困户地少的难题。”兴业中药材公司董事长孙传和说,公司在陶家河村流转土地80亩,再免费转包给17户贫困户种植,其中安民承包10亩地。“公司不仅不要土地租金,还免费提供种子、化肥,最后负责回购。”安民乐呵呵地说:“我只管出劳力,其他百事不管。”

劳力咋解决?安民说,17户贫困户药田都在一起,农忙时彼此错开时间,互相换工帮忙。

按市场行情,10亩两年生的桔梗总收入可达10万元。尽管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见到效益,但安民已规划好投资计划:今年秋天盖新房。

2∶775,小企业撬动大扶贫

市场主体渴望金融“贷”动

在陶家河乡,一组精准扶贫数据引人关注:

全乡产业扶贫户775户,全部由宏图、兴业两家药材企业带动。其中,去年销售额刚过千万元的兴业公司负责带动420户贫困户。

企业规模不大,“扛得住”吗?孙传和坦言,压力大。

压力主要在资金。

每年9月到次年3月,是药材收购高峰期,企业需要大量流动资金。规模不大的兴业,每年收购季就需要500万元流动资金。

另一资金难题是设备投入。目前,孙传和有3台烘干设备,只能满足300亩桔梗加工。但今年,由于贫困户大量种植桔梗,其种植面积已扩大到820亩。孙传和计划引进新式烘干设备,其加工能力是现有设备的一倍,但购买3台要花百万元。

为解决市场主体资金需求,去年12月,英山设立5000万元担保基金,县农商行按1∶10比例放大,发放精准扶贫贷款。企业每带动一户贫困户可贷款两万元,最高可贷款500万元。

好政策执行起来有点难。孙传和说,按规定,他带动420户贫困户脱贫,可以贷款500万元,但目前只拿到了100万元贷款。在药材收购季到来前,能不能拿到另外400万元贷款,孙传和心里没底。

县农商行信贷部经理金磊直言:不是所有市场主体都可以拿到最高500万元的贷款,相对而言,龙头企业、规模企业贷款要容易些。“全县参与扶贫企业200家,其中60家块头较小的企业未必能全部享受贷款。”英山县精准扶贫办公室副主任程贤良坦言,虽然政府与银行各承担50%的风险,但银行放贷仍很谨慎。

农村生产要素重组,需要市场主体介入。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主体也期待能获得更多的融资支持。现实的困境是,农村金融服务滞后,金融产品供给不足,很难满足新型市场主体融资需求。

该如何突破?英山也在探索、困惑之中。

脱贫期限“倒逼”产业周期

精准扶贫期待“精准考核”

在与贫困户签订的帮扶合同中,宏图中药材公司设置了一个特殊规定:每个贫困户种植苍术的面积,最多不能超过2亩。

为何限制种植面积?“主要是防范种植风险。”公司董事长万雨露介绍,苍术是名贵中药材,十分畅销,但种植成本高。一亩成本超过5000元,而桔梗只要400元。“苍术的生长周期最少2年,种植期间,会不会发生暴雨等自然灾害,谁也说不清楚。”万雨露直言,“药材投入周期越长,风险越大,一旦出问题,贫困户不仅没脱贫,反而陷入更大的贫困,企业无法交代。”

有压力的不止是企业。

英山现有贫困人口6.87万,除去政策兜底的1.22万人外,还有5.65万人需要依靠产业扶贫脱贫,占比超过六成。英山定下目标:确保2017年底实现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出列。

多名干部直言:2年内确保5万多人产业脱贫,“压力山大”。

脱贫时限短,产业周期长。“两年脱贫,这是硬任务,不能打折扣。问题是产业有周期,两年未必能见效。如果考核简单化、数字化,弄不好就是一笔糊涂账。”

此外,参与市场主体数量多,涉及千家万户,日常动态监管难。“不能有效监管,就难以发现问题。若最终结账时,才发现扶贫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咋办?”

程贤良说,目前英山正在酝酿起草对市场主体的考核办法。

短评

产业扶贫要克服“急躁症”

产业有周期,脱贫有时限。

按期脱贫,我们立下了军令状,定下了时间表,只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决战贫困,决胜小康。

但,任何一个产业都有自身发展规律和周期。急功近利,“揠苗助长”,既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也会让产业扶贫承受不必要的风险,让贫困户“雪上加霜”。

啃下“硬骨头”,需要耐心、毅力,不能幻想“毕其功于一役”。对于减贫,必须求快,让更多的人早日脱贫致富;对于产业,则必须尊重其规律和周期,让其循序渐进,根深苗壮。

上一篇:湖北未来五年将让953万贫困人口喝上“安全水”
下一篇:麻城光伏产业的“二次兜底” 让“中间人群”早日脱贫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